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2019-11-19 08:41余辉辉
新课程·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参与意识体育锻炼高中生

余辉辉

摘 要:高中生体育锻炼的观念意识薄弱,给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根据《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对高中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和生理、心理、情感等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实际课堂教学经验,寻求合理有效的应对方法和手段,从多个方面来培养高中生的体育参与意识,为他们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体育锻炼;参与意识

一、前言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背景之下,学校体育教育不但要求学生有强健的体魄,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参与意识,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观念。但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现在高中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甚至有部分学生直接表示他们喜欢体育课却不喜欢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本文通过对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寻找出影响高中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因素,结合实际课堂教学经验,研究高中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途径,供学校体育工作者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将笔者所在区高中分为普高和职高两类,共计12所学校。从两类学校中各随机抽取两所,每所学校再随机抽取100名学生(男生50人,女生50人),共计400名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另外还对体育组组长、教练员、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学术期刊、中国知网等各大数据库收集的大量关于培养学生运动参与方面的资料,并对笔者所在区域各高中学校学生运动参与情况进行调查,为系统、准确地分析影响高中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归因做了充分的准备,并提出培养高中生体育参与意识的方法和建议。

(2)访谈法

本文分别对笔者12所学校的体育组组长、体育教师、运动员、班主任及相关专家共80人进行了访谈,通过记录、录音等形式对影响高中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因素进行罗列、分析和建议。

(3)数据统计法

本文通过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主要采用Excel软件进行归纳、统计,并分析得出结论。

(4)问卷调查法

本文借鉴有关专家的调查问卷设计,并征询相关专家和老师后,根据信、效度符合问卷制订相关要求的,制订一份针对《影响高中生体育参与因素的调查问卷》。为了提高问卷回收率,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笔者本人当面发放方式。共发出536份调查问卷,回收512份,其中有效问卷502份,无效问卷34份。

由表2可以看出,体育组组长和教练员的问卷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均为100%;学生问卷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25%和93.25%;学生、家长问卷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和93%。依据巴比的观点:“回收率在50%以上为适当,回收率在60%以上为好,回收率在70%以上为非常好[1]。”因此,本文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符合社會调查研究的要求。

三、影响高中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因素

本文研究的体育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会逐步提高,慢慢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让体育锻炼成为生活中的组成部分。作为体育教学领域的体育参与,是指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从思想上认识并接受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健康的思想,并身体力行投入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锻炼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和实践。体育参与意识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级和完善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直接决定了高中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2]。因此有效分析影响高中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因素,是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笔者从随机抽取的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问卷中概括和总结了影响高中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内因和外因,并对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1.外因

外因主要是指外部环境对个体思维、行动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笔者根据调查和归纳主要从社会、家庭、学校及教师教学行为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社会因素影响

虽然我国正在积极地开展素质教育工作,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育环境中的名利气息氛围依旧较重,社会各界对学生的评判几乎倾向一边。似乎只有“考名校”“拿高分”才能够得到家长夸奖,才能得到社会各界人士认可,这种“功利性浓厚”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意识已经在学生心中和家长心中根深蒂固,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彻底转变。

(2)家庭因素影响

家庭是学生的第二学校,而家长则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态度、体育参与等各项行为意识都离不开家长的引导。家长和家庭成员对体育锻炼、体育参与所持有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广大学生的思维意识[3]。但是据调查来看,很多家长本身的体育锻炼意识就不高,就算是对学生开展体育锻炼都持有支持态度,但也很少有家长能够自己践行“每日锻炼一小时”来言传身教了。

(3)学校因素影响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的影响力最为深刻。教师对体育的态度和认知,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如果教师对体育科目认识得不够到位,便会造成学生也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现实生活中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学考、选考三重压力,很多教师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时间,往往会占用体育课,或取消课外体育锻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体育课不重要”。

(4)教师教学手段因素

直白点讲,体育老师是学生体育的参与意识最直接的影响人之一。如果老师的课堂教学都是千篇一律,一个百米跑从小学跑到高中,单一且缺乏活力的体育教学模式,就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和厌倦,难以激发他们内在的体育锻炼意识和潜力。

2.内因

内因主要是指个体自己的认知水平、年龄、个性等方面的因素对个体思维、行动的影响,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笔者主要从生理、心理、情感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生理因素

高中生已经全面进入了身体发育的成熟期,成年人的特征也初步凸显。不同学生生理发育的特征不同,他们体育参与的兴趣度也不同。对生理发育较好的男生来说更加热爱参与体育锻炼,而身体发育相对较缓或较差、身体较为肥胖或过于瘦小的男生来说,往往会对自身的体育锻炼能力上产生极大的不自信心理[4];而女生因为胸部的发育和生理期等问题,会让她们感到在体育锻炼中有诸多不便,甚至对体育活动直接产生排斥的心理。

(2)心理因素

从客观上来讲,高中生的心理年龄相对落后于自身的实际年龄。体育锻炼不仅锻炼的是学生的身体,更是对学生耐力的考验和情感的陶冶,但是正值青春期的高中生持久性相对较低,思想容易涣散,就算参与体育锻炼也很难坚持到底。心理成熟度对高中生体育课参与意识有着强烈的影响,思想越成熟的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越高,相反思想成熟较欠缺的学生则会认为,参与体育课是小学生才做的,从而对参与体育运动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抵触。

(3)情感因素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但由于性别、成熟差异和潜能外现的时间不同,他们在认知水平的发展上表现得很不一致,且目标不明确,情感波动和性格差异都较大。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了解得不多,对体育锻炼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得也比较有限,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不足,不能支撑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就像有很多学生因为一时兴起到运动场上酣畅淋漓地锻炼,却不能长久坚持培养起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培养高中生体育参与意识的途径

笔者根据调查和分析,清晰地罗列出影响高中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内外因素,在课堂教学和体育运动训练中,有意识地关注这些方面的问题,经过研究和调整,总结如下:

1.强化落实全民运动

想要切实调动学生对体育课堂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只有积极地在社会范围、家庭范围、学校范围中全面落实“阳光体育”“全民体育”的政策,才能切实让广大师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自主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魅力[5]。政府部门要强化各个区域的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宣传全民体育锻炼的相关内容。家长要注重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发展,鼓励孩子们到绿茵场上去奔跑,用身体来感受体育锻炼带给他们的能量。学校要不断完善体育锻炼设施,保障广大学生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场地,全校动员“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学习两不误向”,提高学生的运动素养。

2.搭建运动参与平台

在“阳光体育运动”政策带动之下,学校可以将全民体育锻炼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6],鼓励学生去参与“社区三人篮球赛”“区级啦啦队比赛”“市级马拉松”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体育比赛中,展现出自身的价值,为学校、为自己带来荣光。学校层面需积极开发出结合本校自身特点的体育教学特色,通过运动会、健身操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来增强学生的体魄和气质,激发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

3.完善学业评价制度

体育教学是一个外显性非常明显的活动,学生知不知道、会不会做、做得对还是错都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课堂中的学练实况,及时给予帮助和纠正。因此学校的学业评价体系要不断完善,把体现体育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进行整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加强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学习评价。只有公平、全面的学业评价制度才能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充分展现自己,体验学习过程中成功的乐趣和喜悦。

4.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生相比初中生、小学生来说,情绪更加难以带动,不易控制。通过实践表明,良好的课堂体验,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增强下一次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所以体育课堂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更加丰富、有内容、有魅力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广大学生的课堂参与潜力。将当前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街舞、爵士、交际舞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成功案例演示”的形式,让已经学会此种舞蹈的学生进行演示。这就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功的体育课堂体验,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体验体育锻炼的快乐。

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手段,能最大限度激发广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如:健美操模块教学中通过班级与班级对抗的形式,开展“健美操比拼”,倡导学生在健美操内容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看哪个班级最有创意、最有体育艺术气息,并颁发荣誉证书等奖励。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出团队抗争、团队比拼的情境,通过积极的引导和鼓励,让广大学生积极地融入不同的情境中,能真正践行体育教学中“创新、创意”的思想内容,在增强学生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7]。

5.大力开发校本教材

为了让学生更乐于上体育课,更喜欢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要保证“开齐、上足、教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坚持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学校要从学生需求开设校本课程,关注到个体差异性,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采用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性;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学习;要积极营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驾驭知识的情感态度。

6.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是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前提条件,不同的学校可根据各自的特点和周边的环境,合理规划,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体育场地,让学生参与安全、适宜的体育活动;充分利用空场地安装多个篮球架,因地制宜设计自然地形跑道,来增加练习次数和合理安排课的密度;同时对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适时的改造,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率。充分利用和合理布置学校运动场,给学生提供完备的运动设施,也是调动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学生积极的运动参与意识是保障体育课堂教学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影响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因素众多,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和协助,共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在社会深入践行“全民体育”、在学校深入开展“阳光体育”的同时,积极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倡议[8]。教师和家长也应该积极认识到体育对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和鼓励,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收到正确的体育锻炼观。体育教师也要积极地转变传统体育教学的手段,将情境教学以及成功体验教学的内容,融入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为他们今后的幸福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忠恒.社会调查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郑颖慧.浅谈大学生运动参与意识[J].运动,2009(2):123-124.

[3]王敏.高中体育教学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J].体育时空,2013(24).

[4]余剑飞.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1).

[5]王宝刚.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1(5).

[6]邵伟德,刘忠武,李启迪.体育教学目标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9):96-101.

[7]劉向红.发现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3).

[8]李小京,李冉.济南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行机制分析[J].科技信息,2011(16):674-676.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参与意识体育锻炼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数学课教学中学生良好参与意识的培养
浅议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学习法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