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拉塞米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疗效

2019-11-12 15:04黎姗姗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塞米左卡尼托拉

黎姗姗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其心肌功能、结构的病变,从而使得心脏无法进行正常的排血,长期影响着机体的代谢功能,又因组织灌注不足易使得机体肺循环、体循环出现功能障碍,导致静脉淤血、心肌病等综合疾病的发作,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1]。本文研究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予以托拉塞米、左卡尼汀联合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 月-2017 年12 月期间在本医院就诊的70 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5 例)和研究组(35 例),两组患者经影像学等检查均符合《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指南》的诊断标准[2]。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0 例,女性15例,年龄50~82 岁,平均年龄(65.38±5.25)岁,病程为4~10 年,平均(6.85±1.58)年;而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5 例,女性10 例,年龄52~81 岁,平均年龄(66.87±5.17)岁,病程为2~11 年,平均(5.18±2.04)年。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①对托拉塞米、左卡尼汀过敏者。②全身免疫性疾病者、梗阻性心肌者等。③特殊因素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者如高血压、多种重要器官功能衰竭。④妊娠期、哺乳期妇女[3]。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左卡尼汀(国药准字H20041552)治疗,每次用药剂量为3 g,1次/d,予以静脉滴注;而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托拉塞米(国药准字H20040848)治疗,用药初始剂量为5 mg或10 mg,将其放置在生理盐水中进行稀释,后予以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根据患者病情状态予以调整用量,若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可将其剂量调增至20 mg,1 次/d,且每日用药剂量最大不能超过40 mg,均予以两组患者持续治疗7 d,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若患者出现不良症状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4 疗效判断标准及观察指标 ①根据两组患者心功能等级改善情况以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经治疗后,若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等级大于2 个级别则为显效;若患者心功能改善等级在1~2 个级别之间则为有效;若患者心功能改善等级无明显变化,且病情还有恶化趋势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②采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MLWHF)评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该量表总分为126 分,共有21 道题目,且每道题目有6 个选项,其选项分数值在0~5 分区间,并根据量表总分评估心衰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分数越高表示心衰对患者生活影响越大,反之越轻。③通过超声心动图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观察,还予以患者进行6 min步行距离测量。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数据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 n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35 40.35±6.78 41.36±6.25 72.30±5.61 68.34±5.48研究组35 39.65±6.18 50.37±6.01 71.64±5.01 60.34±5.37 t 0.17 2.49 0.20 2.47 P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MLWHF评分、6 min步行距离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MLWH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MLWHF评分、6 min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MLWHF评分、6 min步行距离的比较

表3 两组患者MLWHF评分、6 min步行距离的比较

组别 n MLWHF 评分(分) 6 min 步行距离(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35 68.25±7.82 56.31±6.48 215.25±58.21 286.37±48.36研究组35 69.31±8.12 42.97±5.28 216.38±64.28 352.01±38.04 t 0.22 3.45 0.03 2.28 P >0.05 <0.01 >0.05 <0.05

3 讨 论

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由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发展至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修复、预防心肌重构的过程上,不仅有效地减轻患者心脏负荷、及增强心肌收缩力,还可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达到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为此,本文研究予以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予以新型利尿剂托拉塞米联合左卡尼汀治疗。

左卡尼汀药物为哺乳动物能量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通过将机体中长链脂肪酸带进线粒体基质,可有效地促进脂肪酸进行氧化分解,从而为细胞提供正常的能量供给;而机体许多组织器官的能量供给主要靠脂肪酸氧化分解,其中包括心肌细胞。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因灌注不足,使得心肌细胞出现缺血缺氧的症状,使用左卡尼汀治疗,可通过与脂肪酸进行氧化,从而为心肌细胞提供一定的能量,以提高心肌组织的功能作用[5]。但因患者处于急性,予以患者单独使用左卡尼汀治疗,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此,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予以托拉塞米治疗。托拉塞米属于新型长效的利尿剂,该药物通过静脉用药后,其药效可在10 min发挥作用,可迅速达到利尿的效果;还具有降低心脏前负荷,扩张血管等作用,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另一方面,该药物的生物利用率较高,药物发挥作用后可通过肝脏、肾脏双通道进行代谢,从而减轻了患者肝肾工作的负担;且通过独特的醛固酮拮抗作用,可减低机体电解质紊乱的发生;还可改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水平。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经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后,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有所改善,且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6 min步行距离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予以托拉塞米联合左卡尼汀,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塞米左卡尼托拉
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泮托拉唑钠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用生理盐水稀释托拉塞米缓解静脉注射所致疼痛的效果观察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探究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左卡尼丁治疗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前列地尔联合托拉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4例临床疗效观察
左卡尼丁注射液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治疗中的心肌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