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效果

2019-11-12 15:04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特发性紫癜监护人

陈 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指因免疫功能紊乱、血小板生成障碍而引起的一组以无明确病因的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增多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性综合征[1]。儿童是该疾病高发人群,多以急性为主,10%~25%的患儿会进展为慢性[2],患儿主诉为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内脏出血、皮肤有瘀点、瘀斑,不仅会损害患儿皮肤,影响患儿健康发育,还易引发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安全。由于该疾病出血范围广,用药复杂,加之多数患儿、监护人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低下,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在治疗患儿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就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健康教育形式、内容及干预效果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16 年4 月-2018 年4 月间本医院儿科接收的80 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①纳入标准:均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诊断标准;均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血常规、骨髓涂片检查结果确诊;患儿家属知情同意。②排除标准:过敏性紫癜者;合并其他免疫系统疾病者;沟通障碍者。实验组40 例,男24 例,女16 例;年龄4 个月~13 岁,平均年龄(5.2±1.3)岁。参 照 组40 例,男22 例,女18 例;年 龄3 个 月~12 岁,平均年龄(5.0±1.0)岁。采用数字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0 例。两组患儿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参照组 患儿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对患儿出血等病情变化进行密切关注,有异常症状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其进行积极处理;为患儿提供基础环境、生活护理,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及医嘱合理指导其用药。

1.2.2 实验组 患儿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

1.2.2.1 教育方式 根据患儿及监护人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心理特征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计划,由护理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对患儿及监护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标准的健康知识宣传,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取口头教育、发放宣传手册、播放视频、个体指导、专题讲座、情景示范等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2次/周。

1.2.2.2 教育内容 ①疾病知识: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危害、治疗方法、护理方案、疾病预后等相关知识。②心理宣教:由于该疾病病情较重,病情易反复,患儿及其家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根据患儿及其家属心理特征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耐心安抚患儿情绪,多采用童趣式、激励性语言与患儿交流,通过做游戏、讲故事、放音乐、看动画片等方式使其放松心情,增加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③饮食、行为宣教:告知患者饮食以富含蛋白、纤维、易消化类食物为主,荤素搭配,每天摄入充足水分,应避免食用油炸类、辛辣类、粗硬类食物,减少患儿口腔黏膜、胃肠出血的风险;对于合并脏器及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或流食,减少刺激,带出血症状改善后可由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食顺序过渡。告知家属应保证患儿皮肤、口腔清洁、干净,勤洗手、漱口、换衣,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勿抓挠皮肤、挖鼻孔,以免加重皮肤、黏膜出血症状,预防感染。④用药宣教:告知家属药物名称、用药剂量、用药方法、效果及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叮嘱其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切勿私自减量、加量、误服、漏服、错服,用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儿有无恶心、皮肤瘙痒等异常正常,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⑤出院指导:对患儿及其家属疾病知晓率进行评估,将健康教育内容制成宣传单的形式发放给家属,告知其出院相关注意事项、疾病自我护理方法,叮嘱其定期进行血小板检查,并定期通过电话回访的形式了解患儿病情控制情况,对患者遗忘知识加以巩固。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随访6 个月,观察患儿疾病复发情况。根据患儿用药情况、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饮食、生活、行为习惯、复诊情况等方面评估其治疗依从性,总分为10 分,分为完全依从(8~10分)、部分依从(6~7 分)、不依从(6 分以下),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 例(%)

3 讨 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出血性疾病,在儿童出血性疾病中占比约25%[3],对患儿身心健康危害大。该疾病具有起病隐匿、病情复杂且严重等特点,护理难度大,且慢性型病程长,需长期接受治疗,患儿及其家属烦躁、抵触等负性情绪强烈,遵医行为低下。

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根据患者个体的愿望、需求结合临床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口头语言、文字、形象教育等方式对患者及监护人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标准的进行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能够对生活习惯或行为等作出正确的判断,改变不良行为,减少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复发,减轻患者痛苦[4]。告知患儿及其家属疾病相关知识能提高其认知水平,解除其心中疑虑,使其意识到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心理宣教能帮助患儿及其家属稳定、调节情绪,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使其主动配合、参与到治疗、护理工作中。合理的饮食指导对促进患儿症状改善、减轻患儿痛苦、预防疾病复发起积极意义[5]。生活、行为宣教能督促患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降低疾病症状加重或复发的风险,预防感染、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用药宣教能使其意识到规范、坚持用药的重要性,降低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儿康复。

总之,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及监护人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能增加患儿及监护人对疾病、治疗方案的的知晓率,减轻患儿自我感受负担,改善其遵医行为,提高整体治疗、护理效果,加速患儿康复进程,同时还能提高患儿自我护理能力,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及行为习惯,降低疾病复发次数,从而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及预后。

猜你喜欢
特发性紫癜监护人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特发性腹痛一例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