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2019-11-19 06:28朱文刚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外科直肠癌腹腔镜

朱文刚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1]。腹腔镜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疼痛轻、出血少以及胃肠功能恢复快等特点[2-4]。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骨科以及胃肠外科等领域,取得良好效果[5-6]。本研究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术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 年8 月—2018 年8 月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107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3 例与观察组54 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7]中结直肠癌诊断标准,且均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者;(2)患者年龄≥24 岁且≤75 岁;(3)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合并胃癌、肺癌等恶性肿瘤;(2)发生全身远处转移者;(3)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4)精神疾病者。

1.3 方 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干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见表1。

1.4 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2)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机体功能恢复情况;(3)分别于术前、术后1、3 天抽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3mL,分离血清,放置于-20℃下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4)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于术前和术后3 个月按照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进行评价,分为5 级评分,包括26 个项目,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8]。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处理方法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53 例中,男34 例,女19 例;年龄27~72 岁,平均(56.83±4.62)岁;平均体质指数(BMI)(22.94±1.73)kg/m2;手术类型:结肠癌切除术20 例,直肠癌切除术33 例;病理类型:腺癌38 例,黏液腺癌15 例;临床分期:I 期14 例,II 期25 例,III 期14 例。观察组54 例中,男38 例,女16 例;年龄24~75 岁,平均(57.38±3.74)岁;平均BMI(23.24±2.29)kg/m2;手术类型:结肠癌切除术22 例,直肠癌切除术32 例;病理类型:腺癌40 例,粘液腺癌14 例;临床分期:I 期16 例,II期26 例,III 期1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注: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干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

2.3 两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以及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血清TNF-α 和IL-6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天血清TNF-α 和IL-6 水平较术前升高,而术后3天较术后1 天降低;观察组术后1、3 天血清TNF-α和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P 均<0.05),见表4。

表3 两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h,±s)

表3 两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h,±s)

注: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干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

2.5 两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3 个月WHOQOL-BREF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WHO QOL-BREF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个月WHOQOL-BREF 评分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 个月WHOQOL-BREF 评分高于对照组(P 均<0.05),见表5。

3 讨论

加速康复外科核心是围手术期采用优化的、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措施,以达到减少或降低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反应而使患者获得加速康复的目的[9-10]。与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不同,加速康复外科将麻醉学、疼痛控制、营养支持、患者心理调整及外科手术等方面的新技术与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相结合,通过把不同的医疗干预措施进行整合运用,从而加快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最终改善患者的临床终点[11-13]。本研究表明,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加速康复外科可缩短住院时间;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快于对照组,提示加速康复外科可加快术后机体功能恢复;观察组术后3 个月WHOQOL-BREF 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加速康复外科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表4 两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比较(ng/mL,±s)

表4 两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比较(ng/mL,±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与同组术后1 天比较,△P<0.05;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介素-6;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干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

表5 两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WHOQOL-BREF 评分比较(分,±s)

表5 两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WHOQOL-BREF 评分比较(分,±s)

注:WHOQOL-BREF: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干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

TNF-α 和IL-6 是评价炎症状态的重要指标,术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NF-α 和IL-6 水平会明显升高[14]。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术后1 天、3 天血清TNF-α和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加速康复外科对术后炎症反应影响小。

综上所述,加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维持患者术后炎症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外科直肠癌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