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2019-11-19 06:28余玉娇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包块灌肠盆腔炎

余玉娇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门诊常见炎症性疾病,以下腹部坠胀抽痛、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为主要临床症状。目前临床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但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菌,导致病情反复,迁延难愈[1]。笔者运用针刺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10 月—2018 年10 月在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湿热瘀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33 例,年龄22~47 岁,平均(30.6±7.3)岁,病程4~28 个月,平均(14.7±2.5)个月。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审核。

1.2 诊断标准 慢性盆腔炎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8 版)[2]:有性生活史,有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妇科检查有宫颈举痛,伴或不伴有附件压痛,阴道B 超可见盆腔积液和包块。同时参照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标准(2015 年美国CDC 诊断标准)[3]最低标准:(1)宫颈举痛;(2)子宫压痛;(3)附件区压痛。妇科检查符合最低标准中的一条即可用药治疗。湿热瘀滞型中医症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相关标准:主症: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增多,色白或黄;兼次症:神疲乏力;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或伴经期延长;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涩。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以上诊断标准。(2)年龄在22~50 岁之间。(3)无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史。(4)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多次晕针史者;(2)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者;(3)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者;(4)有严重肝脏等脏器衰竭者、内分泌等代谢严重紊乱者;(5)1 年内有重大手术及放化疗史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针刺方法:患者仰卧。常规消毒患者腹部,取0.25mm×40mm 毫针(江苏省吴江市佳辰针灸器械有限公司)针刺,主穴为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次髎(双)、中髎(双)、膀胱俞(双)。白带多者加下风湿点(双)(外陵穴下5 分外5 分);下腹坠胀疼痛明显者加中极(双)、大赫(双)(中极旁开0.5 寸);腰骶不适明显者加关元俞(双)、小肠俞(双)、胞肓(双)。红外线灯照射30min 后出针。然后患者取俯卧位,针刺膀胱经背俞穴(双),平补平泻,得气1~2min后出针,隔日治疗1 次。灌肠方药:红藤、蒲公英、米仁、茯苓各20g,红花、路路通、醋延胡索、川芎各10g。白带量多者加土茯苓20g,苍术、苦参各15g;疼痛剧烈者加乳香、没药各10g;伴有乏力者加黄芪30g,炒党参20g,炒米仁30g。浓煎150mL/包,1 次1包,1 周治疗1 次。操作之前告知患者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具体方法:中药汤剂加温至40~41℃,注入灌肠包中。清洗并消毒肛周,取侧卧位,用石蜡油润滑插管口,向肛门插入16~18cm,10~20min 缓慢滴注完成。完成后保持原体位30~45min,确保药物能充分吸收。2 周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治疗期间宜清淡饮食。经期停止治疗。

2.2 观察标准(1)症状积分评分:选取慢性盆腔炎常见的症状: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带下异常。每1 个症状采用4 级评分法评分。下腹坠胀疼痛:无症状为0 分,按照轻中重程度分为2、4、6 分,其余两个症状为0、1、2、3 分,3 个症状评分相加,最高12 分。总分越高症状越严重。(2)阴道B 超检查:治疗前后检查阴道超声,对比检查中附件包块最大直径、盆腔积液最深值变化情况;(3)不良反应:治疗期间观察针刺治疗时有无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晕针反应,保留灌肠时应注意并询问患者有无腹痛、腹痛、腹泻等反应;(4)复发情况:症状缓解2 个月后,随访所有患者复发情况。复发率=随访时期复发例数/总随访例数×100%。

2.3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的相关疗效标准:显效:下腹坠胀疼痛、宫颈举痛等相关症状和体征显著缓解,分泌物检查正常,对比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程度超过2/3;有效:上述症状和体征有缓解,分泌物检查正常,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程度高于1/3;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缓解甚至恶化,分泌物检查复查后仍提示感染,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程度不到1/3。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数×100%。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治疗效果 治疗2 个疗程后,33 例湿热瘀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均有改善,显效率51.52%(17/33),有效率42.42%(14/33),无效率6.06%(2/33),总有效率为93.94%。

3.2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下腹坠胀、腰骶酸痛、带下异常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1)。见表1。

表1 湿热瘀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1 湿热瘀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3.3 治疗前后阴道B 超附件包块最大直径、盆腔积液最深值比较 治疗前阴道超声检查,炎症包块8例,盆腔积液14 例。经过2 个疗程的治疗后复查,患者盆腔积液、附件包块大小均有显著变化(P<0.05)。见表2。

表2 湿热瘀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阴超检查比较(cm,±s)

表2 湿热瘀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阴超检查比较(cm,±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4 不良反应评估 在针刺治疗期间,患者均无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不良表现;保留灌肠治疗期间,患者均无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表现。

3.5 复发情况评估 随访31 例,复发1 例,复发率3.23%。

4 讨论

慢性盆腔炎病程长,缠绵难愈,单一疗法疗效比较差[5]。中医认为“久病必虚”,在疲劳、产后等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时候容易受到邪气侵袭,因此在祛邪治疗同时,也应该扶助正气,共同促进疾病的愈合。

中药保留灌肠延长药物在直肠内的保留时间能够维持盆腔药物的高浓度环境,有利于改善血液运行促进炎症吸收。方中蒲公英、生米仁、茯苓清热利湿消肿,醋延胡索、红花活血止痛,红藤、路路通祛湿通络,生米仁、茯苓健脾以扶正,少佐红花、川芎辛温行气使湿、血动而不滞。诸药合用起到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扶助正气的功效。配合针刺疗法刺激腹部穴位,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加快气血流通,祛除邪气。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此四穴位于中焦,能调理中焦气机,行气活血,健脾利湿。经过综合医治后,本研究33 例患者中,显效17 例,有效14 例,总有效率达93.94%,大幅度地减轻病痛,改善阴道B 超检查中“附件包块、盆腔积液”,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综上所述,中药保留灌肠法与针刺疗法联合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盆腔炎疗效高,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复发率低。

猜你喜欢
包块灌肠盆腔炎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胎儿腹部囊性包块的产前超声诊断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慢性盆腔炎患者该如何保养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