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音乐教育实习培养探究*

2019-11-13 04:57余飞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18期
关键词:实习生师德理论

余飞

(1.铜仁学院艺术学院 铜仁学院梵净教育研究院,贵州铜仁 554300;2.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 550000)

北京师范大学桑国元教授、特级教师郑立平、高级教师李进成对教师核心素养进行了讨论和研究,研制出师德素养、教育理念素养、知识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素养、人文素养、信息素养、研究素养和自主发展素养共八个素养,对音乐教育实习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与深刻启示。

1 师德素养对音乐教育实习培养的启示

师德素养,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基本准则,包括家国情怀、职业认同和关爱学生三个方面。

师德素养是教育进步的保障。音乐教育实习体系中培育师德素养的三个方面,要求人才培养中不断唤醒教师的职业意识觉醒,使其不断形成职业认同,具备家国情怀和关爱学生的思想理念并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此,实习准备阶段的高校课程培养必须潜移默化地渗透师德素养培育,在思政、教育教学类以及专业课程中培育未来教师的家国情怀,树立未来教师关爱学生的思想并培养相关的践行师德的方法和能力。实习培养中必须关注师德素养在实习生教育活动中的践行与培育,是否在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是否做到关爱学生、实习生的职业意识是否觉醒,职业认同感如何等,并在实习评价体系中关注师德素养相关指标的考核。

2 教育理念素养对音乐教育实习培养的启示

教育理念素养对于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有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在音乐教师实习培养中,教育类课程群的教学中必须对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有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教学观中的教学理论与教育模式,是音乐实习生非常薄弱的方面。教育理论的薄弱,一是音乐师范生对教育理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自觉;二是音乐教育理论的教学不足。其结果自然是实习生无法运用教育理论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在中小学的教育实习中也就往往不得其法,效果欠佳。这里重点需要关注与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音乐师范生教育理论的学习深度与广度;二是实习生对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能力与研究水平,其中离不开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实习评价指标的导向以及实习教学的全面性与规范性。

3 知识素养对音乐教育实习培养体系的启示

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学科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学生发展知识,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本前提。知识素养包含的内容对音乐教育实习准备阶段的课程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科专业知识在于音乐学科课程学习的深度与广度,科学文化知识在于通识课程的开设是否全面、合理,教育教学知识与学生发展知识在于教育类课程培养的广度与深度。这些不仅需要实习前准备阶段的学习,还需要在实习教学中,实习指导教师帮助音乐师范生获得这些素养。

4 教育教学能力素养对音乐教育实习培养体系的启示

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是音乐教育实习培养的重中之重。实习基地培养中,指导教师更关注实习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能力、教学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都需要在实习实践中获得。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除了实习前教育类课程群的教学内容要涵盖教育教学能力素养相关内容,更重要的是在实习准备阶段的课内教育实践、微格实训以及中小学实习培养体系中突出教育教学能力素养的培养,明确培养进度与方法,细化培养指标与评价指标,最终提升实习生教育教学能力。

5 人文素养对音乐教育实习培养的启示

教师的人文素养指教师通过学习和积累人文知识、丰富自身人文情感,增强自身文化底蕴,进而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由实习准备阶段高师通识课程与教师教育类课程,如《教师口语》、《教师道德修养》、《大学语文》、《大学写作》、《外语》、《教育学》、《音乐教学论》、《音乐教材教法与课标解读》、《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文化艺术类校级公选课以及音乐教育实习等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获得。特别是中小学的实习,是教师人文素养实践与形成的重要场所。以往的教育实习往往不太重视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其培养方法、进度与关注不足,也缺乏相应的评价指标。所以,构建新型音乐教育实习体系时,教师人文素养与礼仪培养是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评价指标全面关注的领域。

6 信息素养对音乐教育实习培养的启示

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但不局限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四个方面。信息素养的培育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信息素养的培育既提高教师自我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又要求教师能利用自身信息素养提高教育水平与能力。音乐教育实习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育需要在实习准备阶段的高校课内教学中开设《教育技术学》,还需要在《教育学》、《音乐教学论》、《多媒体课件制作》、《微格教学》等课程中实施。同时,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在中小学实习中应关注实习生信息素养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学习信息素养,并作为实习评价指标内容之一。

7 研究素养对音乐教育实习培养的启示

20世纪60年代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提出的“教师即研究者”理念,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理念与努力追求的目标,从知识传授型“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型教师”转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否参与教育研究以及是否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是区分专业教师与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标志,是现代教育特征的必然要求。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重要理念就是教师要由被研究对象、被动参与研究逐渐成为研究主体,主动研究。教师不再是理论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理论的研究者和行动者。

教育研究能力素养指运用一定理论和方法,发现、研究、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音乐教育实习中对实习生研究素养的培育是当前实习的薄弱环节,很多高校在实习中甚至没有任何教育研习的成分,更谈不上进行完整的行动研究与研究论文的撰写,实习生普遍缺乏教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因此,实习准备阶段需要从唤醒实习生教育研究意识、培养实习生教育研究能力两方面着手,一是在教学类课程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研究意识;二是在教育类课程教学中要着重突出教育科学研究相关章节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开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训练学生基本的教育研究能力;三是将教育研究融入音乐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使师范生在实习前就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学校制定的音乐教育实习章程必须对教育研究任务做出具体规定,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前应给每位实习生布置具体的教学研究任务,通过研讨会、个别指导等方式在实习过程中指导其完成相应的研究工作,在实习评价体系中完善教育研究维度指标并加大评分的比重。

8 自主发展素养对音乐教育实习培养的启示

教师的自主发展一般包括终身学习能力、合作与交往能力和批判与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是音乐教育实习培养体系中的难点,也是容易忽略和有待开拓的领域。终身学习能力要培养实习生积极的实习动机,实现职业意识觉醒,也包括合作与交流能力、批判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是一个从职前到职后不断影响不断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需要在高师音乐学专业四年培养过程中不断强化。因此,实习准备阶段关于终生发展理论的《实习先导课》、《教师口语与礼仪》、《哲学》、《教育学》等课程以及其他教学环节中渗透自主发展素养的培养,使其在实习前具备一定的自主发展素养。同时,实习生一方面要向实习指导教师请教,另一方面自己进行学习探索、努力提高,记录相关现象与结论并进行归纳总结,上升到概念或理论的高度,提升合作与交往能力。

由于自主发展素养涉及的内容广泛,又缺乏相应的教材,需要实习指导教师仔细钻研,根据自主发展素养的内容与要求编写实习培养手册或根据教师核心素心的内容出版校本教材,将理论与自己的经验整合,给予实习生理论与实践上的全方位指导。实习评价体系中融入可以科学测量自主发展素养的指标与标准,全方位考察实习生的素质能力,检验音乐教育实习培养体系的质量,为进一步的实习研究与改革积累资料、鉴定基础。

9 结语

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教师培养与教育实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全方位的参照体系,使实习培养不再盲目,或是停留在经验主义,或是只关注到某些方面而忽视其他问题,游离于片面与全面之间,导致研究结论缺乏效度与信度。

猜你喜欢
实习生师德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致良知与师德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