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化在高职英语课堂的渗入

2019-11-11 12:20倪霄琦
卷宗 2019年28期
关键词:英美文化教学渗透高职院校

倪霄琦

摘 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背景之下,人们对语言,特别是英语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对语言实际运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加强听说写能力,同时对英美文化的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英美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英语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美文化,教学渗透

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走“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通过经济政策协调,迎合沿线周边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关系,巩固我国国际地位。英语作为国际性普通话,是“一带一路”沿线周边国家和地区交流沟通的语言工具。

语言是建立在人类生活内容上的表达载体,任何语言不可能脱离具体的生活而独立存在,语言的学习不可能脱离其所依附文化及文化中承载的内容。如果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很难掌握这个民族的语言。

而且如果一个人在学习外语时不懂得了解异国文化或者说对其知之甚少,那么在实际的交际中即使语法使用得准确无误,也可能会因此闹笑话,造成误会甚至导致冲突。

我们的学生虽然学了10多年英语,有些同学甚至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往往学生所学的英语并不能应用到实际中去,例如日常阅读、观看英文节目或和外宾交流等。因为这种英语并不是地道的英语表达。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英美文化不够了解,对英语背后的文化内涵没有充分的认知。所以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对英语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1)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对非专业课程抱应付了事的态度。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习单词、句型、语法,没有必要去了解英美文化。

2)部分认真学习的学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而这些考核极少涉及英美文化,学生不愿意“浪费时间”去学习和了解。

3)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少,教学任务繁重,多数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仍以听说、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训练与强化作为教学重点。英语教学缺乏与英美文化的有效融合。

2 英美文化学习的必然性

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高职校英语老师不仅要做一位语言的传递者,还要做一位搭建文化桥梁的工程师。在英语教学中注意英美文化的渗透,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工作中正确地、得体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英美文化意识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英语教师需要将英美文化渗透在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

文化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只注重语言符号体统的学习,而不重视文化的学习,就会造成只会机械的模仿,脱离实际生活,有时候甚至会犯下语用错误。而且目前在英语听力和阅读材料中,有许多和英美文化存在联系的内容,掌握一定的英美文化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材料。

3 在教学中的英美文化渗透

3.1 词汇文化內涵的渗透

语言是由词汇组成的,同样的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是不同的,一定要注意某些词汇在特殊语言环境中的特殊寓意,从而灵活运用。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把一个词单独孤立起来,让学生把它和对应的单一的汉语意思简单地背诵起来就完事。而是要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当中进行教学。老师可以引领学生先了解这个词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因为在不了解文化的大背景下,学习者特别容易造成严重的误会。例如,“dragon”在中国文化中是力量、权威的化身,我们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而在西方,“dragon”是邪恶、残暴和残酷的象征。

3.2 中国与英美文化差异的渗透

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社会观念、人文地理、历史传说等,让学生置身于英美的文化环境之中去真正了解英美的本土文化,逐步建构起对英语的学习思维,从根本上明白英语的表达与汉语之间的不同及差异,从而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失误。

例如:在学习电话交际,西方人接到电话时一般先报自己的名称,例如“Hello,this is John speaking.” “Could I speak to Tom please?”中国学生容易用中式思维: “Hello,who are you please?”

风俗习惯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中西方是存在非常大的差别的。中国长期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注重的是含蓄,而西方受当地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比较开放。教师在授课时就要注意英美民族习惯文化的渗透。

例如:面对表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但学生要注意当说英语的人称赞你时,千万不要回答:“No,I don't think so.”这种回答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甚至是虚伪的,只需回答 “Thank you.”“I am glad you like it.”

收到礼物时,中国人一般是放在一旁,等客人走后才拆开。而西方人收到礼物时,一般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 “Very beautiful!Wow!” “What a wonderful gift it is!” “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

又例如:“狗”在中西文化中就有差异,在英语中,经常用狗来比喻人,例如:“lucky dog”,“Its easy to find a stick to beat a dog.”特别要体现学生注意一些没有褒贬含义的用法,例如:“dog days(大热天)”,“doggy bag(餐馆里的打包袋)”。

在授课时,老师就要注重这些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渗透,这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在同说英语人交往时才不至于发生尴尬。

3.3 在听力与阅读课时渗入英美文化

目前的听力和阅读教材都与时代时事接轨,如果对英美文化缺乏了解的话,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材料的理解。

在上阅读课时,除了从字面上让学生理解文章句子意思,老师还可以结合文化知识背景进行对文章的解读,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文章,从而也能帮助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授“Barbie”这课时,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芭比娃娃穿职业装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讲课时,笔者就讲授了美国的女权运动,还顺引介绍了深肤色的芭比娃娃,这样做,避免了老师只会照本宣科的形象,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文章写作的文化背景有了更深的了解,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记忆。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学生还可以加强英美文化知识的积累。

为了提高授课效率,老师可以在授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书本、网络上搜寻相关的英美文化资料进行预习。例如在教授婚礼习俗主题课文时,教师可预先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对比中国与英美国家的婚礼习俗和异同之处,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课文背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就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比于单调的语言文字预习,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更佳。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对增进学生對英美文化的了解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

3.4 课后英美文化的培养

英美文学和经典的影视作品是英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英美文化意识的培养仅仅在课堂上是不够的,它需要渗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因此在课后,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课下阅读一些国外的文学作品,例如一些经典的诗歌、戏剧和小说等,或者观看一些英美影视作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们可以丰富英语词汇,扩充阅读量,也能够感受到英美文化背景下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影视作品特别是一些大片深受年轻人喜爱,学生可以通过影片中展现的特定的生活场景,感受最地道的英语语言,了解最新的英美文化,提高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教师和学校的举措

为了更好地把英美文化融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注重自身对英美文化的深刻了解,多研读英美文化专著,及时关注英语国家时事动态等,切实提升自己的英美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

高职院校也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为英语教师提供继续深造、出国进修等机会,使教师可以亲自体验英美文化,接受英美国家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洗礼。

在把英美文化渗入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谨记有选择性地对文化知识实施渗透,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忘提高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多元的方式,教师可以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化的认知,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昭荣.高校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 .科教文汇 中旬刊),2018(08)

[2]曹敏.高职英语教育英美文化缺失及完善措施[J].知识经济,2018(01)

[3]王蕾蕾.跨文化教育在高职英语学习中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0)

[4]彭晓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04)

[5]陶芸燕.基于英美文化背景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模式探究[J].海外英语,2017(18)

猜你喜欢
英美文化教学渗透高职院校
浅析英文电影在传播英美文化上的作用
英美文化大学英语拓展课改革综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节约教育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