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活动与艺术文化元素的融合分析

2019-11-16 04:30罗慧王春红
艺术大观 2019年36期
关键词:科普教育融合

罗慧 王春红

摘要: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伴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素质的不断提升,科普教育活动面临着巨大的需求。科技馆等单位是科普教育的关键场所,负责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丰富人类精神生活,应该承担起主要责任。但在过去的科普教育活动中发现,知识内容上虽说较充足,形式上却不新奇亲民。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大众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说教式”的科普很难发挥出效果。此文以科普和艺术的结合作为切入点,从多各方面进行探究,给科普教育的工作人員一些参考。

关键词:科普教育;艺术文化;融合

通过长时间的科普教育活动能看出,大众并不喜欢科学知识。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一部分科技馆等科普教育场所已成为青年男女游玩或亲子出游的主要选择。但从实际效果看,显然没有满足观众需求,一部分人重复前往科技馆的概率较低。对此,科技馆等科普教育场所的工作者要考虑一个问题:观众既然来到这里,说明对科学知识是有需求,那么问题出在哪里?答案不在内容,而在于形式。因为不管形式是怎样,科学原理不会变。科学知识需要“包装”,要迎合观众的胃口。这不是“堕落”,而是科普教育场所需要真正发挥出作用所一定要做出的应对。

一、科普教育活动与新媒体艺术中的融合

新媒体的出现,推动了现代信息传播发生变革,并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目前新媒体已经全面渗透到各个媒体和信息服务行业中,新媒体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结合正形成一个巨大的内容产业。新媒体艺术也正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因为其本身具备新奇、娱乐等特点,让大众在接受其作为信息媒介时会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再加上艺术工作人员的介入,一定对于其本身的传播形成优势。

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科普工作,融合新媒体传播,成了信息时代科普的新形势。它延伸了传统媒体的功能,弥补了传统科普的不足,在科学普及中充分地发挥了作用。新媒体艺术成了科普教育的新型表达形式。

二、科普教育活动讲解过程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一门艺术,不管是哪种艺术形式,最终揭示科学原理时需要以语言为载体,其中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口头语言需保持语调上的高低起伏,千万不要没有感情的叙述,这样只会让观众感到无聊犯困。书面语言要防止出现大量的公式原理,最好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举例。不然观众很难有兴趣听完或者看完讲解,科普教育讲解也就变成了一种形式。

在这一方面,各科技馆等科普教育场所需增强学习,与此同时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例如广东科学中心,曾邀请过当地电台著名播音员等专业人员给工作者进行相关的培训,讲解者的科普语言艺术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可以对展品讲解时变得生动形象,并会广受欢迎。

三、科普教育活动与童话等儿童艺术的融合

儿童是科普教育的关键。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不仅给科普教育带来了便利,也提出了特殊要求。例如他们的求知欲非常旺盛,对科普内容会产生较大的兴趣;但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很难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所以,为了对儿童进行科普教育,一定要从儿童的兴趣入手,童话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不仅能够在讲童话的过程中穿插科普内容;也能够在表演童话剧的时候运用科技展示手段。

在此方面,广西科技馆做出了尝试。例如童话故事《小麦寻家》和其有关的展品,主要是向儿童传递环保知识。儿童和成人不同,若直接在他们的面前揭示环境污染的场景非常不合适,所以广西科技馆以小北极熊的口吻,表达对环境污染的控诉,通过漫画展示等,引起儿童对小北极熊的同情,也让环境保护意识渗入儿童的心中。

四、科普教育活动与“魔术”等潮流艺术的融合

科普教育活动与“魔术”等潮流的艺术形式的融合比较好理解。不管是魔术让人惊奇的手法,还是杂耍中让人赞叹的技术,背后都有科学道理。例如有些魔术,运用光学原理,观众因为光的角度等原因看不到魔术师做到手脚,魔术揭秘在互联网上不足为奇。再例如说杂耍,在需要保持平衡的表演过程中,一定有力学原理的运用,包括中心的保持,力的平衡等,相关的分析也很常见。科普教育活动要想做到与潮流艺术相融合的难点在于,要有敏捷的头脑,擅长反向思考,从运用科学来展示艺术,变成运用艺术引起观众对科学的兴趣。

五、科普教育活动与戏剧表演的融合

优秀的戏剧演员能够给角色带来巨大的张力,可以让故事深入身心,让观众感觉身临其境。优秀的喜剧能够让观众捧腹大笑,伟大的悲剧能够引发观众对人生产生思考。戏剧所能达成的效果和科普教育活动的目的具有一致性。因为科普教育活动不是让观众看新鲜,而是希望观众记住一些科学道理。这种情况下,设计一出精美且表演到位的戏剧,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让观众了解和记住科学道理。

六、结语

总之,科普教育工作已经迈进了一个新时期。回望过去,一部分科普教育选择走进社区,设立展板,讲授人员讲解的形式,曾掀起过科普教育的热潮。但如今时代变了,大众的审美眼光也跟之前有了巨大的区别。科普教育作为宣传科学知识的途径,需要跟随时代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张洁.浅谈科普教育活动与艺术文化跨界元素的融合[J].科技传播,2019,11(22):172-173+182.

[2]蔡源.浅析“审美素养”在科技馆科普工作中的重要性[J].学会,2019(07):55-60.

作者简介:罗慧(1976.9.8),女,黎族,辽宁海城,本科,副教授,沈阳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王春红(1979.7.26),女,汉族,黑龙江密山,研究生,主任科员,沈阳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科普教育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依托“村淘”项目建立科普教育网络平台研究
基于主题情景化的青少年科普教育与辅导研究
加强科普旅游教育,提高导游员科普素质
科普学习任务在网络RPG游戏中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