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智昏”

2019-11-18 07:55艾广明
共产党员(辽宁) 2019年17期
关键词:当心理智心智

文/艾广明

人必须有理智,能够辨别是非、利害,控制自己行为,成年人或接近成年的人应具备这样的素质。然而理智并非处处都有,时时可靠,也可能出问题,有时竟然出现很不理智乃至“反智”的想法,并表现于言语行为,干出蠢事、傻事、糗事,这就是“智昏”,也称作糊涂。警惕智昏,别犯糊涂,谁不需要当心呢。

人具备理智,但并不能保证时时处处不离身,谁敢说自己没有昏头的时候?古人就注意到人的心智可能迷乱,《淮南子·齐俗训》里说:“水击则波兴,气乱则智昏。”气乱,心态不平衡,情感冲动,常见的心理。任其泛滥、覆水难收,才够上智昏。偶尔情绪冲动,及时冷静下来,三思而言,三思而行,也就避免了智昏。有点昏头的闪念不奇怪,也不可怕,重要的是冷静下来,把握自己,拿主意、做决策时保持清醒理智。

唐代赵蕤的著作《反经》有一篇文章题为《昏智》,系统论述了这一主题。“夫神者,智之渊也,神清则智明。智者,心之符也,智公则心平。今士有神清智明而暗于成败者,非愚也,以声色、货利、怒爱昏其智矣。”这段话一语中的。精神、智慧都理智、明朗的人,竟然在成败关头犯糊涂,不是因为其愚蠢,而是因对声色、利益的追求陷入了迷狂,或是被愤怒、偏爱之类的激烈情绪冲昏了头脑。文章指出强烈的欲望和失控的情绪是智昏的主要根源。

《吕氏春秋·去宥》讲了一个故事:齐国有个一心想得到金子的人,大清早穿衣戴帽,来到卖金子的处所,见有人手中拿着金子,就一把抢过来,被当场逮住捆绑起来。官吏问他:“这么多人在场,你还抢金子,为什么呢?”抢金子的人回答说:“拿金子时,我只看到金子,人都看不到了。”可见发财的欲望过于强烈,就会冲破理智,以致丧心病狂。利令智昏这个成语概括了利益诱惑之下理智顿失的心态。导致智昏还不限于利,色令智昏、怒令智昏、权令智昏、疾令智昏、老来智昏……智昏的原因有别,心理活动却大体一致:专注于满足自己的欲望,宣泄情绪,漠视危害;或是精神懈怠,放纵自己。当今一些违法犯罪之人也像抢金子的“狂徒”,一旦有满足私欲的机会,就抱持侥幸心理,伸出贪腐之手。有的手法虽然狡猾曲折,可只想着满足欲望而看不到“手铐”,还是有点智昏的。当然,违法犯罪不能简单归结于智昏,贪赃枉法之人很多时候并不缺少理智,根本的是人生观、道德品质的问题,智昏的因素有限。

智昏并非哪一类人专属,生理、心理有问题,皆可导致智昏。智昏的后果和影响大不一样,疾病、衰老导致人智力出问题,不能胜任工作,可以退休、病休,避免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并无过多危害。担当的职责越重要、越关键,智昏的危害也更大。

领导干部,掌握一定权力的人应该是心智成熟的人,岂可动辄来个智昏。“昏官”之说古已有之,说明官场确有智昏之人,也意味着人们对官员要求比较高。官员决策办事涉及事业兴衰成败,更应该当心智昏。有个笑话说:某领导坐在主席台上打起了瞌睡,主持会议的人请示,会议的议程进行完了,领导还有没有什么话要讲。领导揉揉眼睛,迷迷瞪瞪地说:“那就上饭吧。”会场上打瞌睡的常有,说错话也不稀奇,但主席台上的这个情景却是一个大丑闻。官员酒桌上讲大话的,妄议政事的,关键时候犯糊涂的,冲动妄为的,常有“段子”流传。沦为笑谈损害形象,还不是最严重的。如果身为领导干部政治麻木,办事糊涂,就是根本上的智昏,危害极大。领导干部应该十分警惕,莫当“昏官”。要时刻保持政治上清醒,做决策、办事情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决策。掌握权力的人面临很多诱惑,必须保持定力,严守法纪。

“一时糊涂”,陷入智昏的人常有这样的解说,似有为自己开脱之嫌。糊涂虽然一时,心智基础却非一时形成。平时遇事清醒认真,严于律己,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智昏。认识到自己有可能智昏,有所注意,有所当心,每临大事、利害关头,提醒自己保持理智清醒,大可避免智昏发生。担当关键职责的人,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清醒,心态平衡。要以日常的理智清醒,避免形形色色的“一时糊涂”。

猜你喜欢
当心理智心智
失眠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郭守祥箴言:品牌,只有形成心智认知才能抓住顾客的心
是什么偷走了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心智表达课程设计
理智与情感
大学生心智的二次构建
当心开车伤害他
划船要当心
当心“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