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和Klotho水平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

2019-11-14 08:54侯维纳吕爱婷冯迎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川崎敏感度受试者

侯维纳,吕爱婷,冯迎军

(郑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是一种特发性系统性血管炎,高发人群为5岁以下婴幼儿,且男童患病多于女童[1-2]。川崎病可引起多脏器损伤,其中以冠状动脉损伤最为严重,可形成冠状动脉瘤、血栓栓塞、狭窄甚至心肌梗死、猝死,已成为儿童后天心脏病的重要发病原因[3]。研究发现,钙(calcium,Ca)、磷(phosphonis,P)代谢异常影响血管舒张功能,造成脂质沉积,导致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狭窄,在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4]。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Klotho是Ca、P代谢的重要调节剂,血清FGF23、Klotho表达与冠状动脉钙化发病密切相关[5-7],但有关FGF23、Klotho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血管损伤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FGF23、Klotho水平及冠状动脉钙化相关指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se,ALP)、Ca、P水平的差异,探讨血清FGF23、Klotho水平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以期为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预防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儿童医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315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均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8]。纳入标准:(1)病程≤10 d;(2)未进行丙种球蛋白治疗;(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血培养阳性的败血症患者;(2)伴有先天畸形、遗传代谢病者;(3)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损伤组)63例与未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未损伤组)252例。损伤组:男48例,女15例;年龄3个月至5岁,平均(2.63±0.53)岁。未损伤组:男156例,女96例,年龄3个月至5岁,平均(2.71±0.71)岁。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61例作为对照组,男165例,女96例,年龄3个月至5岁,平均(2.79±0.65)岁。3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受试者的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血清FGF23、Klotho、ALP、Ca、P水平检测损伤组及未损伤组患儿于治疗前、对照组于体检当日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 mL,应用Avanti J-26S型离心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4 000 r·min-1离心5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FGF23、Klotho、ALP水平。人FGF23 ELISA试剂盒购自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Klotho蛋白ELISA试剂盒购自上海岚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LP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BIOBASE2000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购自山东博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检测血清Ca、P水平。ALP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操作步骤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绘制血清FGF23、Klotho水平及二者联合检测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ROC,以曲线下面积0.50为标准,曲线下面积>0.50时有诊断价值。根据ROC分析得出及联合检测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联合检测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诊断价值。

2 结果

2.1 3组受试者血清FGF23、Klotho水平比较结果见表1。3组受试者血清FGF23、Klotho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4.281、11.322,P<0.001)。未损伤组患儿血清FGF23、Kloth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未损伤组比较,损伤组患儿血清FGF23水平显著增高,Klotho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受试者血清FGF23、Klotho水平比较

组别nFGF23/(ng·L-1)Klotho/(ng·L-1)对照组26135.17±7.0341.52±8.30未损伤组25236.29±7.2540.07±8.01损伤组6376.54±13.16ab32.28±6.53abF244.28111.322P<0.001<0.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未损伤组比较bP<0.05。

2.2 3组受试者血清ALP、Ca、P水平比较结果见表2。3组受试者血清ALP、C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8.839、24.411、68.693,P<0.001)。未损伤组患儿血清ALP、Ca、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未损伤组比较,损伤组患儿血清ALP、Ca水平显著升高,P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3组受试者血清ALP、Ca、P水平比较

组别nALP(U·L-1) Ca/(mmol·L-1) P/(mmol·L-1)对照组26149.86±14.122.08±0.411.89±0.37未损伤组25252.38±13.102.11±0.421.76±0.35损伤组6384.64±13.41ab2.79±0.55ab0.91±0.18abF148.83924.41168.693P<0.001<0.001<0.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未损伤组相比较bP<0.05。

2.3 川崎病患儿血清FGF23、Klotho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见表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川崎病患儿血清FGF23水平与ALP、Ca水平呈正相关(r=0.714、0.812,P<0.05),与P水平呈负相关(r=-0.596,P<0.05)。川崎病患儿血清Klotho水平与ALP、Ca水平呈负相关(r=-0.702、-0.761,P<0.05),与P水平呈正相关(r=0.629,P<0.05)。

表3 川崎病患儿血清FGF23、Klotho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相关指标的关系

Tab.3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rum levels of FGF23,Klotho and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n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指标FGF23KlothorPrPALP0.7140.001-0.7020.002Ca0.8120.000-0.7610.001P-0.5960.0030.6290.002

2.4 影响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GF23高表达、Klotho低表达是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

表4 影响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

Tab.4 Risk factors of coronary artery injury in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影响因素βSEWald POR95%可信区间下限上限FGF231.0021.6231.5720.0022.7262.0353.652Klotho0.6411.2633.1090.0001.8981.3582.653

2.5 血清FGF23、Klotho检测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见图1。血清FGF23水平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860,截断值为48.82 ng·L-1,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90.3%;血清Klotho水平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807,截断值为36.04 ng·L-1,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85.7%;二者联合检测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924,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86.9%。血清FGF23、Klotho水平联合检测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敏感度显著高于二者单独检测(P<0.05)。

图1 血清FGF23、Klotho水平及二者联合检测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诊断价值

Fig.1 ROC cure of eserum levels of FGF23 and Klotho in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injury in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3 讨论

川崎病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大、手足硬性水肿等,且可引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以冠状动脉受累最为常见,甚至可形成冠状动脉瘤、心肌梗死,在未经处理的患儿中,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高达25%[9-11]。FGF23是主要由骨原细胞和成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Ca、P代谢,其相应的基因定位于人常染色体13p12,N端具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结合位点,C段具有Klotho蛋白结合位点[12]。Klotho作为一种抗衰老基因,位于人常染色体12q13[13],其编码的蛋白与血清FGF23均为Ca、P代谢的重要调节剂,可通过不同途径共同维持Ca、P表达。HASEGAWA等[14]研究表明,Klotho基因敲除小鼠存在骨质疏松、血管钙化症状。MORITA等[15]研究表明,冠状动脉钙化患者血清FGF23水平呈高表达,血清Klotho水平呈低表达。本研究发现,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川崎病患儿血清FGF23水平显著升高,血清Klotho水平显著降低,提示血清FGF23、Klotho水平可能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有关。吴艺青等[16]研究表明,FGF23、Klotho通过影响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血液Ca、P代谢。ALP是骨钙化过程中的关键酶,血管内皮细胞可在各种钙化因素作用下高表达ALP,且酶活性增加促进钙化发生,可反映血管钙化程度[17]。PANH等[18]研究表明,ALP可作为原发性心血管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血清标志物。本研究发现,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川崎病患儿血清P水平显著降低,Ca、ALP水平显著升高,提示Ca、P代谢及ALP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发生有关。FELSENFELD等[19]研究表明,FGF23水平与Ca、P代谢密切相关。COELHO等[20]研究表明,低水平Klotho会引起P水平降低、Ca水平升高。本研究发现,血清FGF23水平与P水平呈负相关,与Ca、ALP水平呈正相关;血清Klotho水平与P水平呈正相关,与Ca、ALP水平呈负相关;提示血清FGF23、Klotho水平与血清Ca、P代谢及ALP水平有关,推测FGF23、Klotho可能通过调节Ca、P代谢影响冠状动脉钙化损伤情况。

本研究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GF23高表达、Klotho低表达是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血清FGF23、Klotho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0.807,其特异度较高,但敏感度较低,临床应用价值不大;而二者联合检测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敏感度显著高于二者单独检测,提示联合检测川崎病患儿血清FGF23、Klotho水平有可能成为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方法。

综上所述,血清FGF23水平升高、Klotho水平降低是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影响Ca、P代谢而导致冠状动脉钙化损伤,可作为评估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辅助因子。但冠状动脉钙化仅为冠状动脉损伤的原因之一,关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川崎敏感度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