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糖还是毒药:“996”工作制大讨论

2019-11-01 04:00梁辰杨砺等刘云霞
中学语文 2019年29期
关键词:工作制企业工作

梁辰、杨砺等(新京报记者)/文 刘云霞/评

早上9 点到岗,晚上9 点下班,每周工作6 天,这就是所谓的996 工作制。有程序员在世界级的代码仓库Github 上建立项目,表达对996 工作制的不满。短短几天内,该项目获得大量程序员的关注和支持。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对996 工作制作出反应,996 正在从行业潜规则成为人们可以脱口而出的话题。一时间996 工作制火了,996 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马云首先发声表示,996 是福报,并反问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怎么能够实现想要的成功。关键不是对不对,而是思考自己的选择。而刘强东则在朋友圈发文章称,“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而当当创始人李国庆则挑起了反对996 的大旗,他认为,管理者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效率比员工加班更有价值。

一边是反对声占多数的员工,一边是大谈责任、事业的老板们,关于996,你怎么看?新京报记者采访了搜狐创始人张朝阳,互联网公司人力(HR)、法务,法律人士,人力资源专家,以及百度、阿里、京东等企业员工,共同讨论关于996 的话题。

张朝阳(搜狐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搜狐现在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搜狐历史上太好人文化,我们要把它抛弃了,现在搜狐要求员工尽职尽责地工作,把工作当成自己非常重要的一种本分。

互联网竞争特别激烈,这种本分职责对你的时间和投入要求是很高的。我们倒没有对时间上做这样的要求,我们依然保持着周末大家休息,偶尔周末也会开会。我还是基本上赞同让大家好好地工作。

互联网公司HR:在大公司中,是否996 要看不同的岗位和职务,甚至是具体的项目。虽然没有几家公司明确规定必须996,但有的公司“加班文化”很严重。比如某知名内容分发公司的大小周政策,上六天班的那周有“福利”,就是这一周的星期三可以不用加班,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家公司的加班多严重。但这也是这家公司员工薪酬普遍高于互联网行业正常薪酬的百分之三四十的原因。

头条系某员工:我们是弹性工作制,比如早上9 点上班,下午5 点就可以走了;上午11 点上班,下午7 点就可以走了。但是都到下午5点了,你肯定想等一等,在公司吃个免费的晚饭;而下午7 点下班的,多数也想等一等,晚上9 点再走,这就可以打车报销了,而且加班两个小时以上,还可以申请加班费。

某车联网创业公司负责人:虽然没有要求员工996,但是在必要的时间,还是希望员工能够接受加班以及有创业精神和准备。每天早九晚五肯定不适合我们公司。公司给员工股票,对于只求稳定的人只给工资就可以了,只有当成创业的员工才给股票。

施海鹰(猎头公司CGL 相关负责人):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和创业公司在做创新方向时需要快速地推进,很多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是996,甚至超过996,但这并不是一个潜规则。996 本身的好坏是相对的,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选择。企业一般都是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根据工作量给出合理的报酬且基于双方自愿的原则。

京东员工(甲):目前上班都有间接的磨洋工心态,一直等到晚上9 点下班,必须耗到996 嘛,上班期间也啥都不敢做,担心做错了事被开,所以大家都在相互推事,一直推到九点,这样的工作非常没有意义。

京东员工(乙):我对996 持开放态度。前年以管培生入职京东,在京东工作这些年晚上9 点以后下班是家常便饭,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工作没办法在8 小时内完成,另一方面是领导下班时间晚,自己不会比领导更早下班。

百度某员工:我所在的部门没有强制996,我个人的上下班时间一般是上午10 点到下午6 点半。有时候,遇到一些紧急的情况,也会留下来加班。但是,对于马云所说的996 是福报,我不认可这个观点,这是在道德绑架。

大型互联网公司法务总监:严格来讲,996 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因为上班时间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法定工作时长。然而从企业层面而言,经过修订工资结构或与员工签署自愿加班的协议则能够一定程度上免除企业的法律风险。

周掌柜(商业战略专家、专栏作家):通过解放人激发创造性的生产力才能创造增量的竞争力,中国企业一味强调进攻性容易与世界为敌,即使自由市场竞争最残酷的美国,无论制度还是公司治理给予人的尊重也是比较充分的。“榨干员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回归平常人的生活和逻辑是每一位时代大佬必须面对的真问题,管理科学需要被再次唤醒——本质上工作时间不是竞争力之源,领导力是基于使命,企业和年轻人需要新的企业文化契约。

刘嘉丽(四川开山律师事务所律师):多数情况下,虽然企业没有书面落实强制996 制度,但是实践中却造成了996,而996 的制度本身就是违反劳动法的,即使员工接受了,只要员工愿意,保存好工作记录的情况下,随时可以向劳动仲裁委提起诉讼。

蔡舒恒(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工时长不等于效率高,也不等于更加勤奋。不能忽视的是,目前广泛存在的996 背后,是结果导向的“责任制”工作模式,责任制的安排需要保证员工能够得到相应的薪水,少数创业家会把收入公平地分给员工,这也是目前争议广泛存在的根源。员工对自己有规范,雇佣员工时应该有应有的信任。

【解 读】

当代中国,“加班”泛滥是既定现实,既不独立存在于互联网行业,也非近两年才成为普遍现象。这自然带来了中国GDP 和综合国力的飞速增长,互联网行业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中国互联网公司从零起步,实现弯道超车,近年来开始在国际互联网界占据一席之地,成长出了多家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公司,除了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外,离不开“996”工作制下众多程序员们的辛苦付出。我们正处在国家发展的快速和关键时期,我们的国家能有现在的局面,依靠的正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勤劳,我国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未来,百姓的幸福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是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勤奋得来,一定要撸起袖子加紧干,这是任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和都要懂得的一般道理。

马云所说,能做996 是一种巨大的福气,是修来的福报。如果把马云的这碗鸡汤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你们这群人怎么这么矫情,一边受不了996,一遍羡慕别人开法拉利。我们可以理解马云先生作为老板从对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员工的鼓励和刺激。无独有偶,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说过,每一个来到华为工作的人,都要有狼性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你把青春奉献给华为,华为也会给予你回报。在这里也要说一句,为了梦想,为了事业,再苦再累也都是值得的,但前提是你的健康,如果健康都没了,谈梦想还有意义吗?

没有人不懂“不劳无获”的道理。但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从企业家和创业者的角度来看,他们身上的极限奋斗精神是可贵的,但要考虑到普通员工的位置不同,强制灌输996 的加班文化,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实际、不公平。另外,“提倡”员工加班、“鼓励”员工全情投入、高效产出。在法律上,这样的做法得不到支持。老板们大义凛然,把996工作制捧得跟朵花一样,可996 工作制违不违法,其实并没多少可以讨论的余地。

拨开那些围绕在加班问题上的迷雾,在这层绚丽的道德外衣下,是企业对利益最大化追求的原始冲动。说到底,这不过是一种转嫁经营成本的策略,在不增加用工人数的基础上,将现有员工的利用率最大化,这不是奉献,而是一种压榨。这没什么好骄傲,相反是一种污点和糟粕。

创新、平等、自由等理念,其愿景常常在于改变世界。但变相强制加班的那些企业,走上的却只是那些不规范公司的老路,通过强制灌输老板意志来进行公司治理。最终,会出现工作低效和“磨洋工”的现象。创新在这样的公司没有发生的可能,因为缺乏平等的土壤、自由的空间;成功也很难属于这些付出与回报不能统一的公司。

“996”工作制产生争议是一种社会态度的转变,人们对收入的关心开始让位于对自身生活品质的关心。企业作为创造社会价值的社会组织,服务的终极目标还是广大社会群体。因此,我们呼吁企业在创造社会及经济财富的同时,也应对员工的身心健康予以人性关怀,毕竟人不是赚钱的机器。

遏制“996”工作制需要劳动监察部门严格执法,及时叫停一些用人单位实施的“996”工作制,对不停止违法行为的用人单位依法予以严惩,令其付出应有的代价。劳动者自身积极维权,劳动监察部门积极履职、严格执法,才会有利于“996”工作制淡出乃至消弭,真正令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应有的维护与保障。

人们在创造社会价值和实现个人理想时,工作方式的变革已经迫在眉睫。工作融于生活,生活中也能创造价值,才是理想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并不只是理想,也不仅仅存在于不可见的未来。一大批网红、达人、个体户、宝妈、白领已经开始尝试这种“工作即是生活”的新工作方式,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面对着这样那样的生存压力,人们华丽生活的背后,充满着疲惫,996 工作制在中国司空见惯,我们切勿因长期积攒下来的压力做出过分的不正当行为。的确,中国社会也正在进入年轻人压力“爆棚”的时代,然而,“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在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在实现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的前提之下,我们确实也要谨记:奋斗的青春才壮丽。

猜你喜欢
工作制企业工作
新语
企业
企业
企业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冰岛试行四天工作制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冰岛试行四天工作制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警惕“996”工作制催生“过劳一代”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