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区启动街道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双轮驱动试点

2019-11-15 05:28济南市历下区委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19年10期
关键词:便民服务辖区工委

济南市历下区委编办

济南市历下区积极推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改革街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组织重构、管理重心下移,满足社区居民多元需求。组建五大“专委”,各司其职,服务延伸到群众的方方面面。

2018年以来,山东省济南市启动了镇街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历下区结合推动街道改革,在姚家街道开展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双轮驱动的试点工作,建立了“工委+专委”的运行机制,开启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新探索。

一、改革街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管理体制上,姚家街道严格落实镇街改革要求,整合街道党政工作机构和事业单位,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的力量和职能,实行扁平化和网格化管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整合设置党政办公室(财政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平安建设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7个内设机构。事业单位方面,对应服务群众的主要事项,整合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民生保障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网格服务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经济发展服务中心。通过街道组织重构、管理重心下移,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多元需求。

在运行机制上,姚家街道建立完善了“工委+专委”机制,在原有街道党工委的基础上,吸纳辖区有代表性的单位、企业和“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党工委兼职委员,组成街道“大工委”,凡涉及基层治理的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重要问题均由街道“大工委”讨论决定,发挥协调抓总、统筹决策的作用。在执行层面,组建基层党建专委、社会事务专委、城市管理专委、社会治理专委、经济发展专委“五大专委”,分别负责对口认领街道“大工委”决策事项。其内涵是在党的领导下,把人、财、物,责、权、利相统一,对内整合政府各部门各条线的力量,对外整合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力量,对上承接区委、区政府部署的任务,对下回应人民的诉求,体现了“党建引领、联动融合、重心下移、集成共享”的总体思路,突出了街道“上对部门、中连企业、下接社区”的角色定位。

二、五大“专委”各司其职,延伸至服务群众的各方面

五大“专委”主要负责调查摸排、解决辖区内与自身职能、行业特点相关的群众性、事务性难题,对口认领街道“大工委”决策有关事项。5个专委会按照职能分别对应街道7个党政工作机构和5个事业单位。同时,充分吸纳辖区驻区单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为专委会成员,与街道携手解决辖区内与自身行业特点相关的需求难题,从而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神经末梢”,形成“基层吹哨、资源报到”的良好导向。

(一)基层党建专委,抓党建促服务。依托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和党群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筹开展辖区内各层面党建工作。在基层党建专委的建设中,着重把握了三点:一是强化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党工委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二是全面建强社区党委,发挥区域统筹作用,重塑基层组织领导体制,进一步优化社区组织设置,以党建引领经济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全面构建社区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辖区内企业、小区、楼宇等的网格党建,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

(二)社会事务专委,抓便民促服务。依托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民生保障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和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吸纳有代表性的学校、培训机构、文艺团体、医疗机构、养老服务中心、卫生防疫站等作为专委会成员。重点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做好便民服务工作。一是抓好便民服务中心场所建设,街道自身承担的全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上级部门派驻机构承担的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了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实行“一站式”办理。二是抓好便民服务中心机构建设。便民服务中心集中统一承担街道的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推动审批和服务的内部流程精简再造,协调进驻大厅的派驻机构和人员落实“一次办成”改革要求、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推动完善办事大厅的业务导航、咨询帮办等服务功能。以便民服务平台为圆心,在社区合理布局便民服务点,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

(三)城市管理专委,抓执法促服务。依托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和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吸纳涉及环境卫生维护、城市交通、市政建设的辖区单位作为专委会成员。城市管理的“牛鼻子”,是实行综合行政执法。济南市开展的综合执法力量下沉、在各镇街派驻综合执法中队并实现全覆盖的措施,有效解决了镇街执法力量分散薄弱的问题。姚家街道进一步强化街道对辖区执法的统筹,强化了一线执法力量的综合运用,搭建综合行政执法平台,把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做实,由其代表街道党委政府统筹辖区内派驻执法队伍和街道自身执法力量,实施综合协调和统一管理。

(四)社会治理专委,抓网格促服务。依托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和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网格服务中心),吸纳公安派出所、司法、法庭等辖区单位作为专委会成员。姚家街道打破部门间的壁垒,综合考虑居民数量、辖区面积、管理对象特点等因素,编织了一张横到边、纵到底、多层次、全覆盖,标准统一、设置规范的综合管理网格,规范了基层管理架构。在网格划分上,以街道为一级网格,结合管区划分方式设置若干二级网格,以社区为三级网格,居民楼院、重点区域为四级网格。在力量配备上,把综治、司法、公安、城管、应急、信访、民族宗教等不同领域,网格长、协管员、社区工作者、机关党员、志愿者、民警、群众代表等不同类型的资源力量全部整合起来,分门类分层级编入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员多能”。在此基础上,建立网格化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建立集中的综合监控指挥和信息平台,整合各类监控监管设施设备,强化技术支撑,提高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处理能力,完善信息收集、分办、处置、反馈等工作机制,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信息化。

(五)经济发展专委,抓发展促服务。依托街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吸纳市场监管、税务及辖区内规模较大的总部企业等作为专委会成员。镇街改革中,首次提出要弱化镇街经济发展考核的指标。但弱化不代表经济工作不重要,特别是姚家街道肩负发展济南CBD的重任,其助力经济发展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姚家街道的经济工作,从直接发展经济、招商引资,转变到了加强营商环境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上来,专门针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等问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

这五个专委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支撑、相互依存,做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如社会治理专委中构建的管理网格、搭建的信息系统,在综合行政执法的巡查发现、指挥调度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党建在网格”的工作模式,引领社会治理和群众自治。

三、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促进体制机制落地

基层考核评价制度作为政府管理的“指挥棒”,是实施政府绩效评估、树立事业导向、政绩导向的重要手段,是街道的工作指南。为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历下区制定了详尽的考核激励办法。坚持以工作效果为导向,健全由街道“大工委”统一组织,以辖区居民满意度为主、以社区和上级职能部门评价为辅,监督检查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专委会”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正向激励和容错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晋升、评优评先、星级评定、绩效奖励挂钩,形成了争先创优、奋发进取的生动局面。

通过管理体制改革,街道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工委决策、专委落实”的运行机制大大提升了基层组织力,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基层得到进一步加强。

猜你喜欢
便民服务辖区工委
井陉苍岩山派出所积极排查辖区流动人口
中共梧州城工委
乡村便民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应用
成立学校少工委 推进少先队改革实施
中国农业健康产业联盟工委工作条例(试行)
积极探索街道人大工委工作新路子
本市将投入6亿元补助便民设施
当好辖区老年人的健康管家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建立便民服务长效机制
天镇县:努力提升便民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