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导管性堵管应用尿激酶时的护理

2019-11-12 15:04邬雪红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血栓性三通尿激酶

邬雪红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通过导管从外周静脉进行穿刺,导管进入大静脉,使药物在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中避免与四肢静脉直接接触,同时,利用大静脉血流速度快的特点,可使药物在血管中被快速冲刷稀释,防止脉管炎等疾病的发生。临床上PICC置管多用于需要长期经外周补液、营养支持、周期性使用化疗药物及难以建立外周循环的患者中。通过置管能够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在危重患者的抢救时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因其在一次穿刺后可较长时间使用,避免了一般静脉通道建立时出现的多次穿刺及定期更换的麻烦,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感,减少了在一般静脉注射时花费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1]。但长期使用PICC管也存在着问题,例如长期置管引起的导管堵塞可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应对导管堵塞的处理措施予以重视。尿激酶作为溶栓最常用药物,在临床上适用于导管血栓性堵管的再通,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笔者就尿激酶的再通护理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医院2018 年3 月-12 月收治的长期使用导管的发生血栓性堵管的64 例老年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类法将64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男性18 例,女性14 例,年龄60~82 岁,平均年龄(70.46±3.34)岁。对照组男性16 例,女性16 例;年龄61~83 岁,平均年龄(71.34±3.5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置管材料及置管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植入中心静脉管,管道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长60 cm、容积0.49 mL的4~5 F管,外接医用三通采用院内购置的常用三通管。

1.2.2 溶栓再通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使用肝素进行溶栓,具体步骤如下:调配好浓度为25 mg/mL的肝素注射液后,注射器抽取20 mL并与医用三通相连接,另一端接入2 mL的空针,同时将医用三通的第三端接到导管上,打开导管与空注射器的连接端口,使两者相连接,回抽空针,使导管内形成负压,再将含有药液的注射器与导管相通,将药液缓慢送入导管内,后每隔一段时间将药液端口关闭,直到2 h后药液输送完毕后,使用20 mL空针接入导管进行回抽,若见回血则抽取5 mL血液丢弃,避免导管再次堵塞,并使用含少量肝素的氯化钠注射液冲管;若未见回血,则再次进行上述溶栓操作。②观察组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导管再通:使用20 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 支10 万U的注射用尿激酶,并使用干净的空针抽取20 mL稀释液,经三通管和导管相连接,具体操作同对照组,通过负压将尿激酶注入导管,进行15~20 min的保留,使用20 mL空针抽吸,若有不通情况,重复上述操作,待通畅后回抽5 mL血液丢弃,完成后用氯化钠冲洗。

1.3 效果评价 溶栓成功评判标准:管道通畅无阻塞感,回抽空针可见新鲜血液,使用氯化钠冲管时液体顺利进入管腔,输液时每分钟滴速大于80滴则认为此次溶栓成功;若重复两次溶栓且时间超过4 h导管内仍旧无法抽取出新鲜血液,则视为溶栓失败。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溶栓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溶栓再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溶栓再通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溶栓再通时间比较

组别 n 再通时间(min)观察组 32 40.10±4.65对照组 32 140.45±5.60 t -91.566 P <0.001

3 讨 论

临床上导管堵塞包括血栓性、非血栓性、机械性堵塞3 种,血管内皮损伤、血管腔狭窄、血流异常、肿瘤细胞影响是堵塞的重要因素[2~3]。其中,血管腔狭窄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而患者病情危重、用药多、时间长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之老年患者机体器官功能退化、免疫力较差,机械的侵入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血管壁,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使静脉内压降低、血液流速减慢,加剧血栓形成的风险[4~5]。此外,老年患者中普遍存在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血脂水平往往控制不佳,血脂水平过高可使血液的黏度增加,从而导致血液流速减慢,血栓的风险也进一步提升。尿激酶作为一种蛋白酶,能够作用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催化纤溶酶原裂解还原为纤溶酶,而纤溶酶可降解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使血栓溶解,尤其对新形成的血栓,溶栓效果更快速[4]。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肝素而言,尿激酶的溶栓效果更佳,溶通率高、时间短,对患者本身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在老年患者长期导管血栓性堵管中有较高成功率和较短溶栓时间,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血栓性三通尿激酶
一起热压三通开裂失效机理研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脉络舒通颗粒联合西药对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隆德县三通古碑考释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三通两平台”推动下的我国在线教育出版发展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