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产业园项目规划及一期建筑方案设计

2019-11-18 07:26
山西建筑 2019年20期
关键词:用房产业园布局

郭 文 波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1 项目背景

中航洛阳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与洛阳市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战略相对接,带动洛阳区域光电产业聚集,实现光电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创建中航洛阳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 项目概况

光电产业园项目坐落于洛阳市伊滨新区。地理位置优越,景观环境良好。产业园用地北侧为居住区,南侧为微光机电产业园,西临学校和通讯机构,东侧与IT服务带相邻(见图1)。用地呈较为规则的长方形,分为东西两个地块。项目用地北临王府路,南临兰台路,西侧为光武大道,东侧为李村大街,场地中有市政道路穿过。

项目总用地面积546亩,拟建设总建筑面积41万m2。西侧地块建设用地264亩,总建筑面积18万m2;东侧地块建设用地282亩,总建筑面积23万m2。

光电产业园建设内容主要有:电源用房、智能机器人装配用房、智能光电装配用房、模块电子产品生产用房、民机用房等。总体规划14座生产科研用房、两处试验中心以及动力中心、食堂、单身宿舍等配套设施。

3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集约化原则,统筹建设、优化布局;

以满足建设目标和工艺需求为前提,合理控制建设规模;

充分考虑柔性化,便于工艺变化和生产调整;

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舒适、宜人园区环境。

4 规划设计

4.1 规划构思

洛阳是九朝古都,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老的数学模型河图洛书就源出于此。设计方案通过对用地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洛阳城市的规划机理,并立足于产业园自身的发展需求进行规划。设计理念融入洛阳的文化历史,结合中国《周礼·考工记》中营建都城的理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两个地块分别纵横划分为九部分,各自围合构成体系。方整的“九宫格”规划布局便于项目的统筹开发与分步实施。现代建筑的设计理论与古代的都城规划手法在本方案的设计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规划布局的有序性、建筑形体的统一性使得东西园区构成一个整体(见图2)。

4.2 总平面布置

两个地块的整体规划布局均呈“一心一轴”的规划格局。项目东西两块用地建筑各自呈“回”字形布局,中间为试验场地,四周环绕建筑;两块用地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可通过两块用地之间的道路形成紧密的联系(见图3)。

西侧地块:面向南侧兰台路开设主要出入口,正对布置科研实验用房,其北侧布置水声处理实验场地,实验场地北侧布置为职工综合服务中心,由此形成了西侧地块的南北向轴线,其他厂房根据工艺布局要求,以南北轴对称布置在东西两侧。

东侧地块:面向南侧兰台路开设主要出入口,正对布置为科研试制用房,其北侧布置智能机器人实验检测站,形成了东侧地块的南北向轴线。单身宿舍、职工餐厅与活动中心布置在用地的西北角。其他厂房按照工艺布局要求对称布置在东西两侧。

4.3 交通流线

产业园用地根据控规要求设置主要、次要出入口,将人行流线与车行流线分开布置,保证交通流线的安全、便捷。规划设计共设置九个出入口。两个地块分别向兰台路各开设一个南向主要出入口,作为园区礼仪性入口,对外展示园区主广场形象,也作为研发、办公人员主要出入口。面向王府路各开设一个北向次要出入口,作为物流出入口,直接连接园区主干道,物流运输方便快捷。东侧地块面向李村大街开设一个次要出入口。面向东西地块之间的市政路,两个地块规划分别开设两对次要出入口,对内联系。

园区车行道路围绕各生产厂房周边,呈“井”字布局。步行道路主要设置于各建筑研发区域及核心实验场地,并与分布在厂房间的室外铺装场地相结合,形成景观步道。道路系统在满足生产物流直接方便、科研人员管理办公联系顺畅的同时,与景观环境相融合,为人们提供顺畅、安全的园区道路网络。

4.4 景观绿化布置

景观绿化设计是园区环境创造的重要手段。本项目园区面积较大,设计主要包括线性景观和节点景观两类。沿园区道路布置高大无花絮类乔木,降低园区道路的噪声及污染影响,同时为厂区提供绿茵通廊,形成线形绿化带。节点景观主要布置在厂前区、研发区及生活区,均为园区内人员相对密集的场所。设计采取乔木、灌木与草地相结合的手法,辅以水景及小品、休憩设施等构筑物,创造色彩丰富、错落有序的景观序列。厂前区以规则的阵列式景观为主,形成礼仪性入口空间。园区内部景观以自然景观为主,为人员提供舒适宜人的办公、生活环境。

5 一期建筑设计

根据科研生产的实际需求,园区内厂房均采用南侧为研发区,北侧为生产试验区,中间通过连廊联系的布局方式,生产与科研既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利于生产组织和管理。一期建设内容为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电源厂房,位于东侧地块西南角。建筑占地面积7 520 m2,建筑面积22 900 m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3层,3层层高均为5.4 m。

建筑造型上充分结合使用需求,同时体现高科技园区的性格特征,力求塑造完整而特色鲜明的建筑形态。外立面主要采用浅灰色、深灰色真石漆涂料外墙面,主要入口设置玻璃幕墙与石材幕墙,强化入口空间。建筑底部勒脚采用深灰色仿石砖(见图4)。设计追求简洁的建筑体量,兼顾经济性原则,通过多种建筑材料的组合塑造主次分明的立面形象。整体建筑利用色彩搭配、形体对比创造丰富的建筑层次。

6 结语

本项目作为伊滨新区内大型的产业园区,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升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项目一期已进入实施建设阶段。随着产业项目的逐步落地,新型产业园区形象正在生成,规划设计理念正逐步实现。

猜你喜欢
用房产业园布局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剧场扩声技术用房建筑技术条件的研究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VR布局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Face++:布局刷脸生态
提高高校公共用房使用效益的研究
——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