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居生命体概念下的风景区规划

2019-11-06 03:09吴姗艺
现代园艺 2019年20期
关键词:王莽生命体风景区

吴姗艺

(厦门路桥景观艺术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居住、聚集、游历是人类活动的主要方式,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追求生活品质的提升,出行旅游成为了人们常态化的生活方式。风景名胜区作为人们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然而传统的风景区却出现了游客重游率低,景区承载力弱,项目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冲突等问题,如何挖掘景区的旅游价值,打造时代人文的体验需求,建立更有效的景区运管模式,成为了风景区改造提升规划的核心突破点。

建立在人居生命体概念下的风景区规划,具有环境生命性,人居时空性,运管综合性3 大特性。用生命的眼光去看待环境、人文和建设管理,统领风景区总体发展,使其犹如生命体一般,有血液、有呼吸、有灵魂、有生命。山西王莽岭景区的整治提升规划,正是基于这种概念提出。

1 项目概况

山西王莽岭景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为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3 山交汇处,主峰海拔1650m,是南太行山的最高峰,相传西汉王莽追赶刘秀到此安营扎寨而得名。景区自然资源独特,文化底蕴深厚,通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AAAA 级的景区,素有“太行至尊”“清凉圣境”“世外桃源”之美誉。然而景区局限于权属用地内的场地建设,过度关注于盈利项目的策划与开发,却未能清晰定义景区的总体定位及发展方向,无序盲目的建设破坏了景区核心资源,导致乡民生活与园区管理相冲突。景区进入了旅游市场难以拓展的囧境,亟待整治提升风景区,理清定位及战略,蜕变景区二次转型。

2 设计策略

2.1 突破用地界限,建立环境生命观

风景区有其自身形成的生命轨迹,建立环境生命观,围绕大生态背景下的景区变迁,追根溯源,探寻景区的前世今生。王莽岭的发展,应跳出王莽岭,立足太行山看王莽岭。太行山山体雄浑高伟,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是中国山河的脊梁。太行山的精华在南太行,在地质史上的燕山运动,形成了南太行东侧大断裂带,众多的峡谷、悬崖、瀑布,风光雄秀。由红色石英石构成的3 叠崖壁绵延数公里,形成如屏如画的赤壁丹崖,气势磅礴,甚为壮美。而王莽岭位于南太行最高峰,王莽岭的嶂石岩地貌在中国嶂石岩地貌中最典型和最特殊。其地质最大特点是“谷中谷”和“四世同堂”。周围山峰的高度约600m,峡谷宽只有300~500m,峡谷的中间地段又有1 条宽仅十几米,深达百米以上的又窄又深的红石深涧,并且形成了波澜壮阔的瀑布群,在地质学上称之为“障谷”,并把这种峡谷中又套障谷的现象称为“谷中谷”。从山谷底部到山顶,高差约800m,清晰地分界出4 个不同地质年代形成的地质遗迹,形成地质学上难得一见的“四世同堂”圣境。

重新审视王莽岭的发展定位,王莽岭的地质科研价值具有世界意义。统计中国获批世界自然遗产的景点分布图,清晰地显示出中原地区尚还空缺。而中原地区能申办世界自然遗产的资源唯独太行山,太行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离不开王莽岭的嶂石岩地貌。景区的整理规划提升应以嶂石岩世界自然遗产为核心,树立“太行至尊、世界遗产”的总体战略定位,打造国际地质遗产观光名胜,南太行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康体度假中心,打响稀奇资源的至尊牌。

图1 王莽岭嶂石岩地貌申遗分析图

2.2 转变游线定势,建立人文时空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旅游方式由目的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变,以人居生命体时空观审视景区的发展,分析了人居行为需求及时代发展特征,突破景区的游线定式,加强对外区域协同,构建内部多维空间体验,建立人文时空观。

王莽岭位于南太行中心,其南部为云台山、八里沟、青天河,北部为红旗渠、林州太行大峡谷、壶关大峡谷,共同串联形成了1 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南太行旅游带。因此,王莽岭景区的旅游发展应建立区域协作发展模式,整合旅游资源,与周边同属太行山区域的城市协同合作,扬长避短,发挥资源优势。跨区游线应突出王莽岭的南太行的中心旅游目的地地位,结合山西省旅游景区、太行山区旅游景区及周边景区,形成经典线路。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串联云台山风景名胜区,补充晋城相府经典景点,升级华北平原自驾旅游带,引领陵川农业休闲游。形成嶂石岩地质景观、大峡谷休闲度假、多元化户外体验,生态农业乡村4 大主导精品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太行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康体度假中心。

同时,还要改变王莽岭景区单一的山岳景观观光游发展模式,加强打造多维空间体验。原有景区通过旅游观光车将游客由游客中心一站式抵达山顶,尽管能达到一览众山小的震撼,但也导致了游客景区内停留时间短,山岳景观体验感弱的缺憾。因而景区内游线应综合考虑景区特色、游客偏好及交通条件等因素,通过远眺、近看、身受、融入的开发方式,开拓山脚、山腰、山脊、山峰不同纬度进行景点串联和游览体验化。深度挖掘景区资源,形成山谷听涛、山崖穿越、山中看壁、山顶看云,空中鸟瞰,打造全方位极致山岳体验。景区还应结合资源特色,形成太行人家休闲果园带、赤焰峡美景游览带、抱犊沟幽峡探险带、锡崖沟民俗风情带、王莽岭胜景观光带5 大特色景区。区域间通过观光巴士专用道、山地骑行道、登山游步道3 种不同速度的交通方式连贯串联各景点,并增设缆车、索道、垂直观光电梯、直升飞机、热气球等交通娱乐设施,形成陆空多维体验,形成山岳观光游、地质科普游、休闲运动游、峡谷生态等多类型游线,丰富游客的空间体验。

2.3 统筹协调发展,建立运管综合观

生命体的发展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运管,同时也需要行业部门的综合协调,风景区规划不能局限于规划的设计范围和研究内容,要将景区的规划、绿化、文化、生态、政策多规合一,共同建设,协作共赢。

王莽岭景区涉及众多行政村和自然村落,要实现景区的和谐发展,必须要解决在景区发展过程中村民与景区共存共生的和谐环境、构建两者相辅相成、井然有序的良性发展态势。综合考虑旅游开发与村民的安置与就业、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衔接,力争实现乡村发展与景区创收的双赢局面,使景区发展与改善当地民生形成良性循环,激活村落的积极性。同时,景区协调整合资源,借力互联网推广、拓展旅游新业态、集合共创南太行绿色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形成多元均质的发展态势(如图2)。

图2 山西王莽岭景区整治提升规划总纲

3 结语

山西王莽岭景区的规划设计采用人居生命体的概念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浪潮中,应改变观念,改变方法,以人居生命体的概念去理解人居环境,把脉景区的前世今生,推演历史、谋划未来。本着这一理念,在建立人居生命体概念下的风景区规划中,突破地域、突破时空、突破专业,以全方位多维度的思考和高度去审视景区的发展定位,以及人文时空的联动发展思路,把景区规划建设为更具人居生命体的AAAAA 景区,使之成为太行至尊的世界自然遗产。

猜你喜欢
王莽生命体风景区
王莽:皇帝家“可怕”的亲戚
王莽:为争帝位四个儿子杀了三个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奇异的生命体
更 进 一 步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王莽:儿子是我的垫脚石
议如何平衡风景区建设再投入和收益平衡
视界
生命科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