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会计担当

2019-11-13 15:55陈佳
国际商务财会 2019年4期

陈佳

【摘要】本文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会计如何紧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拿出应有的会计担当,推动中国的会计事业前进,以期实现西方会计跟跑者到国际会计领跑者的转变。

【关键词】“一带一路”;会计担当;中国会计事业

【中图分类号】F233;F125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会计担当的内涵和中國会计人的角色担当

(一)会计担当的内涵和要求

担当指敢于承担起责任。会计担当指会计人员面对会计行业的新变化,敢于创新会计理论;面对新的会计业务,敢于制定新的会计核算方法。中国会计人有足够的会计担当,肩负起“一带一路”背景下创新会计理论和制定适合中国发展需要的新会计准则的时代使命。会计担当要求中国会计人员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技术的变化,遵守职业操守,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需要,制定和创新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和体现国家发展诉求的国际会计准则,引领国际会计的创新和发展。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会计人角色担当的转变

我国较早对会计角色进行定义的学者是王开田教授,早在1998年他就在《会计研究》发表的《现代会计角色》中对会计角色给出过定义:“会计行为主体在特定的会计主体内所处的社会地位,应享有权力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的行为模式。”

如图1,不同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之下,会计角色也在发生相应的转变。会计从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的自然经济时代的管家,到小手工业、商品交换和借贷业出现后自然经济时代的账房先生,再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代的成本利润核算中心。到了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代,随着“两权分离”制度下的委托代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等出现,会计角色转变为财务信息的提供者。在科技与信息时代,会计角色又进一步扩充,成为了决策支持者。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在与沿线各国开展经济交流过程中也不断呈现出新的经济形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对会计应发挥的角色担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具体充当着以下的角色:

宏观决策的拥护者。“一带一路”是国家宏观重大举措,而会计长期以来被定位成微观经济工具。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和深度开展,会计需要转换角色,积极探讨和应对“一带一路”新背景下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为国家“一带一路”宏观决策提供支持与保障。要求会计人员首先要放眼宏观经济背景,在宏观经济分析、评价与预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会计人员要分析和识别出“一带一路”对企业的影响,预测出“一带一路”将会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利好,努力识别和把握“一带一路”给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价值创造的管理者。“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经济也向追求高质量发展转变,会计也从会计信息提供者向提高服务管理效率的价值创造管理者转变。我国会计人员应关注业财融合这一趋势,通过管理决策系统、财务控制系统,充分利用自己的会计专业知识将价值创造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整个过程,帮助企业更好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投融资决策和风险控制,从而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价值创造。

新经济的迎接者。随着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全球经济发生了崭新的变化,也给会计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和深远的影响,会计主体和信息处理方式与传统会计相比,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会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会计人员要勇敢应对会计领域出现的巨大变化,积极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新方法。

新技术的拥抱者。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会计的流程、组织、技术和方法,在解决了传统会计难题的同时,也给传统会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新时代的中国会计要主动拥抱新技术的发展,主动学习,提高自己利用新技术进行会计核算的本领,创新会计核算方式,为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提高有效、可靠的经济信息。

国际财务关系协调者。“一带一路”背景下,需要会计处理日益复杂的国际财务关系。通过逐步提升中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订过程中的话语权,这样各国处理经济业务时采用通行的会计惯例和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大大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增强会计信息可比性,避免因为信息缺乏可比性和透明度而造成的彼此之间交易成本的增加,提高国际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促进区域经济飞速发展。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会计提升会计担当的必要性

(一)经济和科技的向前发展不断推动着会计变革

从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到古代社会的单式簿记,到近代的复式记账法,再到现代社会的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会计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处在不断地变化和革新中。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对传统会计核算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国内各种自贸区和自贸协定不断出现,新的商业模式、会计业务必然需要新的会计规范与技术方法。会计存在的重要价值从微观层面来讲,就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从宏观层面讲,是为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健运行服务。“一带一路”给整个国家的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需要会计研究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有着充分的会计担当,主动拥抱时代给会计行业带来的发展新要求,不断主动学习和创新,振兴会计行业,使会计更好地为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促进国家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所服务。

(二)西方主导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难以体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发展诉求

一方面,会计国际话语权的掌控者决定着资源配置主导权和利益分配优先权的所有。以美国为主导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更多的是代表着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诉求,无法体现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新的国际形势下,出现新的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计量货币的选用和相关利益的分配等,完全依照旧的国际会计准则显然具有局限性。中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和主要推动者,为了应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给会计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不能再满足于对由西方制定的会计准则的简单模仿和学习。

中国应该更多地参与新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提升中国的会计制度话语权,使新的国际会计准则中体现中国元素,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

(三)提升中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话语权需要

由中国主导和倡议的“一带一路”涵盖面广,包容性强,辐射力大。这要求中国会计必须有足够的会计担当,承担其大国的责任,提升中国在会计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实现从国际会计的配角到國际会计的主角的转变。

(四)中国会计人的会计担当意识还不够

应对“一带一路”新形势,中国会计人还未做好充足的准备,还需进一步树立足够的历史担当意识,来迎接新形势和新挑战。中国会计人必须树立起自我批判,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发展的意识,拿出足够的会计担当,丰富自己的会计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知识,积极行动起来,创新会计理论、技术和方法,积极推动国际会计改革,才能满足“一带一路”新形势的需要。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会计担当的实现路径

(一)中国会计人要做到自我提升、自我监督、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完善发展

中国会计人要做到自我提升、自我监督、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完善发展,具体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首先,中国会计人要坚持以发展我国会计事业为己任,紧跟时代的需求,不断发展与完善自我,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全力以赴推动中国的会计事业发展,使会计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其次,创新国际会计技术与方法。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会计的研究与应用,领国际会计、技术、方法创新的先河;IT的深入发展,会计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也许将迎来会计技术、方法的深刻革命。中国会计人要与时俱进,掌握AI、云计算等新技术背景下的会计核算方式。

最后,完善中国的会计环境,推动制度、体制的创新,提供我国会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制度、法律保证。

(二)创新培养模式,促进国际会计教育中国化

推动国际会计教育中国化的核心是会计教育理念。国际会计教育要求大力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国际会计人才,促进会计人才的国际流动,培养精通国际会计理论和会计专业技术,具有国际视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性、复合型和应用型国际会计人才。

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强化中国的会计师资队伍,选用先进的优秀教材,完善、推广和创新中国的会计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使之得到国际会计教育界的认可。

推动国际会计中国化,一方面有利于培养精通国际会计理论研究话语权的人才,促进国际会计理论的变革;另一方面,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得国际会计准则包含中国特色,融入中华文化。

(三)提高中国的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参与度

中国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不应该对现有的会计准则亦步亦趋,被动学习接受,新的国际会计准则应该由我国的会计人才参与制定,包含中国元素,带有中国的烙印,体现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中国已具有提供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条件和能力,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制定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实现国际会计准则中国化,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实现:首先,优化中国会计职业化队伍的建设,提供更多科学的国际会计公共产品;其次,创新国际会计准则,使国际会计准则能更多的体现中国的发展诉求;创新中国会计概念框架,体现中国思维范式的本原;最后,牢牢掌控国际会计话语权和解释权,使国际财务关系更加平衡,会计行为更加科学精准。

(四)大力推广中国文化,使国际会计文化里体现中国文化的元素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绚烂而丰厚的文化底蕴绵延至今。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兼容并蓄。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优良观念,如“以和为贵”“重义轻利”的观点会对处理国家间利益关系问题上有帮助。同时,也要注意吸收沿途各国文化中的精华,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在吸收和自我丰富及发展中使中国文化更具吸引力。 提高中华的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的辐射面和影响面,对于把握中国的会计话语权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通过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对各国进一步了解中国大有裨益,与各国达成共识,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协议,形成文化上的认同,有利于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使得国际会计文化中,清晰明确地传达中国声音,融入更多中国元素,体现中国人的价值观,并被国际认可和接受。

(五)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逐步实现国际会计计量、结算和储备的人民币化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逐渐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会计计量主要计价单位。“一带一路”从两个角度加速国际计量人民币进程:第一,从范围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形成的以人民币作为主要计价单位的贸易与投资圈,使人民币从区域内的主要计价单位,发展为国际通用的主要计价单位;第二,从职能角度来看,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进行贸易往来,促进资本流动,使周边各国对人民币的依赖程度加深,使人民币逐步发挥国际支付结算、国际会计计量、国际储值等职能。

四、结语与展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开展,国际会计中国化将成为历史的必然,而新时代、新技术的到来,会计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中国会计人有必要拿出“敢为天下先”的会计担当和气魄,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握时代的脉搏,紧密关注时代的新变化,适时提高自己的会计技能,推动会计的变革和发展,承担国际会计中国化的伟大历史使命,满足“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这是时代赋予中国会计的不可回避的责任,是中国会计人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开田,张仲元.论中国会计自觉[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8,32(04):118-126.

[2]本刊编辑部.新时代会计的角色担当[J].新会计,2018(06):1.

[3]王桂花,王开田.“一带一路”与国际会计教育中国化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8(10):33-35.

[4]曾峻,伍中信.“一带一路”战略下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沿途各国现状及我国的策略研究[J].财会通讯,2017(22):114-117+4.

[5]于玉林.会计国际化:不是会计去中国化而是强中国化[J].国际商务财会,2016(01):70-77.

[6]张方星.浅谈“一带一路”战略中如何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J].工程经济,2015(05):124-128.

[7]王劭程.会计发展启示录——读《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有感[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09):135-137.

[8]王开田,胡晓明.中国会计国际化与国际会计中国化的文化思考[J].会计研究,2006(07):72-76.

[9]王开田.现代会计角色论——从企业的性质看会计的地位与扮演的角色[J].会计研究,1998(02):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