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培养导向下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改革

2019-11-13 05:51尹晶哲
报刊精萃 2019年6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院校

尹晶哲

齐齐哈尔一重技师学院

高职院校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来源。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学生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劳动力资源。在全民思想观念变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实践证明,在具备基础知识、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高尚品格、环境适应能力强的学生更受企业青睐。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重视职业技能、职业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必须加强对高职德育课程的研究,寻求更为有效的手段提升德育课程的育人效果。现阶段,高职德育课程是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薄弱环节,为了培养出具备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人才,需要深入研究德育课程改革。基于此,本文对职业素养培养导向下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希望对促进高职德育课程良性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所裨益。

一、高职院校德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不明确

课程目标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向,也影响着德育课程的质量,对高职学生个人成长与教育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德育课程目标不够明确,主要表现为:一是德育课程目标界定较为模糊。高职院校德育课程的目标应该探讨如何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学生个人素质、道德行为的提高和养成,在教育教学、就业工作中做到技术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二)课程内容不合理

一是德育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当前,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使用相同的德育教材,难以体现学生之间文化水平、专业方向的差异,难以兼顾德育的共性与个性,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二是德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开放性不足。当前,高职院校德育课程的政治、哲学、法律等内容基本不变,难以突出德育的特色,限制了学生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三是德育课程的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当前德育课程内容政治性过强,内容偏向于理论,课程内容不太贴近“90后”“00 后”高职学生的生活,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四是德育课程内容与职业的融合度较低。目前,仍有一部分高职院校认为德育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仅通过思想政治课进行,乏味、理论性的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从校本内容来看,涉及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的内容较少,不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高职院校德育课程内容不合理使其育人作用难以真正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德育目标的实现,难以满足新时代对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二、职业素养培养导向下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改革路径

(一)以职业目标为基础,明确德育課程目标

当前,社会、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从源头入手,合理调整高职院校德育课程培养目标,充分体现德育的前瞻性、针对性与层次性,从而更好地指导德育工作。

在制定德育课程目标时,要在国家发展要求、专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教育工作者们要立足于发展实际,深入研究国家发展形势、专业发展现状,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企业提供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与此同时,要立足区域发展实际,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人才,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德育工作,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高职院校德育课程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法律意识,也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因此要结合行业需求、专业特色进一步细化课程目标与教学方式,提升德育课程目标的针对性。

(二)以职业内涵为抓手,优化德育课程内容

第一,构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结合的德育课程体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优化课程内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但其内容大多不受教师与学生的重视,缺乏吸引力。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整合现有的课程内容,筛除部分重复、陈旧的内容,合理增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如就业、心理健康、婚姻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对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要加以整合,如根据学生实际,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问题为抓手,整合相关内容或专题,提高课程教学灵活性。另外,要重视德育隐性课程的开发,通过隐性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例如,可以将教学课堂搬到现场,定期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馆、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地开展现场教学,让学生结合课程内容,现场学习革命精神,感受时代发展;或者是举行宿舍文化展示、校园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二,增加职业道德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改革必须抓住学生职业发展这一重点,结合市场和社会的整体需求,以用人单位的岗位标准、能力要求等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具备职业规划意识,引导学生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同时,高职院校要以职业内涵为抓手,将职业规范等纳入德育课程内容中,课程内容要强调爱岗敬业、集体主义、创新意识等,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自觉养成适应未来职业特点的道德素养、道德品质,为学生未来的毕业、求职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技术进步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德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思想,立足实际,加强对德育的研究,以职业目标为基础,明确课程目标,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等调整教学手段,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加強德育合作,多层面推动德育课程改革,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院校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