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的效果

2019-11-12 15:04罗海燕张兰香陆敏敏陆咏佳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饮水障碍协同

罗海燕 张兰香 陆敏敏 陆咏佳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约50%的脑卒中患者会在发病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恢复及日常生活质量[1]。本文探究协同护理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的效果,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医院2017 年3 月-2018 年3 月收治的80 例脑卒中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2],存在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症状;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呈阳性。与此同时,排除意识障碍、精神疾病、认知障碍及临床资料不全者。80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5 例,女15 例,患者年龄35~75 岁,平均年龄(55.3±5.2)岁,平均病程(27.5±6.5)d;观察组40 例,男23 例,女17 例,患者年龄36~75 岁,平均年龄(56.2±5.9)岁,平均病程(29.2±6.9)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内容包括遵医嘱用药、一般康复训练、日常病房护理。

1.2.2 观察组 患者接受协同护理,内容如下:①成立协同护理小组:由专门的康复治疗师、营养师、护理师及心理咨询师等组成,上述人员均已考取国家认证的证书,分别管理患者的吞咽训练及物理治疗、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及日常护理。主管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吞咽功能康复处方,28 天为一周期。协同护理小组成员严格按照康复处方进行实施。②吞咽训练与物理治疗:由康复治疗师专门负责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1 天2 次:指导患者放松颈部,预防出现误咽等问题,指导患者进行咀嚼训练,被动或主动地进行下颌开闭练习及发音练习。使用冷冻棉签蘸取少量水,对患者舌根、软腭、咽后壁等部位进行点压,对患者咽部进行冷刺激。指导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循序渐进,诱发吞咽有力。在此基础上加强语言训练以及呼吸练习,指导患者随意咳嗽、提升呼吸控制能力。指导患者进行放松练习,吞咽时照镜子,上提甲状软骨,直到食物下咽。护理人员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等理疗设备对患者头部及神经中枢进行刺激,1 天2 次。③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饮食护理策略,做好患者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在明亮、安静环境中进食,家属应在患者健侧,患者取仰卧位,头前屈并正常侧进食。改变餐具形状、合理选择食物形态,每次进食“一口量”大小,保障饮食安全。加强患者营养摄入,对于吞咽功能障碍者,可选择早期鼻饲护理方式。合理配置水果汁、蔬菜汁等食物的比例。患者吞咽功能得到缓解后,可选择黏稠状食物,做成粥状或抽糊状,这样进入食道后不易变形,进而保证营养支持。④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可通过示范教育、录像、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强吞咽障碍康复管理健康教育指导,指导患者良肢位摆放,预防出现神经肌肉压迫。指导患者正常作息,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加强室内环境护理,指导患者合理进行有氧活动。

1.3 观察指标 选择日本洼田饮水实验,分数越高,提示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越严重[3]。痊愈:患者一次性饮水30 mL,5 s内完毕,无呛咳;显效:患者分两次饮水30 mL,无呛咳;有效:患者一次性饮水30 mL,有呛咳;无效果:患者两次性饮水30 mL,有呛咳,或无法饮用完毕,频繁呛咳[4]。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吞咽障碍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吞咽障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吞咽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吞咽障碍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吞咽障碍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护理前评分 护理后评分观察组 40 4.91±0.91 1.83±0.69对照组 40 5.15±1.07 4.22±1.14 t 1.070 11.383 P 0.288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3 讨 论

吞咽障碍一方面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一方面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和吞咽障碍等残疾程度,全面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已成为脑卒中治疗的重点。

协同护理是一种综合服务模式,多学科、交叉使用,护理效果显著。西方等国家将协同护理定义为两个以上的学科进行协作,用独特的知识、技能,为患者提供跨学科协同服务,更好的帮助患者及家属解决问题[5]。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实施了协同护理,在不同学科人员的努力下,通过心理健康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理障碍,提高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加强吞咽训练以及物理治疗,能有效恢复患者康复功能,并刺激吞咽冲动、提升神经兴奋程度,重建吞咽功能;通过饮食护理能在加强患者营养支持的同时,保证摄食安全,增强患者免疫力。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吞咽障碍评分以及临床护理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协同护理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饮水障碍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简易饮水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跟踪导练(四)2
跨越障碍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