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视角分析《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翻译
——以沙博理译本为例

2019-11-14 21:58蒋周君上海海事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34期
关键词:绰号目的论英译

■蒋周君/上海海事大学

一、研究现状及目的

自《水浒传》英文全译本首本入世到现在已经80余年,此后其他几本全译本陆续出现。沙译本面世至今不到40年,但是对沙译《水浒传》的研究在学术界一直没有间断。相较于国外,国内关于目的论视角下沙译中的人物绰号的研究不算可观。正如文君、罗张在《国内<水浒传>英译研究三十年》(2011)中所说的那样“目前国内有关《水浒传》的英译概述性研究论文数量不多,且有几篇只是对该书英译本的简单概述和评价”。此外还有从其他角度研究该书英译的文献,如徐学平(2001)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沙译的英雄绰号等。

本文以目的论为研究视角,分析沙译人物绰号中三位女性形象以及部分男性人物绰号的翻译,试对沙译人物绰号在重建人物形象、显现中国文化方面进行解读,以期为今后有关沙译本的目的论研究做些参考。

二、目的论及其在沙译人物绰号翻译中的应用

(一)目的论

目的论最早由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汉斯.威密尔(Hans J.Veme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汤玉洁,2008)。威密尔的目的论认为影响译者采取何种翻译方法的因素有三个: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而当三个原则之间有冲突时,优先考虑目的原则。

1、目的原则

目的原则在目的论中属于优先考虑的原则,即翻译中采取归化还是异化都取决于翻译目的,目的决定翻译手段(潘莹&禹一奇,2015)。翻译能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是目的原则的主要观点。如下文人物绰号的英译:

母夜叉孙二娘(Sun the Witch)

“母夜叉”这一绰号的由来是因为她同丈夫张青在十字坡开了家黑店专卖人肉包子,且为人剽悍泼辣。“母夜叉”在中国文化中指凶悍、泼辣的妇女,“witch”在西方文化中则常和一些血腥黑暗的事物联系起来。为了在西方读者心里营造孙二娘狠辣血腥的一面,沙博理采用了这个词,将孙二娘的残暴与西方人心中witch的形象相联系,向读者阐明了母夜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

母大虫顾大嫂(the Tigress)

母大虫在汉语里指凶悍妇女,古时大虫指老虎。文中关于她的描写正突出了顾大嫂的性格:

(1)“……我那姐姐有二三十人近她不得……”,“……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忽地心焦,拿石锥敲翻庄客腿……”《水浒传》沙博理译本1999年版1480-1482页,下同)。

母大虫脾气直爽,性格暴躁,容易冲动,而沙译直接保留该绰号的蕴含的人物性格特色,一个“tigress”将顾大嫂的凶悍暴力和西方文化老虎危险凶残的形象结合起来。

然而沙译的人物绰号有的地方和原文还是有一些出入,如:

行者武松(the Pilgrim)

武松打虎的英勇事件也被后人广为流传,血溅鸳鸯楼后,武松为躲避官府追捕乔装成头陀,因此江湖人称“行者武松”。“Pilgrim”是朝圣者,沙博理为了将这二者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连接一起,选择了这一单词,但总体上和“行者”一词的本意还是有一定出入。

2、连贯性原则

连贯性原则是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能够使读者接受并结合他们已有的背景知识理解译文的译入语文化。如沙译对浪里白条张顺的描写:

(2)He is a remarkable boy... skin as white as snow. Not only can he swim forty or fifty li on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he can stay below for seven days and seven nights. He’s been nicknamed White Streak in the Waves.(1099-1101页)

这里,张顺浪里白条的绰号来于他水性好,皮肤白,穿梭水面时快速无比。“White,streak,waves”三个单词将张顺绰号中最关键的特点描写了出来。即使西方读者不了解“浪里白条”的文化内涵,上述描写让其理解该绰号的英文翻译时也不会一头雾水。这也与译入语读者本身因果承接的交际情景一致。

短命二郎阮小五(the Recklessly Rash)

“短命”是夺别人性命的意思,此处沙译与原文意思相比不太相符,沙博理应该是营造阮小五性格暴躁,容易冲动,常使身边人受到伤害甚至失去性命。但读者很可能误以为阮小五自己早早失去性命。

3、忠实性原则

忠实性原则,即译文与原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马会娟&苗菊,2009)。该原则要求原著和目的文本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关系,或者说“译文对原文的忠实”,如:

及时雨宋江(the Timely Rain)

宋江为人仗义疏财,常为他人解燃眉之急;“及时雨”本意指庄稼需要雨水时下的雨,引申为适时地帮助。沙译的绰号虽是直译,但贯彻了忠实性原则,更与宋江的人物性格特色相符,译本和原文之间语义总体保持一致。

花和尚鲁智深(the Tattooed Monk)

“花和尚”有两层含义:有花纹身的和尚;不守清规戒律的和尚。此处沙译仅表达出了第一层含义,这也表明译者在翻译时会受到固有的意识形态以及对原文理解的限制,有时并不能完全忠实于原著。

一丈青扈三娘(Ten Feet of Steel)

一丈在北宋时期相当于3.1米,而考虑到原文对扈三娘的描写,“一丈”是想表达她身材高挑,“青”则是描述扈三娘容貌美丽。沙博理将其意译处理为“Ten Feet Steel”突出了扈三娘身材高挑,但对于西方读者则容易将其误解为十丈长的刀或剑,让人误以为扈三娘使用的一把十丈长的刀或剑,而实际上她使用的是两把日月双刀(李晓娟,2015)。

(二)小结

母大虫、浪里白条等绰号的翻译表明沙博理对绰号中蕴含的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在翻译时尽可能采取直译,意译或者二者相结合的策略,较好的传达了原著的字面意思,内涵意义和言外之意,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原著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色及特长。但不可否认有些英雄绰号的英译没有完全忠实于原文,如花和尚、一丈青等,说明译本的完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译者的母语文化,对译文的理解以及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等,当然译者本身的主体性也不容忽视(李晶,2006)。

三、结语

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出发解读沙译《水浒传》中部分英雄人物绰号的翻译,研究发现,沙博理的翻译方法很大程度上与目的论原则不谋而合。沙译《水浒传》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文的语言特色,借助直译,意译或二者相结合以及其他的翻译手法成功地向西方读者传达了原著中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同时生动展现了英雄人物的性格特色。当然有些绰号的英译在传达原著真实含义上还稍微有些不足。

目的论的三个原则在沙译《水浒传》过程中不时显现,有时某一原则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有时三者相互交织重叠,但从一些独具特色的绰号翻译如母大虫上,我们可以看出译者受固有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翻译发起者对译文的预期作用或目的(马会娟&苗菊,2009)。这说明目的论的适用范围不只局限于非文学类文献的外译中,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目的论同样可以作为一种翻译策略被考虑在内。但值得注意的是,译者在翻译古典文献时,不仅要考虑译文的最终目的,更要准确理解原文,跳出固有的意识形态,将翻译目的和文化对等原则结合起来,并最大限度地展示原文的文化内涵及差异。

猜你喜欢
绰号目的论英译
传奇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目的论——基于《虬髯客传》五个英译本的分析
与绰号握手言和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起绰号”比赛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你想要个绰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