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干预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研究

2019-11-12 15:04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负性白内障护理人员

王 婧

白内障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老年人为该疾病的主要患病人群。视物模糊、因视物受限甚至失明等均为老年白内障的主要临床表现,该疾病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负性情绪[1]。手术治疗为目前临床中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主要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但是手术存在一定风险,患者术后极可能出现相关并发症,加之多数老年患者对疾病与手术缺乏正确认识,极易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对康复效果产生影响。为此在老年白内障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给予其积极有效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护理比较分析,旨在明确全程护理干预对手术相关并发症预防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所接受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例患者。①对照组男性191例,女性109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68.89±0.98)岁;病程10个月~5年,平均病程(2.83±0.25)年。②观察组男性193例,女性107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68.84±0.92)岁;病程8个月~6年,平均病程(2.91±0.2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入选标准:年龄在60 岁以上的患者;经临床相关检查措施检查被明确诊断为白内障的患者;单眼发病的患者;裸眼视力在0.5 以下的患者;晶状体硬度在Ⅱ~Ⅲ级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并且与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相符。②剔除标准:有精神类疾病合并存在的患者;有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合并存在的患者;有手术禁忌证存在的患者;有交流障碍存在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所有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即手术治疗之前,护理人员为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措施,详细掌握患者的疾病史,并且将手术前准备工作完善,手术结束后维持患者的平卧体位,叮嘱患者术后禁止开展剧烈运动,且需要控制说话声音的大小,切忌大声谈笑,手术结束后遵医嘱为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同时叮嘱患者的日常饮食应当以清淡、易消化、营养高的食物为主;反复嘱咐患者术后切忌以手触摸术眼。

1.3.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联合全程护理干预:①结合患者的家庭状况、日常生活习惯、病情等合理制定护理干预方案,以保证临床护理干预工作可顺利开展;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详细掌握其心理状况,及时结合患者的心理情绪给予其心理疏导措施。②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应当以热情的态度接待,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家属困惑等,护理人员均给予耐心的解答,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展开白内障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同时向患者介绍护理干预的流程,一定程度上纠正患者对疾病存在的错误认识,同时有利于提升其认知水平。向患者介绍眼药水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相关注意事项等,以此促进患者配合程度的提升。因患者年龄较大,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反应迟钝、接受和理解能力差等表现,加之疾病影响患者的视力和受应激源(手术)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加剧其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在术前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同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依据患者内心顾虑的问题给予其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树立接受手术治疗的信心。③手术结束且患者平安护送至病房以后,护理人员对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护理人员在巡视患者的过程当中需要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是否有水肿和充血存在等)情况,并且积极询问患者的感受,与此同时加强手术创口护理力度,观察切口是否有渗血、渗液症状存在,及时向上级医生汇报患者的异常情况,并且遵医嘱开展相关处理,进而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手术结束后2 周内,患者均需要对头部活动进行严格的限制,切忌低头动作、打喷嚏、用力咳嗽以及剧烈摇晃头部,以避免提升眼压导致晶体脱落;叮嘱患者增加日常饮水量,以预防便秘,为术后3 天没有大便的患者使用缓泻剂,以避免患者排便时过度用力,导致前房积血或者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加强患者饮食指导的力度,通过合理的膳食确保患者大便的通畅性,同时叮嘱患者戒烟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类食物,以降低结膜充血发生率。④患者出院之前,护理人员就出院以后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其家属展开详细的介绍,发放印有科室内医护人员联系方式的健康护理手册发放给患者,并且反复叮嘱患者家属,督促患者遵医嘱用药;告知患者术后3 个月内切忌从事重体力劳作和开展剧烈运动,以此预防术后人工晶体脱出。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上述两组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进行评估,量表的临界值为50 分,得分越高则心理状况越差。记录并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心理状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心理状况比较,分)

表1 两组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心理状况比较,分)

组别 n SAS 评分 SDS 评分观察组 300 29.98±4.76 25.56±3.17对照组 300 37.62±3.83 32.27±3.06 t 21.659 26.378 P 0.001 0.001

2.2 两组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 论

白内障在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致盲性眼科疾病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白内障发病率的提升,其已逐渐成为对社会公共健康存在威胁的重要问题[3]。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白内障,但是老年患者的机体功能、生理功能均伴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手术过程中的机械牵拉极易损伤患者的机体,加之患者极易有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出现,不仅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手术效果与术后机体康复,且可严重伤害患者的身心健康[4]。

全程护理干预即为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为其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术前认知护理干预,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升,进而改善恐惧疾病与手术所致的负性情绪,将患者内心的顾虑减轻,提升治疗疾病的信心与配合程度[5]。给予患者情绪干预可促进其不良情绪的改善,对负性情绪的调整有利[6];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有效调节老年白内障患者的负性情绪。通过饮食指导,有利于将其机体的抵抗能力与免疫能力提升,对患者机体基本代谢给予保证的同时,避免不良饮食所致的相关并发症,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机体康复效果。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对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预防作用。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宣教的力度,通过提升患者的认识,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并且密切关注患者,适时给予其康复干预措施,进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之出院指导可以确保患者出院以后规范用药,并且注意眼卫生,对疾病康复有利。

综上所述,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老年白内障患者的负性情绪,预防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负性白内障护理人员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