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自制学前玩教具:创意音乐坊

2019-11-16 06:21路雯清,杨凡,柏跃超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20期
关键词:米奇乐谱葫芦

设计者: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中心幼儿园 路雯清杨 凡 柏跃超

适用年龄:5~6岁

设计来源

幼儿园的自然创意馆中存放着很多种植园地里幼儿种植、收获的农作物,如豆子、葫芦、草珠子等,幼儿非常珍惜。在之前的活动中幼儿用这些农作物进行过创意拼摆、创意粘贴等活动。

有一天,沫沫偶然将豆子放在葫芦里,发出了悦耳的声音,她边摇边说:“真像沙锤。”多多很羡慕地问:“让我摇摇行吗?”米奇走过来说:“咱们唱个歌吧!你给我们伴奏。”于是,在葫芦沙锤的伴奏下幼儿进行了表演,他们的表演吸引了其他同伴,大家都很好奇,也都跃跃欲试,想制作属于自己的乐器。

教师想起了本班表演区的自制乐器,教师辛辛苦苦制作完成后,但幼儿却并不喜欢。而这个自制沙锤却引发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它的特点是:材料来源于幼儿生活,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因此他们格外喜欢。同时,在制作和表演的过程中,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很期待幼儿与自然界事物的互动,通过自制乐器获得音乐带来的美好感受。

主要功能

依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艺术领域目标“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教师设计了“创意音乐坊”,其所用的原材料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所用到的葫芦、草珠、绿豆都是由幼儿在自然小镇亲自种植,取自大自然;铃铛、铜管、PVC管、果壳等材料,都是幼儿自己搜集,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都可以成为乐器,让幼儿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幼儿在敲敲打打中探索各种乐器的玩法,并相互分享、交流乐器的多种玩法和快乐的体验。《指南》中提到:“大班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能与他人互相配合,也能独立表现”,师生共同设计的创意音乐坊包含很多种乐器,让幼儿在共同操作的过程中学会分工、合作演奏乐器,并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敲击,发展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制作材料

该玩教具让幼儿用一套自制乐器组合演奏音乐,包括葫芦木琴、铜管音树、蛙鸣板、核桃铃、箱鼓、葫芦草珠摇铃、葫芦沙锤、绿豆雨声筒、PVC音管9个部分。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中心幼儿园主要材料:木棍、木板、葫芦、草珠子、铜管、核桃壳、PVC管、豆子等,幼儿可以用这些乐器发出不同的音色从而进行创意演奏。

制作及使用方法

(1)箱鼓:由木板和吉他琴弦组成,将吉他弦固定在木板上,再用木板钉成箱子即可。外形尺寸:长约35 cm、宽约35 cm、高约40 cm。用手敲击有琴弦的一面,不同位置可以发出不同的音阶。幼儿可以坐在箱鼓上演奏,也可以站在旁边演奏,在表演中可作为重音为乐曲打节奏。

(2)葫芦木琴:由不同薄厚的木板和不同大小的葫芦组成。外形尺寸:长约80 cm、宽约40 cm、高约80 cm。利用琴棒敲击木板,通过木板的震动传到葫芦里,从而发出声音。因为木板的薄厚不同、葫芦的大小不同,所以可以发出不同的音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游戏能力自由敲击,也可以利用乐谱自己演奏乐曲。

(3)PVC音管:将不同长度的PVC管按照由长到短的顺序摆放,一头对齐,在管口击空掌或用敲板拍打管口,通过不同长短的PVC管会发出不同音阶的声响。外形尺寸:长约113 cm、宽约100 cm、高约100 cm。幼儿可以利用乐谱演奏乐曲,也可以把单根PVC音管拿出来玩找音阶的游戏。

(4)铜管音树:由不同长短的铜管组成,将铜管悬挂起来,用琴棒或木铲轻轻依次划过,可以发出清脆的响声,为演奏增添不同的音色。

(5)蛙鸣板:将搓衣板悬挂起来,鼓励幼儿自由寻找敲击棒,如:木铲、尺子、画笔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探索蛙鸣板音色的变化。

(6)核桃铃:在核桃壳内装上铃铛,再用胶粘好悬挂起来,敲击时可以发出铃铛声响,为乐曲打节奏。也可以用琴棒或木铲轻轻依次划过,在每小节最后起到点缀的作用。

(7)葫芦草珠摇铃:由葫芦和草珠子组成,将草珠子用线绳串起来,编织在葫芦外面。幼儿可以按乐曲节奏晃动摇铃,也可以快速摆动,为演奏制造出不同的效果。

(8)葫芦沙锤:将葫芦从中间一分为二,去掉葫芦籽,装进草珠子、贝壳等物,再将葫芦口用胶封好即可。用手连续晃动或有节奏的摇摆,为合作演奏增添色彩。

(9)绿豆雨声筒:由PVC管、绿豆和牙签组成,将PVC管按螺旋线打若干小孔并插满牙签,在里面装上绿豆,最后将PVC管两头封闭即可。外形尺寸:长约54 cm、直径约5.5 cm。将绿豆雨声筒立起来,发出绿豆滑落的声音;也可以将雨声筒平放手中摇动为乐曲打节奏。

使用提示

(1)作品结构:教师将葫芦木琴、定音竹筒、蛙鸣板、核桃铃、PVC音管这5个乐器用麻绳固定在木架子上,既安全又方便幼儿演奏和取放。

(2)安全性:为避免幼儿取放时磨手或磕碰,教师将四周用麻绳包裹好。幼儿在使用时蹲坐在某一侧即可。而且分区明确,避免了幼儿平时拿着乐器演奏时,互相撞击产生危险。

使用案例

案例1:美妙的排箫

经过一周的时间,幼儿制作的创意乐器有葫芦沙锤、核桃铃、竹筒响声筒等,但都是操作较简单的打击乐器。渐渐地幼儿已经不满足于单调的声音了,多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想要制作一个可以演奏乐曲的乐器。第二天,他带来了一张图纸,小朋友们都围着他看,多多给小朋友们介绍起来:“这是我和妈妈一起上网找到的图纸,可以做成一个排箫,还能吹出歌呢!”

多多和米奇找到了一些吸管,他们先是把吸管贴在图纸上,让吸管跟图纸上的图案重合,然后用笔画个记号,再用剪刀把多余的部分剪掉,不一会儿就将吸管剪成了不同长短的七根。最后将吸管由长到短依次排列起来。接下来就要把它们固定住了。多多剪了一条长长的胶带,胶面向上平铺在桌子上,然后把吸管一头对齐,小心翼翼地一根一根地粘在上面,先固定两根试试吧!于是,他们用胶带把两根吸管紧紧地裹在了一起,多多拿起来看了看说:“还真的结实了很多,再粘第三根吧!”就这样,两名幼儿将吸管由长到短一根一根固定好了。米奇开心地说:“终于做好啦!这就是排箫啊!”他用嘴轻轻地吹了吹每根吸管,竟然真的发出了不同的音阶。

在区域小结的时候,教师对多多和米奇一起制作的排箫给予了肯定,并引导他们将制作的过程分享给其他幼儿。之后,教师提出了发散性的问题:“只有吸管可以制作排箫吗?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呢?”“如果使用其他材料声音一样吗?”通过问题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和制作的欲望,有好几名幼儿计划明天也要试一试。

案例2:排箫变形记

经过上次区域小结的介绍,幼儿对于自制排箫的兴趣非常高。今天好几名幼儿都按照多多带来的图纸制作排箫。

教师和幼儿一起利用管钳把PVC管截成了不同长短的7根。再将PVC管用绳子绑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完整的乐器。

幼儿都被这个巨大的排箫吸引过来,有的幼儿对着管口说话、有的幼儿用手拍一拍、还有的幼儿在管口击掌,幼儿探索着这个巨大的排箫应该如何演奏,热闹极了。

案例3:PVC管乐趣多

天天制作的PVC音管投放到表演区中很受幼儿的欢迎,每次玩的时候总是有很多幼儿排着队想要玩。今天在玩时便发生了冲突,幼儿都想玩PVC管,互相争抢着,教师走过去说:“这些PVC管都绑在一起了,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呢?”幼儿听了我说的话一下安静下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米奇说:“要不我们把绳子拆下来吧!一人一根就行了!”另外几名幼儿好像并不赞同米奇的想法,多多说:“那这么多管子放哪儿啊?”米奇想了想说:“那就做一个架子吧,可以放在架子上,也可以拿出来玩。”米奇向大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幼儿便一起对PVC音管进行了改造。把之前固定管子的绳拆了下来,和教师一起在木工区用木条做成了一个木架子,这样每根PVC管都可以抽出来单独演奏了。

惊喜的是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PVC音管的新玩法:比音高。经过比对,幼儿发现,管子越长声音越低沉,管子越短声音越高。其他幼儿也被吸引过来,参与到游戏中,一片欢声笑语开心极了。

案例4:合奏风波

经过一段时间,幼儿制作出了很多乐器,有葫芦沙锤、核桃铃、PVC音管、箱鼓、蛙鸣板、铜管音树等,渐渐形成了乐器组合,经过投票,幼儿给这些乐器取名为创意音乐坊,并将创意音乐坊投放到表演区中游戏。

今天有5名幼儿来到表演区,幼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乐器,音乐一响,大家都使劲儿地敲打着自己的乐器,为了听到自己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幼儿都非常用力。天天用手捂住耳朵说:“太乱了!我的耳朵都难受了。”米奇想了想说:“我有办法了,咱们轮流敲吧,一人敲一段就不吵了!”幼儿都赞同米奇的办法。音乐响后轮流演奏,这样每个人都有表演的机会,听起来也舒服多了。天天说:“但是我和妈妈一起听过音乐会,不是一人一段的,就是很多人一起表演。”天天说:“那让老师给我们放一段音乐会的视频吧!”通过观看视频幼儿发现,原来音乐会并不是一人一段轮流演奏,而是分声部进行演奏。

“沙锤跟核桃铃一起表演,它们的声音差不多!”“嗯,雨声筒也可以一起,也是哗啦哗啦的声音。”“PVC管的声音不太一样,只能自己表演。”幼儿七嘴八舌起来,天天又提出了好的建议,那就是还需要一名幼儿当指挥。接着几名幼儿一起绘制了《小星星》的指挥乐谱,用小花表示散响类乐器,如葫芦沙锤、核桃铃;爱心表示木质类乐器,如葫芦木琴、蛙鸣板;太阳表示金属类乐器,如铜管音树,最后各有分工地表演起来。经过几次练习,幼儿渐渐地配合默契,能跟随音乐按乐谱进行分声部演奏。

案例5:小乐谱本领大

区域活动一开始,米奇和几名幼儿一起来到了创意乐器坊。米奇说:“葫芦木琴不是能敲出do-re-mi吗?我给你们敲一个钢琴课上新学的曲子。”米奇试了几下便敲出了好听的音乐,几名幼儿都很羡慕。天天说:“可是我没学过钢琴,你们能教我吗?”米奇说:“特别简单,把音符写在琴上就行了!”多多赶忙说:“可是没有五线谱怎么办?”天天说:“我不认识五线谱。”幼儿遇到了困惑,该怎么办呢?突然,米奇想到了好办法,他说:“我知道啦!之前老师给我们上过一节《冲锋枪》的音乐课,可以画图形啊!”经过讨论幼儿最终决定用图形代替音符。

他们来到美工区,剪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心形等,用胶棒贴在了葫芦木琴上,米奇又用图形画了一张《上学歌》的乐谱,这样没有学过钢琴的幼儿也可以演奏乐曲了。天天迫不及待地照着乐谱敲了敲,在米奇的指导下,她敲出了《上学歌》,得意极了。接下来一周的时间里,幼儿自己制作了好几首简单的乐谱,越来越多的幼儿来尝试演奏乐曲。

案例6:快乐的小镇音乐会

幼儿自制的创意乐器,不禁吸引了其他班级的教师和幼儿前来参观,掀起了全园性的制作热潮。各个班级的幼儿都喜欢到这里来创作自己的乐器,幼儿的创意无限,不断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创意乐器,并在游戏中不断修改完善、探索多种玩法。面对这些源源不断的创意乐器,幼儿想可不可以开一次音乐会呢?经过讨论,幼儿都非常期待,于是“小镇音乐会”进入了筹备阶段。幼儿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分组,有宣传组、策划组、服务组等。

终于盼到了“小镇音乐会”。当天,幼儿穿上自己喜欢的服装,有的装扮成小公主,有的变成了小动物,拿着自己制作的创意乐器来到自然小镇。站在花丛边,坐在草地上,跟随音乐演奏起了《小星星》《我爱我的幼儿园》《去郊游》等幼儿喜欢的乐曲。

“小镇音乐会”的举办使幼儿充分体验了自制乐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在音乐会结束后,各班还推选出了一些比较有创意的自制乐器进行了展览,再次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热潮丝毫不减。幼儿对自己制作的乐器爱不释手,并慢慢地丰富到表演区中,使一些平时不太喜欢玩表演区的幼儿也自愿加入进来。幼儿制作的创意乐器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简单的打击乐了,而是加入了音阶,如PVC音管、葫芦木琴和铜管音树,为了支持幼儿的想法,教师用手机下载了校音器的软件,利用专业的软件对音准进行了校正,从而给幼儿更专业的音乐启蒙。

案例分析

活动价值:

(1)通过设计乐器、制作乐器、演奏乐器进行幼儿音乐启蒙。

(2)在游戏中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还能发展幼儿对音阶、曲式结构、多声部肢体表现力的敏感性。

(3)通过制作乐谱、辨识乐谱、合作演奏,锻炼幼儿的记忆力、思辨能力。

(4)在合作表演时锻炼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不断地练习,提高学习能力。

(5)当遇到困难时,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支持策略: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是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幼儿,充分地支持幼儿的想法。幼儿可以通过自选材料进行创意演奏,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游戏能力自由选择游戏玩法,可以单独游戏,也可以组合游戏。当幼儿遇到困惑向教师求助时,教师并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而是给幼儿思考的空间,鼓励同伴间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在游戏中教师适时指导,不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鼓励幼儿不断探索,提高游戏水平。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责任感,充分体现了大班幼儿喜欢在合作中共同学习的年龄特点。

猜你喜欢
米奇乐谱葫芦
“葫芦镇”上喜事多
山之高
写意葫芦
好奇无界:米奇艺术展全球巡展深圳站
“铲屎官”和“小祖宗”
乐谱:放飞梦想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小兔子开博客
基因密码乐谱
宝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