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

2019-11-18 01:58张伟
丝路视野 2019年3期
关键词:尊重自主主人

张伟

摘 要:游戲在幼儿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其他活动替代不了的,笔者以游戏为突破口,对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找差距,从幼儿游戏活动发展现状入手,找出在游戏活动中影响幼儿主体性发展的一些误区并进行分析,结合实践情况提出解决方案,让幼儿在游戏中成为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游戏 材料 幼儿 主人 自主 尊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要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其核心内容是:尊重幼儿、相信幼儿、促进幼儿主动性学习。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是以游戏为主,它体现在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活动中。因此,在幼儿每一日的生活当中,游戏在幼儿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其他活动替代不了的。

宽松,自由的心态,是幼儿主体性发挥的基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平等、宽松和愉快的氛围,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纲要》中在创设“精神环境”的过程中,着重强调了三种人际关系,师幼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教师必须尊重、爱护和理解幼儿。

幼儿是通过与环境互动和积极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来学习的。因此,在放置游戏材料时,我们努力研究幼儿的特点、需要带领幼儿一起创游戏材料。幼儿在游戏中自由选取不同的材料,自由操作,激发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游戏的真正主人。

一、幼儿是游戏内容的制定者

游戏的关键是自主性,幼儿决定玩什么,如何玩,并选择游戏伙伴。在没有外部因素限制的情况下,可以真正地放松,积极地投入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在探索中的主动性。一次,小班教师在观察建筑区幼儿游戏时,发现几个孩子对搭建缺乏兴趣,反而对投放的材料中的几辆汽车非常感兴趣。教师并没有强迫幼儿回到原来的游戏中去。而是首先分析原因,原有的材料单一,只是大型积木、积塑、汽车,投放的时间也较长,幼儿已没有新鲜感。这反映了目前的材料相对于这些幼儿没有难度。于是,教师在讲评游戏时,将观察到的现象讲给幼儿,启发他们开动脑筋,讨论怎样丰富建筑区的内容。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最后一致决定开一个汽车城。主题有了,许多孩子从家里拿来各式各样的汽车,教师与他们一起动手制作了路标、站牌、信号牌等。孩子们还在家长带领下到马路上,停车场去观察。在老师的指导下为汽车建车库、搭立交桥。幼儿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一个新的主题产生了,“汽车城”成了孩子们最爱玩的地方。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游戏活动的主题,就把旧有的自上而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主题选择方式,变成了自下而上的以儿童为中心的选择方式。让幼儿在这样的游戏中真正成为“主角”。这样的转变对教育者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观察和了解幼儿是教师的基本技能,有了观察分析的基础,才能提供给幼儿创造的机会,及时调整游戏活动目标。

二、幼儿是游戏规则的执行者

以往,教师总是处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制定的各种规则都是从主观出发,而忽略了幼儿的参与。殊不知,通过让幼儿参与制定规则,让遵守成为幼儿的自主行为,他们开始从“他律性”转向“自律性”。早入园的自由游戏时间,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来园,玩具怎么玩,怎么收都是问题。教师组织幼儿一起进行讨论,制订出统一的规则。讨论结果是小朋友可自选活动区,可换区角玩,玩完后把玩具送回原位并摆放整齐;听到音乐后要迅速收玩具。由于规则是幼儿一起讨论的结果,在实施过程中非常自觉,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规范行为表现出了很大的主动性。

三、幼儿是游戏材料的操作者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激励幼儿制作玩具。材料是为幼儿而创设的,幼儿是材料的准备者也是利用者。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确实对自己制作的玩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自己在玩耍过程中的自信感到满意。如幼儿在喝水时用小水杯打起了电话,教师发现后巧妙地引导幼儿玩起了音乐游戏“打电话”,可是没有电话怎么办呢?小朋友说:老师咱们做个电话吧!教师和小朋友一起找来了纸盒、胶水、彩色纸等,做起了小电话,当孩子们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电话,在游戏中尽情地表现时,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极点并保持时间较长,有克服困难的毅力,能主动去实现愿望。每一次成功和进步都离不开幼儿的个人经历。让孩子真正拥有游戏素材。

四、幼儿是游戏的主导者

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看,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积极与否,主要不是服从目标,而是来源于兴趣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即幼儿的学习活动主要由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因此我们在游戏活动中要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就必须了解和尊重幼儿学习的兴趣和需要。教师若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一定不难发现,幼儿有自己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教师的组织,游戏完全可以成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内容。

在麦当劳餐厅游戏中,有两个小朋友都想做售货员,而不愿意到后面做汉堡包。看着他们谁也不让谁的样子,教师原想介入,但转而又想,为什么不把问题交给幼儿去解决呢?于是,请来了餐厅经理,让他想办法。经理决定说:“你们两个比赛,谁优胜谁上岗,就比赛做汉堡包。”那两个幼儿没有异议。于是餐厅里面来了个小小的汉堡包大赛。两个幼儿都不甘示弱的“动起手来”。最后,获胜的那名幼儿被择优上岗。

游戏就是一面镜子,当孩子们全神贯注于游戏中时,他们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和对他人的态度都会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观察、适当地引导,相信孩子的能力,这也是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的体现。

五、幼儿是游戏的探索者

布鲁纳曾说过:通过发现而学习。《纲要》中强调在各类活动中,要把幼儿看作活动的主体,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并主动与伙伴交往。我们认为,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独立控制和自由活动的条件和机会。因此,在很多的时候,幼儿都是自己在学习、摸索和寻求答案。当老师意识到这一点时,他们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利用教师的“教”去引导幼儿主动的“学”。幼儿有了空间思考,是真正的头脑在动,而不是玩弄材料。

中班有个小朋友饭后擦嘴时发现,洗毛巾盆里的水用手一搅,就出现了一串串白泡泡,孩子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教师及时组织幼儿玩起了科学游戏“奇妙的泡泡”,游戏前准备了清水、洗涤灵水、肥皂水及各种小工具,孩子们都被吸引到了游戏中,动手展开了实验,他们这个试试、那里看看,比一比看谁造的泡泡多。后来,他们发现有一个碗里的水造不出泡泡,就带着疑问来请教老师。有的孩子凭借自己的经验说:“因为,这个碗里盛的不是肥皂水,是清水。”他说的到底对不对呢?很多孩子不能肯定。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个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愿望,调动了他们研究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一改以往将答案直接告诉幼儿的教育方式,而是准备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找答案。每个孩子提供三个碗,每桌投放水、肥皂、洗涤灵。孩子们自己配置。经过实验,孩子们自己总结发现,证实了清水是不能产生泡泡的,而且,肥皂、洗涤灵和水调配量不同,也影响泡泡的效果。在游戏活动当中,幼儿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才能真正地被他们理解和吸收。孩子们在游戏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真正达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目的。

总之,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游戏,是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最好方式。我们要把握游戏自主性和娱乐性的两个基本特征,给幼儿尽可能多的空间与时间,让幼儿尽情地玩耍,接触新事物,让幼儿的灵性得到充分运用、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孩子的主观素质,有效促进孩子的智力、情感和社会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规程》和《纲要》精神,进一步研究游戏在促进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探索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主动性,使幼儿一日生活游戏化,让幼儿在游戏中度过一个快乐、有益的童年。

参考文献

[1]玛丽·霍曼,伯纳德·班纳特等著,郝和平,周欣译.活动中的幼儿——幼儿认知发展课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尊重自主主人
主人有的我也有
弓的主人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我当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