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地区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体系考察及启示

2019-11-12 07:30王江涛陈广祥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技能竞赛台湾地区职业学校

王江涛 陈广祥

摘 要 我国台湾地区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体系自1945年光复后开始形成,在20世纪50年代末先由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举办“中等学校技艺竞赛”,后由行政当局在60年代末推行“全台技能竞赛”,1970年台湾加入国际职业技能训练组织,围绕世界技能大赛和技能学习,逐步建立起成熟完备、突出评价的激励机制和国际化程度高、具有创新元素与多样化特点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关键词 台湾地区;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技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21-0074-06

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结束长达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台湾光复后废除奴化教育,对职业教育进行了调整扩充,职业学校和学生数量均有增长。1953-1968年间,台湾以农业和工业两大产业为重点,实施完成4期经济建设计划。经过十余年发展,岛内经济开始由农工业向出口扩张转型,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提高了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人才资源素质提升需求促使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步伐。除了正规教育系统的技职教育外,以灵活实用为特点的短期职业训练也迅速扩增。台湾逐步建立起含高职、专科、工业技术学院的技术职业教育一贯体制(以下简称“技职教育”),专科以上称技术教育,专科以下称职业教育。工业标准化对职业教育影响很大,技术工人培养带有明显的“标准化、工具化、程序化”痕迹。同时,工业时代固有的“竞争”特质逐步渗透到职业教育中,作为可充分体现竞争特质的职业技能竞赛,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20世纪50年代末,最初由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举办“中等学校技艺竞赛”,后由行政当局在60年代末推行“全台技能竞赛”。1970年台湾加入国际职业技能训练组织,为选拔参赛优胜选手,主管部门分别主办“全台技能竞赛”和“中等学校技艺竞赛”,与其他职能部门、公司、学校举办的各类技能竞赛相结合,围绕世界技能大赛和学生技能学习建立起一个完备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面向技职教育而举办的各项技艺技能竞赛,如历史悠久的“高级中等学校技艺竞赛”,以及具有创新元素的“技专校院学生专题制作竞赛”“高职学生专题暨创意制作竞赛”“高职学生技术创造力培养与竞赛”等;第二类主要为国际技能竞赛选拔参赛选手的“全台技能竞赛”;第三类是可代表台湾地区最高技能水平和荣誉的国际技能竞赛。为促进台湾职业教育和技能训练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我国台湾地区“全台高级中等学校技艺竞赛”

(一)“技艺竞赛”工业类科竞赛

台湾地区幅员狭小,自然资源匮乏,人力资源开发成为其取得经济社会成就的主要因素,其中围绕工业经济的工业类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最大。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台湾产业结构经历“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科技密集与资本密集”形态,职业教育在各阶段都为台湾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1]。由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全台高级中等学校学生技艺竞赛(Taiwan Skills Competition of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以下简称“技艺竞赛”),缘起20世纪60年代中期,竞赛对象最初仅限于工业类在校学生,因成效明显,很快带动起台湾技能学习风潮,导致各校竞相效仿,后逐渐扩展至海事水产类、家事类、商业类、农业类、护理等各类别[2]。技艺竞赛类别目前大体涵盖工业类、海事水产类、家事类、商业类、农业类五项,期间曾间断举办过“护理类”技艺竞赛,也主要以抽签代表制方式进行。作为职业教育领域内一项重要的技能竞争和评价活动,该赛事参赛学校及选手数量整体上呈增加态势,成为台湾高职(含综合高中)应届毕业生参加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技能竞赛活动。

在光复初期,当时台湾地区工职学校偏重理论教学,毕业生并不受工业界欢迎。为考验各校办学成绩,加强与产业界之间的联系,促进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台湾省教育厅采纳美国顾问团的建议,考虑以举办技艺竞赛方式引起社会关注和了解。后由省教育厅、台湾师范大学工业教育系、安全署教育组及宾州大学顾问团等会商设计,于1957年12月正式举办首届职业科学生技艺竞赛,名为“工业职业学校机工科学生技艺竞赛”,由台北市高工主办。开办初期只有机工科单一职类,共有8所示范工业职业学校(7个省立工职及台北市高工)各推荐代表3~7人,学生代表共30余人参加。教育厅对此项技艺竞赛极为重视,专门出台“技艺竞赛实施办法”,并计划每年度举办竞赛,以加深社会各界人士对技艺训练之认识[3]。

工科类学生技艺竞赛,最早为“台湾省立中等学校工业类科技艺竞赛”,至2000年时改称为“全国高级中等学校工业类科学生技艺竞赛”。职类(Trade)又称为职种或行业,也是一类职业群。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必要的训练,才能达到技能操作熟练的水平,通常具有一整套技术知识的支持。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工业类科学生技艺竞赛由最初1~2个职类、8所学校的规模,逐渐发展壮大到竞赛职类20余个,参赛学校百余所,人数近千人,其中以车床工、钳工、配线工、汽车修护工等职类选手最为集中,表明技能竞赛方式对促进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和工业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及实效性。

按照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公告说明,学生技艺竞赛目的有三:一是在学生技能教学和职业素养方面,达到“增进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安全之工作习惯与精益求精之精神”;二是在学生学习动机和激励方面,“鼓勵学生公开竞赛,提高其学习兴趣及荣誉感”;三是在校校之间、师生之间交流方面,倡导校际间师生相互观摩砥砺,促进职业教育之改进与发展。而且与“全台技能竞赛”职类名称相同的各竞赛职类前三名优胜学生,得以入围参加“全台技能竞赛”,这是对学生技艺竞赛优胜者的主要奖励。此外,还有以下三种激励手段:一是给每一职类的优胜学生及指导教师颁发奖状;二是各职类前3名学生,可保送升读大专校院,免入学测验,优胜学生经过甄审可进入大专院校;三是优胜学生术科测验成绩前3名,在3年内参加同职类丙级技能鉴定时,可免试术科测验[4]。可见,技艺竞赛展示了各职业学校技能技艺教学成效,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切磋,提供技能技艺学习观摩机会。

(二)“技艺竞赛”其他类科竞赛

台湾地区“全台高级中等学校技艺竞赛”参赛对象是以公立、私立职业学校(含综合高中)在校应届毕业生为主,率先从工业科尝试,随后家事类、农业类、商业类、海事类等技艺竞赛也逐渐开展起来。由于技艺竞赛可彰显各校技能教學成效,带来一定荣誉,使得各学校均倾力参赛,以求取得良好成绩。各种名目的技艺竞赛纷呈上演,参赛学校和选手逐年增多,成为台湾各公私高级中等学校的年度盛会。

商业类科学生技艺竞赛最早是从1976年始办,竞赛职类内容经过多年实践后趋于稳定,主要集中在商业广告、文书处理、餐饮服务、网页设计、程式设计、电脑绘图、会计资讯、中餐烹饪、烘焙、职场英文等十余项职业种类。技艺竞赛一般分为初赛与决赛两个阶段。初赛由各学校举办,遴选出一名优秀选手代表一个职类去参加决赛。决赛包括学科测验及术科测验两项,学科测验范围覆盖各类科从一年级至三年级上学期的专业课程,术科测验则依据专业技能,由各职类命题及评判工作委员会来制定。各类科选手选拔有“推举”和“抽签”两种方式,前者是由各校遴派最优秀选手,后者则由教育主管部门从各校职业类科学生中,依据比例随机抽取参赛者,目的在于避免因竞赛而导致的学校教学非正常化,影响大多数非参赛选手的正当学习权利[5]。此方法也打破唯有优秀选手才可参与技能竞赛的做法,为更多学生参赛提供了机会。

(三)“技艺竞赛”相关制度规定

为保障技艺竞赛有序举办,台湾地区在技艺竞赛制度建设方面颇有建树,主要体现在法规制定中充分体现其地位。台湾地区制定有面向职业学校的专项法规,即《职业学校规程》,该法规1978年修订版的第三十四条中明确有“职业学校应配合推动技艺竞赛及技能检定,以增进教学效果”的规定。在2005年新修订的《职业学校规程》第八条中依然强调此规定,从法规上确保举办技艺竞赛成为鼓励学生重视技能实习,促进校际间相互观摩切磋,推进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活动方式。所以,技艺竞赛长期遵循增强学生技艺学习动机,促进学校技艺交流及观摩,提升学生技艺水平的目的。“台湾《技术及职业教育法》(2014)修订草案”第十五条“学校应鼓励教师及学生参与技艺竞赛或取得与所学及就业相关之证照,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办理绩效卓著之学校,主管机关得予奖励”,一如既往在制度规定方面对技艺竞赛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

二、我国台湾地区举办的“全台技能竞赛”

20世纪70年代起,台湾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快速发展,生产技术亟待提高,技术人力数量缺乏,技术人员技能训练成为当务之急,非学校教育形式的职业训练被提上日程。1966年“《第一期人力发展计划(1966-1967)》”中开始倡导职业训练工作,提出“举办全台性青年技工技能竞赛”及选拔优秀青年“参加国际竞赛”的举措,该竞赛由“工业职业训练协会”推动办理。1968年1月,台湾地区公布的《九年制教育实施条例》对职业教育影响很大,因中学毕业生大量增加,职业教育亦随之扩张,层次进行上移[6]。次年(1969年)颁布“设置二年制工业技艺专科学校计划”,开始设立二年制工业专科学校,以培养经济建设所需的中级技术人员。

在此背景下,由当时台湾工业职业训练协会负责组织的第一届“全台技能竞赛”开办,竞赛展览持续5天,参观者达5万余人,参加竞赛选手268人,竞赛职类14种,分别为机械制图、车工、钳工、钣金、气焊、电焊、铸造、收音及电视机修理、动力配线、室内配线、建筑木工、家具木工、金银细工、女服装工[7]。1970年11月,台湾正式加入国际职业技能训练组织。国际技能竞赛活动成为促进地区技能发展,与世界各国技能交往的重要国际平台。

此后,除1969年、1974年、1998年未办理之外,台湾“全台技能竞赛”基本上每年都举办一届。由于各职业训练机构、职业学校均有资格推荐选手参加,技能竞赛结果也使竞赛选手在升学、技能鉴定、就业等方面获得诸多便利,且关系参与单位之名声荣誉,故各职业教育机构均踊跃提名选手参加竞技,“全台技能竞赛”也因此成为台湾职业训练与技职教育每年向社会展示技能成果,选拔参加国际技能竞赛优秀选手的一大盛事。“全台技能竞赛”专为选拔代表台湾参与国际技能竞赛的优秀技能选手,得到台湾当局大力支持,通过技能竞赛活动,搭建职业教育与社会交流平台,参赛单位与人员之间相互切磋技能技艺,共同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并对优良技能人才公开表扬和宣传。不仅可对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与职业训练成效进行评价,也可引起社会对技能人才培训的充分重视,对改变公众职业教育观念起到明显推动作用。

三、我国台湾地区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的创新

(一)台湾“全台技专校院学生专题制作竞赛”

从2002年起,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正式启动每年一度“全台技专校院学生专题制作竞赛”(简称“技专专题制作竞赛”)活动,其目的是为鼓励推动台湾科技大学、技术学院与专科学校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培养创新思考模式,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和实务技能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竞赛形式。

技专专题制作竞赛流程一般先通过选送参赛原创作品进行初赛,由各类群专家评委依据“研究动机(15%)、方法与过程(15%)、创新性(30%)、实用性(20%)、预期效益(20%)与其他等相关项目”进行审查评分,分类遴选入围作品。复赛阶段采用实物展示及现场访谈评审方式,最后将成果进行展示,并给予奖金奖牌等奖励[8]。2012-2016年,技专专题制作竞赛参赛主要分机械与动力机械类、电机类、资工通讯类、化工材料类、土木与建筑类、商业类、管理类、家政餐旅食品类、护理与幼保类、生技医农类、流行时尚设计类、工业设计类、商业设计类、动漫互动多媒体类、出版与语文类等16个类群,数量大体集中在1500件左右,决赛入围作品呈逐年增长之势,并进行成果展示评奖。

台湾技专院校学生专题制作竞赛经过十几年来的推广,在技专院校和社会上树立起良好口碑,成为台湾地区重要的技能竞赛形式。竞赛除了鼓励各技专院校学生从事专题研究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考与实务研究能力外,还通过展览和奖励绩优作品,展示台湾技职教育特色,让产业界和民众对其深入了解,也为校院学生、业界之间沟通交流提供了良好机会。比如,竞赛举办时常会邀请企业产业界人士前来观摩,建立竞赛人才交流平台,将学生的创意产品与产业界对接,使富有创意的作品有机会成为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的商品与技术,企业厂商也有机会发掘创意作品及优秀人才,为获奖学生的就业及升学拓展更大空间。技专专题制作竞赛加大了对“脑”的思维能力要求,即从熟练操作技能训练上升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预示了技能竞赛将逐步由“硬技能”竞赛向“软技能”竞赛倾斜的一种发展趋势。

(二)台湾地区“全台高职学生专题制作竞赛”

2010年,台湾教育主管部门颁布为期3年的“技职教育再造方案”。2013年延续此举,再次颁布“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以此来增强学生就业技能,强化师生务实致用能力,改变社会对技职教育观点,并提供产业发展所需的优质技术人力[9]。为配合实施此重大举措,在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举办“全台技专校院学生专题制作竞赛”影响下,于2011年开始组织“全台高职学生实务专题制作竞赛暨成果展”(简称“高职专题制作竞赛”)。此活动不仅是“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台湾技职教育竞赛体系中又一新的竞赛项目,其对象为台湾高职学生,目的是为实施高职专题制作课程,提升学生创作及实务能力、团队沟通能力,激励学生思考研究的兴趣,发扬技职教育特色。

为整合相关竞赛活动资源,扩大影响力,2014年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将“职业学校创意教学”的创意竞赛与“高职学生专题制作竞赛”合并办理,命名为“全台高职学生专题暨创意制作竞赛”,为高职各群师生提供多元且专业的观摩学习场域[10]。竞赛由此分为“专题组”及“创意组”,采用“初赛、复赛及决赛”三层级选拔方式。高职专题制作竞赛作品全面展现台湾技职教育的创新成果,拓展了高职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深入交流和合作机会,学生创新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得到加强。

四、我国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技能竞赛的历程

加入到国际职业技能训练组织(IVTO),参与国际技能竞赛活动,对推动台湾技职教育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际地位和声誉无疑是一个理性决策。国际技能竞赛被誉为“工业界的奥林匹克”,代表国际职业技能的发展方向,将此项国际赛事引入岛内也成为台湾技能竞赛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浓重一笔。台湾从1968年开始申请入会,1970年时得偿所愿。于1971年5月专门成立“国际技能竞赛台湾地区委员会”,并通过相关章程予以制度上的充分保障。

1971年9月,台湾以正式会员身份选派8名优秀选手,参加在西班牙希洪举行的第二十届国际技能竞赛,参赛职类包括钳工、机械制图工、视听电子工、室内配线工、工业配线工、家具木工、气焊工、电焊工8个。当时国际职业技能训练组织共16个会员国,实际参赛国家和地区15个,参加竞赛选手271人,竞赛职类31个。台湾技能选手经过“十七小时至二十八小时之马拉松式竞赛”,最终获铜牌二枚(电焊工及家具木工),及优胜奖一个(气焊工),首次正式参赛即获得奖牌,给台湾各界以莫大鼓舞。此后至第三十二届国际技能竞赛之前,台湾每次参赛均有不俗表现,斩获多项奖牌,历年成绩排名在前五。由于竞赛成绩突出,在继日本(1970年东京、1985年大阪)与韩国(1978年釡山)举办国际技能竞赛后,台湾也成为亚洲第三个获得国际技能竞赛主办权的地区[11]。

1993年7月19日至8月2日,第三十二届国际技能竞赛在台北正式开幕,东道主台湾在各界鼎力支持配合下,取得历史性成功,受到各参赛国和IVTO的好评和赞赏。台湾倾岛内之全力参加了38个职类的比赛,利用主办方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一举摘得金牌18枚、银牌10枚、铜牌4枚,取得骄人战绩,总成绩位列第一名,一时间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12]。

自首次参加第二十届国际技能竞赛(1971)至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2017),台湾地区前后共参加25次,合计夺得金牌103枚、银牌109枚、铜牌117枚。

五、我国台湾地区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特点

(一)体系成熟完备

与内陆一水之隔的中国台湾地区,自光复之后,岛内技职院校技能竞赛制度变迁一直延续着对外开放的道路。从20世纪50年代起,先由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举办“中等学校技艺竞赛”,后由行政当局在60年代末推行“全台技能竞赛”,围绕“世界技能大赛”和学生技能学习建立起一个完备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并且在近些年面向技职教育创新出多个技艺技能竞赛项目,如“技专校院学生专题制作竞赛”“高职学生专题暨创意制作竞赛”“高职学生技术创造力培养与竞赛”等,形成了共同促进职业教育和技能训练发展的良好局面。

從1957年“工科职类中等学校技艺竞赛”开始,到1969年着力参与国际技能竞争,以国际技能竞赛带动“全台技能竞赛”的开展,至今“专题制作竞赛”活动与技职校院的创新课程教学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学业,台湾经济与教育主管部门将技能竞赛功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经过半个世纪的持续发展,台湾技职院校技能竞赛体系已基本成熟完备,技能竞赛项目繁多,与产业行业实际需求贴合紧密,社会参与度和认可度高,加之实行升学考证加分制度,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提供了优裕条件。技职院校也普遍重视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倾力进行组织指导训练,投入各方资源给予支持,尽心尽力将竞赛项目与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比如,专题制作竞赛与技职院校教学结合最为紧密,对促进技能学习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13]。而从1988年第十九届“全台技能竞赛”起,台湾高级中等学校技艺竞赛前3名优胜选手得以直接参加“全台技能竞赛”与国际技能竞赛,使技能竞赛与学校形式的技职教育之间实现结合。

(二)国际化程度高

借助国际技能竞赛制度,台湾可及时了解世界各国和地区技能训练状况,知悉国际技能竞赛项目的竞赛方式、命题范围、设备标准、评判规则的最新内容,准确把握世界产业格局发展趋势。为保持在国际技能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台湾严格按照“先进的、科学的、精确的”国际技能标准去调整和完善自身技能教育的观念和方法,将国际技能标准反映到职业训练及技职教育的课程教学与设备改进中,直接或间接引导选手训练的针对性和先进性。通过世界技能大赛评价活动来促进台湾地区技能竞赛的系统开展和保持岛内技职教育的高质量水准,其成效和贡献有目共睹,而台湾与国际技能竞赛接轨的先行之路也预示着中国职业技能竞赛制度国际化的必然之势。所以,无论是我国大陆,还是台湾地区的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制度变迁路线,总体上保持一个围绕世界经济体系,向国际技能标准对接的制度化演进过程。

(三)评价激励机制突出

台湾社会媒体对参加竞赛获奖学生及指导教师的报道宣传十分积极,逐步营造出有利于职业技能竞赛良性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环境。技能竞赛获奖选手,除了获得奖金、奖牌之外,还可在学业进级方面获得加分照顾,比如,根据台湾《中等以上学校技艺技能优良学生甄审及保送入学办法》(2013 年)规定,技艺竞赛获奖选手可进入职业学校、五专、二专、四技或大学相关科系进修,成为理论与技术兼备的中坚技术人才。

(四)创新与多样化

台湾地区除了举办“全台技能竞赛”“高级中等学校技艺竞赛”等历史悠久的技能竞赛外。从新世纪起,为顺应岛内经济人才发展需求,面向各级职业学校,不同主管部门还开办诸如“技专校院学生专题制作竞赛”“高职学生专题暨创意制作竞赛”“高职学生技术创造力培养与竞赛”等具有创新性质的新型竞赛项目。比如,“全台高职学生技术创造力培训与竞赛”是始于2003年,以培养台湾高职(包括公私立高职学校,含高中附设职业类科)学生的创造思考与解决技术问题能力,关注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一种新型竞赛模式。竞赛活动包含赛前培训研习会、竞赛初赛与竞赛决赛三个阶段。该项竞赛先期对学生提供创业及创新管理课程教授,引发学生创作动机,激发学生将创造能力转化为创业能力,最终以具体制作成品来表现创造力成果,培育发掘创意型技术技能人才。创造力培训与竞赛第一届参赛者96人,至第八届时已达到628人,而晋级决赛一般为35队140人。据不完全统计,至2014年第十二届时,创造力竞赛累积参加人数超过6000人,已然成为台湾高职生崭露头角的又一重要竞技舞台[14]。在原来大规模、综合性技能竞赛基础上,台湾延伸发展专项技能竞赛制度,尤其注重创意创新型竞赛的开发,其技能竞赛制度的多样化和创新日趋得到体现。

参 考 文 献

[1]廖锦文.台湾地区工业职业教育发展概况[EB/OL].(2016-07-03)[2019-03-20].http://www.hnbemc.com/gzs/details/d_542.

[2][5]孟祥仁,蔡惠如.适性学习的另类发展:台湾中等学校技艺竞赛的启发[J].职教通讯,2011(19):54.

[3]安后暐.美援对台湾职业教育的影响(1950-1965年)[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1997.

[4]台湾教育主管部门.重要业务之全台高级中等学校各类科学生技艺竞赛[EB/OL].(2015-04-03)[2019-03-20].http://www.k12ea.gov.tw/ap/affair_view.aspx?sn=98d23c09-cf27-43a0-afe0-85d3d676f5a7&sid=16.

[6]李蔺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61.

[7]中国劳工运动史续编编纂委员会.中国劳工运动史(第六册)[M].台湾: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劳工研究所理事会,1984:722.

[8]99年度全台技专校院学生实务专题制作竞赛暨成果展活动说明书[EB/OL].(2015-06-23)[2019-03-20].http://www.docin.com/p-119090521.html&endPro=true.

[9]5年投资200亿,台湾教育部门推技职教育再造方案[EB/OL].(2015-06-22)[2019-03-20].http://www.chinanews.com/tw/2012/11-28/4365402.shtml.

[10]全台高职学生103年专题暨创意制作竞赛—竞赛简介[EB/OL].(2015-05-12)[2019-03-20].http://vtedu.mt.ntnu.edu.tw/vtedu/node/200.

[11]中国劳工运动史续编编纂委员会.中国劳工运动史(第七册)[M].台湾: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劳工研究所理事会,1984:455.

[12]谭仰光.台湾经验另一章——职业训练技能竞赛野史秘辛[M].台湾: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2:170-172.

[13]杨辉.研究与比较——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01.

[14]高职技术创造力相关系列活动介绍[EB/OL].(2015-05-13)[2019-03-20].http://tc.cust.edu.tw/.

Investigation of Skills Competition System of Vocational Schools in Taiwan Region and Enlightenment to Mailand of China

Wang Jiangtao, Chen Guangxiang

Abstract  The skills competition system of vocational schools in Taiwan region has been formed in 1945. In the late 1950s, the competent education authorities in Taiwan organized the“skill competi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and then the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implemented the“skill competition in Taiwan”in the late 1960s. In 1970, Taiwan joined the International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Organization. Focusing on the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 and Skills Learning, we will gradually establish a mature and complete incentive mechanism with outstanding evaluation and a highly internationalized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system with innovative elements and diver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Taiwan Region; vocational school; skills competitio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hor  Wang Jiangtao, associate professor of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Beijing 100029); Chen Guangxiang, lecturer of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作者簡介

王江涛(1972- ),男,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北京,100029);陈广祥(1977- ),男,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教务科研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技能竞赛台湾地区职业学校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两岸版权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