幼儿园开展STEAM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9-10-31 19:42毛经纬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积木建构房子

毛经纬

很多教育工作者发现,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STEA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多学科融合的教育),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实施STEAM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价值日益凸显。

一、探究现状:幼儿教师开展STEAM活动的困境

学前阶段的课程是综合课程,幼儿园活动的目标与内容主要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来制定,其中包含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师在制定STEAM活动的目标与方法时常常不能清楚地判断什么样的学科组合才能适宜于幼儿的发展。本文以小班建构活动“被风吹过的房子”为切入点,立足实际,根据幼儿的动手能力树立活动目标,调整活动架构,探索基于幼儿认知思维和认知价值的跨学科整合性活动方法。

二、明晰思路:以建构活动为切入点引发思考

在开展建构活动“被风吹过的房子”时,幼儿与教师将以下问题作为活动脉络:

(一)“被风吹过的房子”为什么不会倒?

1.事例簡述

在建构区里,笔者看见了一个很特别的房子,是个歪斜的房子。很多孩子对这个房子心存疑惑:为什么这个房子虽然是歪的,但是没有倒呢?有的孩子说用了胶水,有的孩子说用了魔法……有个孩子说“这个房子一定是被风吹歪了”。这个房子因此得名“被风吹过的房子”。

2.对话解读

3~4岁是幼儿知觉形状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由于幼儿的前期经验中没有歪斜的房子,所以他们无法知晓房子不会倒的原因。我们几位教师虽然知道“比萨斜塔”,但是依然不足以解释这个房子不会倒的真实原因。我们觉得,也许是因为泡沫积木的摩擦力大,也许是因为建构的角度,但无法下定论。

3.分析思考

虽然教师没有给予幼儿合理的解释,但这个房子激发了幼儿的建构兴趣,成为整个建构活动的导入部分。《指南》科学领域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房子为开展STEAM活动打开了探索的大门。

(二)怎样用最少的积木,搭出又高又稳固的房子?

1.事例简述

孩子们看了“被风吹过的房子”,纷纷想动手试试,比比谁搭的房子最高。在搭建的过程中,有的房子搭了一半开始摇摇晃晃,不一会儿就倒了;有的房子搭得又高又牢固。后来,孩子们自己组织了一场“房子比赛”,用吹、摇等方法来比一比谁的房子更牢固,并合作搭建了一个最高、最牢固的房子。

2.对话解读

小班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做事情没有目的性,总是先行动再思考。他们通过直接感知、反复实验,慢慢了解到上小下大的房子最牢固,通过发现学习的方式逐步建构知识。

3.分析思考

教师应多鼓励幼儿用情境学习、发现学习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幼儿通过试误法了解到有关房子稳定性的知识,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如何让房子搭得更漂亮?

1.事例简述

孩子们在把房子搭得更高更牢固的基础上,又对自己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把房子搭得更漂亮。有的孩子说房子上的颜色和形状越多越漂亮;有的孩子说房子越整齐越漂亮。孩子们根据自己对美的理解,大胆地与同伴搭建心目中最漂亮的房子。

2.对话解读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孩子喜欢“跳一跳,能够到”的经验,他们对于搭建房子的要求越来越高。每个孩子对于美的认知都不同,他们利用自己的前期经验和技能,构建了心中最美的房子。

3.分析思考

幼儿在建构漂亮房子的过程中出现了对称、平铺、架空、延长等技能,这些技能不是教师在活动开始前教授给他们的,而是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学习、相互模仿所获得的。幼儿的学习是跟随着兴趣而延续的,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活动才能延续下去。

(四)除了房子,还能搭出什么?

1.事例简述

有的孩子对自己搭的房子比较满意,但有的孩子并不满意。不满意自己作品的孩子开始建构其他造型。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搭成金字塔、飞机和廊桥、载货卡车、火箭……让人叹为观止。

2.对话解读

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不同,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搭建喜欢的造型。这些造型都来源于幼儿平时的观察,他们通过模仿和创造,用建构的形式表现出来。小班幼儿也极具创造力,他们的想法和创意甚至超越成人。教师不要用固有的思维局限他们无限的想象,而是应多鼓励他们,放手让他们大胆尝试。

3.分析思考

随着科技的发展,幼儿对外界事物认识的途径更为多样化。幼儿通过观看手机、绘本,以及旅游等途径感知不同的造型艺术,并尝试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加工,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将造型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幼儿丰富前期经验,创设材料丰富的环境,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及时、有针对性的鼓励。

(五)怎样收拾积木才能既整齐又节省空间?

1.事例简述

在收拾整理积木的时候,有个孩子说:“你搭的游乐场挺好的,为什么收得乱七八糟的?”这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于是,我让孩子们尝试在有限的空间里将积木收拾妥当。孩子们相互商量,经过一次次调整,将积木收拾得整整齐齐。

2.对话解读

孩子们已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并没有等待教师教他们收拾整齐的方法,而是自己探索,与同伴协商,不光“搭得美”,也能“收得美”。

3.分析和思考

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幼儿对于知识的学习,却往往忽略了对学习品质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在收拾积木的过程中发现班级空间有限,不能将积木分类整理。于是,他们将不同形状的积木组合、排列,规整到柜子里。在收拾整理的过程中,幼儿的自理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六)利用图形的组合,还能搭什么呢?

1.事例简述

在收拾玩具的过程中,有个孩子说:“你瞧,我能把四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你也来试一试!”旁边的孩子说:“我比你还厉害,我能用这些积木把正方形变大一圈呢!”他们夸奖着自己的作品,露出得意的笑容。

2.对话解读

幼儿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骄傲。这次的建构活动并没有结束,因为幼儿的兴趣还在延续,收获也在延续。

3.分析思考

这次建构活动蕴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活动融合了科学、艺术、语言、社会领域的内容,同时,孩子的自理能力、建构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这些能力远比知识重要得多,因为能力就是方法和途径,能帮助幼儿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

三、整合策略:STEAM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关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幼儿园中的探究活动往往来源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当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应过多干涉和包办幼儿的思考和探究,而是作为他们学习与思考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积极探索,和同伴合作、分享。除此之外,还需要幼儿充分运用已有经验,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对实际问题深入剖析,寻找根源,探索解决方案,这对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关注领域整合和学科交叉

如何培養幼儿的创新素养是摆在幼教工作者面前的关键问题。实际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是多样的、复杂的,需要幼儿具备多领域的知识,并能协同运用、分析融合。而STEAM教育非常关注领域的整合、学科的交叉、技能的融合,能在分离、各成体系的学科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使幼儿将相对零散的知识经验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变成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的整体,帮助幼儿从完整、系统的视角去认识社会、认识世界。

(三)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STEAM活动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内容,而是通过幼儿和教师的探究学习,自主建构起来。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将预设和生成的比例定位为1∶2。三分之一的预设体现在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最近发展区确立目标以及科学领域活动的方法;三分之二的生成体现于师幼不受传统教学活动的禁锢,大胆地对未知的内容进行探索。

(四)关注并支持所有幼儿共同发展

STEAM活动强调关注所有幼儿,包括不同认知水平、不同性别、不同文化背景,甚至是残疾等有特殊需求的幼儿,教育的多样化和多维度是STEAM教育的一大特点。面对不同教育背景、不同个性、不同学习需求的幼儿,教师需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学习与发展水平,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成长环境,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学习与生活的乐园。

猜你喜欢
积木建构房子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堆积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孤独的房子
建构游戏玩不够
有趣的积木
当“房子”爱上卖萌耍宝以后
玩积木
一百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