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伴恶性颅内高压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临床研究

2019-11-12 15:04陈志林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外伤

陈志林

颅脑损伤是指患者受到外力的直接或者间接作用而引起的一种脑部组织损伤类型的疾病,主要发生在患者的额颞底部,会对患者的一半大脑产生较为剧烈的影响,同时患者还会出现脑内广泛性出血以及硬膜下血肿等不良症状,极其容易使患者出现颅内高压以及脑肿胀[1~2]。本次研究内容为颅脑损伤伴恶性颅内高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在我院2013 年-2018 年被确诊为患有颅脑损伤伴有恶性颅内高压的60 例患者。男性34 例,女性26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2~56 岁,平均年龄(36.0±6.0)岁;观察组患者年龄32~56 岁,平均年龄(37.0±6.0)岁。①纳入标准:参与研究的患者经医生确诊为患有颅脑损伤以及恶性颅内高压疾病。患者在阅读知情书的情况下自愿签写同意书并参与研究。患者的CT或者是MR 检查结果显示血肿量超过10 mL。患者利用格拉斯昏迷评分法后发现评分低于8 分。不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②排除标准:患者自身具有特发性的血小板减少、白血病等原发性血小板的减少情况。患者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神经异常)严重影响本次研究指标。因为自身疾病比较严重在24 h内死亡或者临床资料不完全的患者。本次研究所进行的步骤完全符合临床方面的伦理学,均通过医院的评审,并且所有的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

1.2 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方法,即将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之后采取仰卧位置并将头部向健康一侧偏斜,用枕头将患者的头部抬高,为患者进行开颅减压等操作。清除患者脑内的血肿后进行相关引流操作并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决定是否去除骨瓣。②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方法,即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维持仰卧位置,同样将患者的头部偏向健康一侧,之后为患者进行开颅手术治疗。在患者颅脑中线位置旁边3 cm左右作为本次手术切口,之后将切口向后延伸一直到颞弓的中点位置,并将患者头部的皮瓣向前进行外翻。将骨瓣游离之后在患者顶部骨瓣旁做正中线矢状窦2~3 cm的位置钻5 枚孔,之后在患者的蝶骨棘向深部咬除并充分暴露蝶骨平台以及颞窝位置在临床医生的视野范围内,切开患者的硬脑膜在其颞前部位置做进行T字型切口,并将其颅窝、颞叶、额叶、顶叶等手术结构充分显露出来,清除脑内的血肿。当患者脑内的血肿清除干净后根据后期其脑组织是否出现膨出状况判断是否进行骨瓣处理。对血肿进行完整性的清除,如果患者在手术后的脑波动较高并且脑组织没有出现塌陷已经膨出的时候对其硬脑膜进行临床缝合的操作,对于脑膨出较为明显的患者不应该进行硬膜缝合手术。

1.3 观察指标以及疗效评定标准 经过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之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改善情况等指标进行临床分析。显效:患者的GOS评分为5 级,生活以及学习恢复正常状况。有效:患者的GOS评分为4 级,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无效:患者的GOS评分为3 级,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并且部分患者的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过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后临床疗效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改善情况比较 经过研究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经过手术后并发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改善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颅脑损伤主要是指暴力直接或者是间接作用在患者头颅上所引起的一种脑部损伤,主要包括颅骨骨折、脑组织以及头部软组织损伤等。当患者的大脑受到外力作用后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神经以及颅脑组织,使得患者脑内的颅内压升高[3]。随着患者的病情逐渐发展会更加容易出现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其会加重患者病情及痛苦,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4]。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意识出现障碍、头晕以及头疼等,同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目前临床方面主要是通过CT检查即可对患者进行确诊。

临床对于治疗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较为保守的治疗方法,能够减轻患者的病情以及脑部水肿等症状,但是不能够将患者脑内的血肿清除干净,因此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并且预后较差[5]。开颅手术治疗能够将患者脑内的血肿清除干净并降低其颅内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脑疝,为患者提供较好的预后。但是临床常规开颅手术对于患者脑内的血肿清除效果并不显著,极其容易造成患者脑组织以及血肿出现残留,不利于患者后期身体恢复[6]。因此选择一种较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对于做好脑内血肿清除情况以及降低颅内压具有较为积极的临床作用。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应用于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中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较好的清除患者脑内的血肿以及残余的组织,快速改善患者脑部的压力,尽可能快速恢复患者的运动以及语言能力[7]。骨窗面积比较大同时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颅内压,有助于清除患者的病灶并促进脑疝的回纳。同时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能够通过清除蝶骨脊并且将骨窗及颅窝底部位置充分暴露,能够进一步清除脑腔内的病灶位置[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过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之后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外伤性癫痫)经过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之后也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的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确保手术过程中的血肿清除力度,降低患者手术后相关并发症,因此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适用于临床治疗颅脑损伤伴恶性颅内高压患者。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外伤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双侧平衡去骨瓣对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