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易平台的混合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9-11-06 07:06陈艳林王新年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9年9期
关键词:内化讲授教学法

陈艳林,王新年

(1.湖北工业大学 化学与材料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2.中南民族大学 计算机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0 引言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1]2014年在《复旦教育论坛》上正式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传统讲授式课堂弊端与当前高校学生现状并结合讨论式课堂教学实际,其核心理念就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与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一周内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知识内化吸收,并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的3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与讨论(Discussion),简称为PAD课堂。

对分易教学平台是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新一代免费教学平台,可以让教学更加高效,便于教师与学生互动,提供发布资源、批改作业等功能,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同时,学生可以借助该平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评价或者相互学习、相互评价。因此,对分易网络教学平台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基础[2]。

翻转课堂教学已经悄然兴起[3-6],受到教师的青睐,并不断应用于教学实践,翻转课堂强调学习的灵活性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台湾大学李维晏[7-8]教授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就是基于翻转课堂的一种教学模式,分为前思、打底、演练、拓展与反思。前思强调学生课前的预习效果;打底是提供相关内容资料与视频供学生学习;演练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理解与实践;拓展是在课堂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强调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运用;反思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分或者考核,发现不足。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一定严格遵守五步教学法。本次教学改革实践,结合对分易教学平台将五步教学法运用于《材料物性与检测》课程教学。

1 对分课堂与五步教学法融合

对分课堂是讲授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的结合,强调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既不抛弃传统课堂教学的习惯,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学习性,但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讨论式教学,特别是工科课程,这类课程更强调逻辑思维与工程思维,需要进行演示与反复训练,学生在课下的知识内化需要课堂上的内化训练作为基础。因此,对分课堂模式结合五步教学法,其中前思、打底2个阶段对应课堂讲授模式,演练、拓展与反思对应于讨论式教学。PAD课堂流程如图1所示。线上/课下属于巩固与复习阶段,线下/课上的讨论式教学也属于巩固与复习阶段,然后才开始新课,也就是上一次的内容终止于线下课堂,教师能够很明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但内化与吸收阶段是在线上课下,如果不能做到有效监督,或者仅凭上一次课的讲授内容,则学生不能有效进行内化学习,使这一重要阶段流于形式。

图1 传统对分课堂

图2是对分课堂与五步教学法结合的产物,线下/课堂上开始新的课程,终止于线下的反思(复习与作业)在课堂讲授部分就是新的课程内容前思与打底,然后立即对学生进行演练与拓展,将内化吸收放在课堂上,更利于教师监督与评估,减少学生课下学习难度。

图2 对分课堂与五步教学法结合

2 对分易教学平台

对分易教学平台供教具有课程资源、考勤、分组、作业、讨论、在线练习、过程考核成绩册等。在课堂互动上,具有课堂提问、活动、调查问卷、微信消息、投票与教学评价等功能,方便教师与学生使用,可以通过微信与对分易APP在手机端使用。本文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对分易教学平台结合五步教学法展示混合教学。

2.1 课程资源区

平台在课程资源区提供了相关的PPT、案例以及视频,其中视频部分主要提供核心课堂内容,一般为不超过15 min的视频讲解。

2.2 学习讨论区

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可以在讨论区进行讨论,目前本课程较少利用讨论区,因为课程更多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

2.3 在线测试

为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在课堂开始前与结束前可以进行一次在线测试,主要测试学生前一次课堂内容与当次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2.4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完成该课堂内容情况,学生需要在课下进一步完成。因为课堂内容较多,学生不能及时完成课堂内容,只能在课下完成,然后上传到网络教学系统中。

3 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是台湾大学李维晏教授总结出来的,与笔者以前提出的教学模型BPAPDS很相似,都体现了翻转课堂以学生知识内化为核心[7-8]。《材料物性与检测》作为一门实际案例教学课程,更多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五步教学法也非常适用于该课程教学。

传统课堂讲授是一种低认知活动,学生自己讨论与动手的学习才是真正的高认知活动。低认知就是传统的知识与理解,而高认知就是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因此,进行高认知的课堂活动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对课堂知识进行内化,让学生不断参与进来。

3.1 前思

前思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个阶段可以介绍课堂主题,慎重选择引起动机的材料,并略述学习方向,但留有悬念。

该活动由教师花费约5 min介绍本次课堂内容,展示与该课程内容有关的材料,这里使用项目实践成果进行展示,如一个软件的界面、操作与应用。

3.2 打底

以前是让学生在课下看学习视频,但由于教师不能监督学生课下学习,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因此,加入了打底阶段,需要播放本次课堂视频,视频时长不超过20 min。

打底活动包括其它多元化材料,要充分评估材料的适合性,包括提供引导式问题卷。问题卷材料即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测试。

打底是为没有预习与课下学习的学生提供再一次学习的机会,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3 演练

学生自己动手按照提供的实验内容进行训练。在活动中需要进行分组,小组之间按照活动的完成度进行评比。

该活动时间持续20-30 min左右,着重提升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力,并提供给学生补救的机会,要确认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无误,如果有讨论则分配角色(组长、记录员、报告员、协调员、组员)。

该部分强调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所以是可以较为简单与单一的重点内容训练,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可以很快完成任务,也可以采用在线测试完成任务。

3.4 拓展

拓展是高于基础知识的,是综合训练。拓展比演练要难,强调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主要是分析与应用,这是耗费时间最多的地方,也是学生热情高涨的阶段。

最后是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与评分,计入平时成绩。课下,学生需要进行预习并提供预习报告,在完成课堂活动后需要提供正式的学习报告,如图3所示。

图3 学生预习报告与正式报告

3.5 反思

反思主要是一个人或两个人的活动,与学生作业相关。前一阶段对作业进行批改与评分就是一种反思,主要是鼓励学生参与进来。还有一种就是复习,正式讲授前先对前一次课内容进行在线测试。

4 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效果

混合教学实践中,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对分易教学平台上都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都非常高,学生在对分易平台发言比较积极,预习报告与正式报告、作业提交都非常及时,考勤几乎都是全勤,成绩普遍高于往年。

(1)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自学能力增强,越到后来完成任务的能力越强。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回归了课堂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习热情,增强了过程性学习、个性化学习、问题化学习、合作化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善于沟通、反馈、有勇气的特点。同时,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得到了极大改善,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下课就与教师失去联系的尴尬局面,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体验到学习的热情与乐趣。

(2)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从过去的灌输变为知识框架的搭建,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的提炼。学生由以前的演员变为导演,变为监督者与评价者。当然,教师要具有平台的使用能力、资源收集与制作能力、掌控课堂讨论的能力、解答疑问的能力,实现角色转型。

(3)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在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实现主动的个性化学习,师生之间建立了新型学习伙伴关系,构建了新的学习共同体,实现了教学相长。

5 结语

网络时代需要新的教学模式,基于对分课堂的翻转课堂强调了学生的自学精神,培养学生的高认知能力,实现相互沟通与学习,建立一个健全的欢乐教学环境。事实上,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非常具有挑战性,在内容设计上要认真负责,切合学生实际,课堂监督一定要强而有力。

猜你喜欢
内化讲授教学法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