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焕椿图书馆学思想探析

2019-11-13 10:06
图书馆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馆员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97)

王余光曾在《图书馆学史研究与学术传承》一文中讲述了洪焕椿对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的影响。洪焕椿(1921—1989),1942年温州中学毕业后,进入浙江图书馆工作了四年,通过在图书馆工作和刻苦自学,积累了渊博的知识,其间撰写并发表了数篇读书心得。1944年,开明书店出版了洪焕椿编撰的《怎样利用图书馆》一书,1951年6月出版《图书馆与文化学习》。1946年,洪焕椿离开图书馆任浙江省通志馆分纂。1949年,调金陵女子大学(后并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历任副教授、教授,主要从事宋史、明清史、江南经济史研究,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历史学教授。其治学有方,著述富赡,为学界称道。那么,洪焕椿在图书馆学术领域有什么影响?他的学术论述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本文从图书馆学术史和学术传承的角度,对洪焕椿图书馆学术论述进行梳理,探讨他的学术思想,以期从中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

1 图书馆学术成就

洪焕椿关注图书馆学领域绝不是偶然的,这与他身处的环境密切相关。他的学术成就一方面得益于前辈的悉心指导,另一方面源自刻苦好学。中学期间,他常到籀园图书馆读书,那里丰富的藏书开阔了他的眼界。后来,在舅父的引导下,洪焕椿对文学、历史和古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41年中学毕业后,他进入浙江图书馆工作。他曾这样总结道:“我在浙江图书馆一口气工作了四年多,从一般工作人员提升为研究辅导部主任,使我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历史文献和有关图书馆学和目录学的知识。我写了一些读书心得,曾经在顾颉刚先生主编的上海《益世报》副刊《史苑》上发表过《龚定庵之生平及其著作》等文章;在赵万里先生主编的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图书》上发表过《宋元四明旧志及其版本》等文章;在王伯祥先生主编的上海《文汇报》副刊《史地》上发表过《记乾隆时浙江进呈秘籍之七大藏书家》等文章,在王庸(字以中)先生主编的上海《东南日报》副刊《文史》上发表过《清末目录学者姚振宗先生及其贡献》等文章。”

纵观洪焕椿一生的学术成果,其图书馆学术研究主要在20世纪40—50年代。在此,将之分为浙江图书馆、通志馆、金陵女子大学、南京大学历史系四个工作时期。“在浙江图书馆的四年多,对我来说,等于补了四年的大学文科。”40年代,洪焕椿既从事图书馆学研究,又开展文献学与地方志研究,他的图书馆学研究集中在这一时期。1949年后,洪焕椿转向史学研究,对图书馆学虽偶有涉及,与前期相比,论文数量骤减,然因其见解独到仍备受学界瞩目。

对洪焕椿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学术成果进行梳理,1942年《新青年》第七卷第一期刊登的《图书馆教育》,为洪焕椿在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图书馆学论文。此后,他的图书馆学论著不断问世,主要有《跟图书馆做朋友》(《新青年》,1942年)、《图书馆与图书:介绍图书馆内容之一》(《读书杂志》,1943年)、《浙江省立图书馆近况》(《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43年)、《推进现代图书教育几点意见》(《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43年)、《浙江省立图书馆的研究辅导工作》(《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43年)、《怎样利用图书馆》(开明书店,1944年)、《浙江之图书馆事业(上、下)》(浙江省通志馆馆刊,1945年)、《怎样做卡片式的读书笔记》(《读书通讯》,1947年)、《美国退还庚款补助图书馆事业之由来及经过》(《图书展望》,1947年)、《课外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读书通讯》,1947年)、《如何推广各省图书馆事业》(《教育通讯》,1948年)、《读书治学的工具——字典和词典》(读书通讯,1948年)、《读书治学的工具——索引》(《新学生》,1948年)、《图书馆与文化学习》(开明书店,1951年)、《高等学校图书馆配合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几个具体问题》(《人民教育》,1955年)等。此外,洪焕椿对文献学也颇有心得,发表的论文有《几部有关杭州掌故的书及其传本》(《读书通讯》,1947年)、《明清间之浙江三大书院》(《读书通讯》,1948年)、《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之过去与现状》(《读书通讯》,1948年)、《杭州之藏书家》(《读书通讯》,1948年)、《清代的两部文献巨制》(《读书杂志》,1948年)、《俞荫甫黄以周之学术思想与贡献》(《读书通讯》,1948年)、《美国人的读书趣味》(《读书通讯》,1948年)、《浙江人文述略》(《读书通讯》,1948年)、《书的故事》(《新学生》,1948年)、《书的史话》(《新学生》,1948年),等等。

洪焕椿在图书馆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受到读者的青睐和学界的赞誉。他的《怎样利用图书馆》是开明书店出版的丛书,1946年4月初版,1947年3月再版。“开明书店写信告诉我,这本书共印了一万几千册。看来,青年朋友们是爱好图书馆的。”1950年秋,开明书店顾均正约洪焕椿写的《图书馆与文化学习》于1951年6月出版,该书的发行量达1.5万册,在当时出版的图书馆利用的专著中也实属罕见。1955年,《人民教育》编辑专为他的《高等学校图书馆配合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几个具体问题》写“按”,指出:“这里发表的两篇学校图书馆工作的文章,提出了精简节约、发挥潜力,为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等等,都是很好的,可供各校参考。但其中有些做法还应根据各校具体情况进行,有些做法还应进一步研究改进,希读者注意。”洪焕椿在此篇论文中所表达的真知灼见引起了编辑的重视,因为它们对高校图书馆工作很有参考价值。

2 图书馆学思想

洪焕椿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时期,其图书馆学思想的形成受到了中外图书馆思想的影响。1925年,美国图书馆学家鲍士伟的中国之行,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鲍士伟的图书馆思想影响了一代中国图书馆人,洪焕椿便是其中之一。洪焕椿这样忆道:“记得1925年鲍士伟来华时提倡公共图书馆事业,他说‘办公共图书馆的人不仅使爱读书的人有书读,并使社会上无人不爱书读’。”细读洪焕椿的图书馆教育和图书馆利用的论著,很容易看到他受鲍士伟图书馆思想影响的文字。在浙江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中,洪焕椿还借鉴西方图书馆的先进理念,参考和探索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现实问题。通读洪焕椿的图书馆学论著,他的图书馆学术思想集中反映在图书馆教育、图书馆利用、馆员素质、精简节约和读书治学等方面。

2.1 图书馆教育观

在浙江图书馆工作时,洪焕椿发现,上至官吏商家,下至贩夫走卒,乃至儿童妇女,对公共图书馆毫无兴趣。来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中学以上的青年学生且多是借阅消遣性的图书。洪焕椿对这种阅读现状深感痛心,为之撰文指出:“在这个国难严重的时候,我们要认清读书的态度,应该是有目的,有立场的,切勿作消遣、点缀的读书,我们要把实力培养起来。”洪焕椿认为,图书馆事业是现代一切教育事业中最具永久性和独立性的社会教育,对人的一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图书馆教育的重任应由图书馆馆员来承担。“图书馆对于人生的意义,犹如医院之与病人一样,其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一所办理完备的图书馆,好像是一所民众的精神疗养院;一位优良的图书馆馆员,也正是智慧上的医生,他们对于文化的传播与教育的普及,是负有相当使命的。”在他看来,图书馆教育必须普及民众教育,提高全民知识,充实国民生活。洪焕椿所说的“智慧上的医生”,实际上借鉴了1925年美国图书馆学家鲍士伟在华的演讲——《图书馆员为智慧上的外科医生》。洪焕椿的图书馆教育观,虽然合理地吸收了鲍士伟的公共图书馆教育理念,但也不乏己见。他深刻反思了当时中国公共图书馆的现实,向读者介绍图书馆教育的效能、目标和方针,提出了图书馆专门人才的训练与保障、经费标准的确定与筹增、私家藏书及家刻板片的调查与征集乡土文献、加强图书交换与编目工作、设立指导部与参考部、统一全国图书馆分类法与编目条件、各省编辑全省联合书目推广互借等七项推进中国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建议。这可以看出,洪焕椿的图书馆教育观蕴含着洋为中用的学术思想和本土化的图书馆教育理念。

2.2 图书馆利用观

洪焕椿图书馆利用观是在西方图书馆影响下产生的。他说:“在西洋文化进步的国度里,图书馆的设立已是极普遍平常的事了。一般民众们几乎把图书馆看作自己的第二个家庭一样。他们的利用图书馆已经成了习惯,只要有空暇的时间,他们都愿意到图书馆去。……英、美公共图书馆的馆员们,他们能够与学校互相联络起来,随时把普通工具书的使用法,以及各种图书和资料的利用法指导读者,使他们格外明了图书馆的可贵,而喜欢与它接近。”“吾国的一般公共图书馆,对于参考与指导的工作还没有充分做到,因此,许多青年朋友们也就无意于图书馆了。”继而引发了他对这一问题的思索。其次,浙江图书馆的青年读者渴望了解图书馆利用法,促使洪焕椿对图书馆利用法进行研究。“三年前,我在一所省立图书馆里服务,时常接触到青年朋友们,他们很想晓得利用图书馆的方法,如何才能打开这智慧之库,因此,我后来写了一本《怎样利用图书馆》的书,交给开明书店出版,目的是在贡献青年朋友们一点关于利用图书馆的常识。”“在图书馆里,我尝到了扩展知识的甜头。为了使好学的青年朋友们能充分利用图书馆来开发自己的智慧,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一九四四年我写了一本《怎样利用图书馆》的青年读物,后来由开明书店出版,作为‘开明青年丛书’之一。书中介绍了一百几十种国内外出版的工具书。”

洪焕椿的图书馆利用观具体体现在《怎样利用图书馆》《图书馆与文化学习》《跟图书馆做朋友》《图书馆与图书:介绍图书馆内容之一》《读书治学的工具——字典和词典》《读书治学的工具——索引》等论著中。洪焕椿认为,读者进入图书馆后,馆员要指导他们了解图书馆的章则、规约、统计图表、馆史、藏书、开放时间、阅览与借书手续、部门组织、分类法,要了解有关书的封面、书脊、书根、书名页、书名、著者、版次、出版人、序跋、目次、正文、附录、索引和版权页等知识;馆员须向读者介绍读书治学有关的工具书。洪焕椿在《课外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一文中,给读者传授如何去剪贴整理资料,如何搜集整理杂志上的文字。在《怎样利用图书馆》一书中,洪焕椿全面介绍了如何利用图书馆的知识。其中关于书目的问题,他这样写道:“书目好比一枚指针,指引我们去认识图书,去参考图书。我们要明白某书的内容与价值,可以检查解题书目,就是要晓得研究某种学问有些什么图书可以参考,亦必须检阅学术书目。”“我们要广开学问的道路,非得跟它做朋友不可。青年们能与图书馆接近,这实在是一生最幸福的事呢。”

2.3 馆员素质观

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层普遍认为,图书馆是单纯的技术工作,因此将文化素质较低的富余人员安排到图书馆工作,结果造成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阻碍了图书馆业务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洪焕椿严肃指出,图书馆是传播文化的场所,必须提高馆员的业务技术和文化科学水平。“作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馆员,首先要有一定的图书馆学知识和一定的业务技术水平,具有工作的熟练性,善于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善于吸取他人先进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馆员还“必须能够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所以图书出纳员的任务是很重大的,必须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才能做好指导阅读的工作”。“图书馆员不应该把自己只锢闭在工作室里面,而要接近读者,研究怎样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洪焕椿认为,对于工作能力较弱的馆员,一方面可以采取指定干部负责培养,或送出去进修;另一方面,图书馆应当经常组织馆员开展组织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鼓励他们熟悉某一学科知识,为此他倡导“专业专责”的出纳制度,让馆员熟悉自己的服务对象和相关专业藏书情况,明确服务内容,有计划地提高专业知识,真正肩负起指导读者阅读的重任。唯有如此,图书馆才能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为学校教学科研发挥最大的效用。

2.4 精简节约观

20世纪50年代,高校图书馆的组织、图书馆藏书机构和藏书都存在许多问题。高校图书馆部门设置极不合理,与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不相适应。洪焕椿认为:“高等学校图书馆的组织,应该密切地配合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上需要图书馆做些什么工作,就要按照这些具体工作来决定馆的组织。组织应该是随着客观需要而变动的。原则上应该精简干部,集中使用人力,发挥工作潜力,多找窍门,多提合理化建议,从领导到干部,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部门也不必分得太细,主要是发挥集体力量。”因此,洪焕椿提倡成立图书馆委员会,“负责审查每学年的图书馆工作计划和总结,审订各种规约条例,决定图书的采访和编目工作的原则方针,研究图书馆业务如何更有效地为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学校图书馆、系图书室和教研组资料室是50年代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机构。这些藏书结构之间没有明确的业务分工和联系,工作重复,是人力、财力上的浪费。针对这一现象,洪焕椿建议,图书馆必须建立图书资料网,通过完备的目录与汇报,掌握全校图书资料的收藏和使用情况。应当取消系图书室,将专业图书资料集中于教研组资料室,校图书馆偏重于收藏全体员工和学生一般所需的图书资料。如此,全校各教研组的资料室体系就明确了。20世纪50年代高校图书馆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藏书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洪焕椿认为,馆际图书互借和复本书刊交换可以弥补各馆藏书的不足。专业相同或相近的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编写专题目录,采用分寄书目方式,开展馆际图书的互借工作。图书馆将多余的书刊资料复本用于交换,能使它们继续发挥作用,丰富馆藏资源,互惠互利,为国家节约资金。

2.5 读书治学观

洪焕椿的学术研究起步于图书馆,学术成就也得益于图书馆。他成功的秘诀大致有三:首先,拜师求教,取其所长。“就我的浅薄经历,深感在学术的大道上,要善于寻找老师,为自己的学业树立奋斗的目标,增添求知的信心和勇气。”“在版本目录学方面,我以赵万里、王重民先生为师。”谢国祯等十余位著名的学者都是洪焕椿的老师,他吸收各家之长,为己所用。其次,认真钻研,独立思考,勤于笔耕。“二十出头的青年人,刚刚闯入求知的大门,不知学海的深浅,有了点滴心得就动手写作,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好笑。……通过自己钻研,我完成了一部《孙籀公年谱三编合校录》。”“根据我的学习实践,青年朋友们能进大学,固然可以深造,但是哲学、文学、史学等学科,只要狠下功夫,掌握主动,认真钻研,持之以恒,再加上学者专家的指点,同样会有收获。”“我深深感到,要把书读活是不容易的。要读活就要独立思考,有了心得就要写下来。手勤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不动手是得不到学问的。”最后,懂治学之法。在《图书馆利用》中,他十分重视工具书对治学的功用,介绍了书籍的结构、分类、目录、索引、字典与辞典、类书与百科全书、年鉴的功能、类型、内容和使用法。在《怎样做卡片式的读书笔记》中,洪焕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翔实地介绍了书本目录卡、报刊篇目卡、纲要笔记卡、阅读意见卡、统计资料卡、专门问题卡、读书语录卡的做法。他告诫青年:“读书时看见一段资料,觉有用者,即刻抄下(短的抄全文,长的摘要,注书名卷数页数)。资料渐渐地积得丰富了,再用眼光来整理分析它,便成一篇名著。……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

3 结 语

洪焕椿是我国20世纪成就卓著的图书馆学家,他成功的秘诀首先得益于图书馆。在他看来,图书馆是读者接受终身教育的场所。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和良好的学术氛围,为他提供了自学成才的条件。他能将图书馆学研究与读者服务工作紧密相连,将研究重点放在图书馆教育与图书馆利用之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他善于借鉴欧美图书馆先进的服务理念,能结合读者工作的实践,用知识充实自己,提高服务档次和服务水平,塑造图书馆员的新形象。他刻苦治学,虚心求教。他从前辈和图书馆中学到了治学的方法,为他后来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的“要善于寻找老师”“要把做学问的主动权操在自己手里”“要把实力培养起来”“要自己去开辟新路”等治学思想,仍值得今天的青年人观摩和学习。洪焕椿热爱图书馆,虚心好学,钻研业务,是一位学者型的图书馆员。他的学术思想和精神,对当今图书馆人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馆员图书馆
信息时代社会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创新与发展:新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学”高端论坛暨《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年编委会在湖南大学举办
图书馆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构建
去图书馆
图书馆学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图书馆学概念衍进二百年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