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投贷联动业务发展实践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2019-11-19 01:39卢文华
新财经 2019年19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

卢文华

[摘 要]在经历了起步探索、试点实施阶段后,我国投贷联动业务进入了稳妥推进阶段,随着科创板成功开板,业务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从发展实践看,内部投贷联动和外部投贷联动是投贷联动的主要业务模式,纵深发展空间受限、风险分担机制暂未完全建立、业务操作层面受到限制等是投贷联动面临的主要困境。与之相比,硅谷银行持续多年通过投贷联动专注服务科创企业实现高增长和高盈利,在行业选择、服务体系和业务模式方面已形成较为明显的特征,值得学习和借鉴。对此,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贷联动业务应保持战略发展定力、深度挖掘拟进入行业、借力第三方股权投资机构、打造符合科创企业特征的风险防控机制等。

[关键词]硅谷银行;投贷联动;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33

随着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成功开板交易,科创企业的发展及其融资问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作为中小企业中最具活力与发展潜力的群体,科创企业既具有“四高四新”“四高四新”指高技术、高成长、高风险、高收益,新行业、新技术、新市场、新团队。的独特性,也具有管理不规范、发展前景不确定等中小企业存在的共性特征,科创企业金融需求与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供给之间不协调、不匹配的矛盾仍然存在、有待破解。作为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的推出既有利于引导社会资本缓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也为投贷联动提供了发展空间。

1 我国投贷联动发展概况

与传统业务相比,投贷联动主要服务对象为科创企业,通过持有股权、期权等多种方式有效覆盖信贷风险,平衡好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跨越了商业银行与科创企业的鸿沟,是一种顺时应势的金融创新,既有利于增加金融供给总量,顺应经济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要求,又有利于优化金融供给结构,顺应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导向,还有利于提升自身综合化经营能力,适应高质量发展、实现综合化经营的内在需求。

1.1 投贷联动发展阶段

一是起步探索阶段。2009年,在国开行获得股权投资牌照后,一些股份制行凭借自身较强的综合实力和内部投资平台开始试水投贷联动业务,如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2015年3月,《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在相关政策支持下,部分商业银行加快了探索步伐。

二是试点实施阶段。为强化对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2016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投贷联动,之后,相关监管部门逐步放松监管政策,《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试点银行积极行动,纷纷发力布局投贷联动业务。

三是稳妥推进阶段。随着双创新势态的推进,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投贷联动的政策支持力度,2017年3月至9月,《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導意见》《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等文件陆续出台,鼓励探索多样化的投贷联动业务,除了试点银行,部分商业银行把投贷联动业务提高到差异化发展的战略高度。

1.2 投贷联动发展模式

1.2.1 内部投贷联动模式

一是境内设立股权投资公司。根据《指导意见》规定,试点银行应采取股贷分离的方式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建立风险隔离机制,避免风险传染与扩散。如图1所示,试点银行在境内设立专门的投资子公司负责股权投资,专职信贷投放机构负责发放贷款[1]。

二是境外设立股权投资公司。为了布局股权投资领域、实现综合化经营,部分实力较强的商业银行选择在境外设立全资子公司,以规避监管的有关限制,如以工行、建行为代表的五大行,以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为代表的部分股份制银行等。如图2所示,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海外全资子公司,之后,全资子公司在境内设立直投子公司,开展股权投资相关业务,然后再由境内直投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分支机构实现业务联动。

1.2.2 外部投贷联动模式

一是投贷联盟。当前,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与第三方股权投资机构合作,在筛选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可以与第三方股权投资机构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商业银行既可以推荐优质企业给股权投资机构,也可以针对股权投资机构已经投资且符合商业银行信贷准入标准的企业给予一定融资支持,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与目标客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其提供顾问服务、IPO配套、资金托管与结算等一站式服务,如图3所示。

二是选择权贷款。选择权贷款,是指商业银行为目标企业提供“贷款+选择权”的全方位融资服务,双方在签署贷款协议时,可把部分贷款作价转换为股权期权且由第三方股权投资机构持有,在目标客户实现股权增值后,股权投资机构对这部分股权进行抛售处理,按商业银行与第三方股权投资机构的约定来对这部分收益分成,如目标客户出现经营不善、IPO失败等情况,商业银行也可选择放弃认股权,仅获得约定的利息回报,如图4所示。

三是设立股权投资基金。除了第三方股权投资机构,商业银行不断加强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的合作,共同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布局股权投资领域。如图5所示,作为优先级的商业银行与作为劣后级的其他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基金,通过基金投资目标客户。

1.3 投贷联动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是审慎的试点政策限制了业务纵深发展空间。在金融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相关政策支持力度有所减弱,截至目前,试点银行向监管部门递交的投贷联动试点方案尚未批复,设立投资功能子公司的申请也尚未批准,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试点银行发力投贷联动业务的信心,通过投资子公司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模式较难落地实施。与此同时,出于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和安全的考虑,监管层也明确表态,首批投贷联动试点正在进行基础性准备,暂时不会考虑扩大试点范围。当前,试点银行纷纷采取其他模式开展投贷联动业务,业务规模相对较小,业务发展空间暂未充分挖掘与运用。

二是风险分担机制暂未完全建立。以投资收益抵补信贷风险的投贷联动不仅跨越了贷款业务和投资业务,还跨越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这就决定了业务在开展过程中面临着复杂度高、关联程度强、期限长等风险,其中,法律风险和投资风险是两大主要风险。尽管各方参与主体都在积极构建相应的风险分担机制,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风险分担机制仍未完全建立起来。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对投贷联动业务的风险补偿意愿不足、财政资金先期代偿机制暂未建立。对于兼具高风险和高收益于一身的投贷联动业务而言,财政资金先期代偿机制有助于缩短贷款风险补偿周期、及时化解贷款损失,调动各方主体积极开展和参与投贷联动业务,但是目前该机制仍未建立,“定心丸”效用没有发挥出来。

三是投貸联动业务在操作层面受到诸多限制。一方面,投贷联动业务有可能占用较多风险资本,影响商业银行业务开展的积极性。考虑到监管部门提出的并表管理要求,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投贷联动业务中股权投资风险权重可能按400%或1250%计算,进而加大资本压力;另一方面,科创企业违约概率较高,在开展投贷联动业务之前,商业银行需进一步明确坏账处理、风险准备计提、拨备覆盖等问题,然而,目前监管部门仍未给予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在业务开展中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2 美国硅谷银行投贷联动发展实践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硅谷银行敏锐地捕捉到业务发展机遇,与渣打银行、美国银行重点服务成熟企业不同,硅谷银行把目标客户定位为发展潜力较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年,美国硅谷银行组建了硅谷资本,以直接投资或基金方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股权投资。2005年,美国硅谷银行旗下包括SVB银行、SVB私行、SVB国际、SVB资本及SVB分析,成为一家金融控股集团,为身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科技型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2009年,美国硅谷银行把服务范围扩展至中国科技型企业,与上海杨浦区合作,成立了上海办事处。2011年,与浦发银行联合建立浦发硅谷银行,专注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

2.1 投贷联动行业选择

顺应硅谷地区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的趋势,硅谷银行创新性把服务对象瞄准科技企业,推出投贷联动业务,业务开展30余年来,发展成效明显。目前,美国50%以上科技企业均已成为硅谷银行合作客户,通过为这些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实现了双赢,科技企业得到资金支持,硅谷银行则分享了超额溢价收益。

从营业贷款行业结构看,美国硅谷银行重点支持软件及互联网、硬件、生命科学、高端红酒等领域的企业,如图6所示。为了深耕重点行研,硅谷银行组建了专门的行业研究团队,目前,硅谷银行在专注的垂直行业里,市场占有率达到80%左右。

2.2 投贷联动服务体系

2.2.1 产品体系

基于30余年服务科创企业的经验和数据积累,硅谷银行对科创企业的发展周期、资金需求、业务指标、风险类型等形成了系统化且全面深入的了解,立足科创企业特有的成长路径,进行了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分类:对于产品处于研发阶段、只有少量销售收入、面临持续融资风险的创业初期企业,硅谷银行以提供中长期创业贷款为主;对于产品已引入市场、产生一定销售收入、面临一定商业风险的成长型科创企业,硅谷银行主要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和闲置资金管理;对于产品在全球推出、产生较大规模销售收入、拥有专业管理团队的成熟期企业,硅谷银行提供包括财务管理、现金管理在内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同时,对于综合评分较高的科创企业,硅谷银行会依托硅谷资本进行股权直投;对于风险较高的科创企业,硅谷银行会提供认股期权贷款,认股权不超过目标公司股权的1%,投资金额不超过400万美元;对于创投机构已经投资的科创企业,硅谷银行会与股权投资机构合作,通过设立产业基金对目标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2.2.2 授信管理架构

为迅速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硅谷银行重塑了授信管理方式,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型的管理架构,金字塔底部属于执行操作层,由两名高级主管组成,分别负责营销与客户关系维护、部分信贷决策;金字塔中部为决策层,分为九大部分,80%的信贷决策直接在该层做出;金字塔顶部是总部高级信用委员会,只参与高于通常风险水平与超过常规规模的两类信贷决策。

2.3 投贷联动模式

在30余年的发展中,美国硅谷银行逐步探索形成了股权直投、认期股权贷款、与风险投资机构合作设立产业基金三种业务模式,其中,美国硅谷银行十分重视与VC/PE合作,不仅有利于真实、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还能有效控制风险。

2.3.1 股权直投模式

作为一个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为了防控风险,硅谷银行实行风险隔离,负责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为创投基金提供金融服务,硅谷资本则负责提供风险投资服务。在为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美国硅谷银行会充分考虑科技企业专利技术多、固定资产少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抵质押方式,确保贷款资金尽快到位,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对于综合评分较高、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硅谷资本会直接持股,如图7所示。

2.3.2 认股期权贷款模式

对风险水平较高的科技创新企业,硅谷银行提供认股期权贷款,即在给科创企业提供一年期的信用额度或2~3年的定期贷款的同时,要求其中部分贷款作价转为认购选择权,通常不超过公司股权的1%,如图8所示。通过认股期权贷款,硅谷银行不仅可以覆盖贷款部分的风险,也可以更好地维护客户关系。根据业务实践经验,硅谷银行认为,信贷风险与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经济发展上行时,银行面临2%的坏账风险;经济发展下行时,坏账风险高达10%,如果以10年为一个经济周期,即使经济发展上行大于下行,银行仍将面临2.5%的平均年贷款损失。基于此,在开展认股权证模式的投贷联动时,硅谷银行平均一年认股权证收益达到1%、2%或2.5%,坏账损失减去认股权证收益后的比率只有1.5%、0.5%或者为0[2]。对此,为了确保收益覆盖和抵补风险,硅谷银行倾向于持有5~7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认股权证来抵补坏账风险。

2.3.3 设立产业基金模式

第三方投资机构既是美国硅谷银行的重要客户,也是重要的合作伙伴。重视与第三方投资机构合作、建立紧密的双赢关系,是美国硅谷银行投贷联动业务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实践中,美国硅谷银行业务开展方式较为灵活,既会直接为第三方投资机构提供贷款,也会双方合作共同设立产业基金,由产业基金进行股权投资。通过这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风险,也可以加强与股份投资机构的合作,建立更加稳固持久的关系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开展深层次的合作,进而形成一个良性的投贷联动业务发展闭环,如图9所示。从近年来的数据看,硅谷银行投放给PE/VC机构的贷款规模呈上升趋势,已经超过硅谷银行贷款规模的一半以上。

2.4 投贷联动成效

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和积累,美國硅谷银行投贷联动业务成效显著,在服务科创企业领域已形成一定品牌效应,总资产从2007年的488.8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346.46亿元,2014年总资产同比增速达到49.48%。净利润从2007年的9.0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2.05亿美元,2010年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91.77%。在专注的软件及互联网、硬件、生命科学、高端红酒等垂直行业里,市场占有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从收入结构来看,利息收入是美国硅谷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近三年,利息净收入分别为65.35亿元、79.81亿元、92.81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9.37%、72.3%、74.53%。其因为在于科创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较为强烈,利率敏感程度相对较低,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美国硅谷银行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为其提供了较大的获利空间。

从人均净利润来看,美国硅谷银行的人均净利润远高于富国银行、花旗银行、美国银行、JP摩根,且一直处于增长态势。美国硅谷银行人均净利润从2008年的43.2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131.46万元,是富国银行、美国银行、JP摩根的2倍,与之相比,其他三家银行的人均净利润较低,且处于下降趋势,2017年花旗银行的人均净利润仅为21.25亿元。

从ROE看,美国硅谷银行ROE 水平略低于富国银行,整体表现较为平稳,呈增长态势。2017年美国硅谷银行ROE为12.54%,富国银行、美国银行、JP摩根的ROE分别为10.91%、6.83%、9.59%。同时,从五家银行近十年的ROE走势来看,科创企业体量小、敏感性强,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2008年,与其他四家银行相比,美国硅谷银行受到的冲击较为明显,表现为ROE急剧下滑,从2008年的9.44%下降为2009年的4.54%,之后,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美国硅谷银行ROE反弹向好,整体好于花旗银行、美国银行和JP摩根。

从不良率来看,目标客户的高风险性并不意味着业务的高不良率,关键在于有效的风控体系。从硅谷银行的资产质量来看,明显好于富国银行、美国银行和JP摩根。受到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美国硅谷银行不良率为1.9%,除此之外,大部分时期硅谷银行的不良率在1%以下,处于较低水平,体现了其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

3 国内外商业银行投贷联动的对比及启示

3.1 对比

与业务起步较早、发展模式相对成熟的美国硅谷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时间较短,在战略专注度、业务模式、风险控制、人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不同监管环境赋予了不同发展空间。面对英德日金融自由化的竞争压力,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出台,标志着美国金融分业经营的结束、混业经营的正式开启。与美国金融监管“先分业后混业”不同,我国金融监管经历了“先混业后分业”的过程。1993年年底,《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我国金融机构结束混业经营,正式实行分业经营,且形成了以“一行三会”为主导的监管格局。2018年3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出台,我国金融监管体系进入了以“一委一行两会”为主导的综合监管新阶段。对商业银行而言,不同的监管环境,给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赋予了不同的发展空间。正是因为美国实行混业经营体制,使得美国硅谷银行在开展投贷联动业务时,既可以借助旗下硅谷银行资本采用股权直投模式,也可以通过参股VC/PE机构组成利益联盟采用选择权贷款模式,不仅业务模式更加多元、灵活,同时在防控风险措施上也更加丰富。与之相比,分业经营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空间有待提升,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但是总体而言,投贷联动制度设计略显谨慎,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二是不同战略专注度造就不同竞争力。美国硅谷银行专注投贷联动业务的定力远超过国内商业银行。在客户选择上,1990年,美国硅谷银行把受风险投资支持且没有上市的美国高科技公司作为主要目标客户,此后,三十余年来,美国硅谷银行深耕科创领域,深度结合科创企业的发展特征和不同发展阶段,在融资产品、组织结构、审批效率、风险控制等方面不断改革和完善,为目标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较好地实现了双赢。 在行业选择上,美股硅谷银行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标准,多年来持续深耕软件及互联网、生命科学等领域,而非盲目涉足所有行业。在高度的战略专注下,美股硅谷银行经营质效高、特色鲜明,在美国新兴科技领域具有较强的品牌效应。与之相比,尽管我国商业银行明确提出服务小微企业,且开发专门服务体系和产品体系已有十余年时间,但真正聚焦科创企业、开展科技金融的时间较短。大部分商业银行只是把小微企业中的部分优质企业作为主要目标客户,对于科创型企业,部分商业银行仍有所顾虑,在行业选择上也较为多元,缺乏行业专注度。尽管有的商业银行明确提出发展科技金融,力求打造科技金融特色业务,但从实践来看,发展质效有待提升。

三是不同业务模式导致不同业务规模。美国硅谷银行开展投贷联动的业务模式非常明确,对于综合评分较高、发展前景较好的科技企业,硅谷银行通过旗下硅谷资本直接股权投资;对于风险较高、发展前景较好的科技企业,硅谷银行在提供债权融资的同时并要求少量的公司股权认购选择权;对于风险高、发展前景不确定的科技企业,为了分担风险,硅谷银行会与风投机构合作,通过为风投机构提供债权融资的方式或者与风投机构发起设立产业基金的方式,为科技企业提供“股权+债权”服务。在此基础上,硅谷银行与科技企业、风投机构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不仅有利于硅谷银行发展潜在的客户,也有利于与风投机构实现信息共享。与之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与风险投资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较为简单。尽管大多数商业银行也重视与VC/PE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探索投贷联盟方式开展投贷联动业务,但从实践中来看,由于两者之间的风险偏好、利益诉求不同,双方合作层次较为粗浅,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深层次合作,合作模式和效果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

四是不同风险控制方式形成不同的发展意愿。科创企业既具有“四高四新” 的独特性,也具有管理不规范、发展前景不确定等中小企业存在的共性特征,商业银行在为其提供金融服务时,既不能简单套用传统行业的风控模型,也不能单纯套用小微企业的风控体系,如何有效防控风险成为影响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的重要因素。但是,科创企业的高风险并不一定意味着投贷联动业务的高风险,有效的风控体系是业务发展质效的关键。从美国硅谷银行的资产质量来看,大部分时期美国硅谷银行不良率维持在1%以下,明显好于富国银行、美国银行、JP摩根。其主要风控措施包括:建立了符合科创企业特征的风险评估体系,且经过30余年市场检验;采用业务隔离、组合投资和联合投资等多种方式;深耕行业,且每个行业配备专业团队以最大程度减少信息不对称;与第三方投资机构建立持续稳固的合作关系等。风险的可控性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意愿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当前防控化解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不断改善资产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从实践来看,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贷联动业务时风险防控方式较为单一,没有真正建立符合科创企业特征的风险评估体系,与风险投资机构合作时,风险分担机制较难设定。

3.2 启示

一是注重保持战略发展定力。科创企业兼具高风险和高收入于一身,在投贷联动业务开展中,要实现风险和收益相当,收益递补风险,探索出有效的业务模式、风控模式和盈利模式,对商业银行既是考验也是挑战,需要一定的风险容忍机制和战略发展定力。硅谷银行虽然是投贷联动业务发展的成功典范,但它的发展也经历了波折,并始终保持了战略发展专注力。硅谷银行经过早期起步探索之后,明确提出“硅谷银行是为硅谷服务的银行”,并将这一发展战略坚持了30余年之久,把硅谷银行的服务对象定位于科技型企业,尤其是新设立或是中小企业,并不断开发针对创新型企业贷款的新产品,重设组织管理架构,实现专业化经营,形成难以复制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是注重深度挖掘拟进入行业。特定的服务对象决定了投贷联动具有其独特的业务特性。美国硅谷银行之所以能保持30年余来的经营活力和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对拟进入的行业和拟服务的企业进行深度了解和挖掘,只有在该领域做深做透,才能精准把握每一个风险点,保持独特的风险识别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硅谷银行已经成为“股权+债权”投资的成功典范,核心在于其术业专攻的专业经营理念,长期坚持专注于自己熟悉、掌握行业特点的风险投资行业、生命科学行业、高科技行业、高端葡萄酒行业四大行业,而其他高利润的以汽车行业、房地产行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则不涉足。

三是注重借力风险投资机构。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与第三方股权投资机构之间不是零合关系,而应该是竞合关系、双赢关系。通过与第三方股权投资机构合作,商业银行不仅可以积累股权投资经验,还可以借力创投机构在该领域的专业性和敏感性有效降低信用风险。同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向第三方股权投资机构提供贷款,再由其进行股权投资,不仅可以积累客户,也可以缓释风险。硅谷银行坚持打造互助共生的创投生态系统,通过设计专门产品、合作模式实现与风投机构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把股权投资与债权投资有效融合起来,已成为一套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操作流程与体系。

四是注重打造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风险防控是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关键环节,既是重点问题,更是难点问题。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对商业银行的风控机制提出了较高的挑战和要求。商业银行应基于科创企业的阶段和特征,充分借助金融科技技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估、风险分担、风险控制、风险隔离、投资退出、风险退出机制等。经过多年的摸索,目前,硅谷银行已通过建立一套符合科创企业特征的风险评估体系、风险隔离、风险识别、风险预警等,能够较好识别和应对风险,不良贷款率整体维持在1%以下。

五是注重提升项目团队的专业性。专业人才队伍是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重要支撑。商业银行不仅需要金融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还需要吸收培养创投专家,以及拟投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能够准确把握行业定位、企业定位、投资和退出时机定位。硅谷银行针对所投行业组建了专门的项目团队,招募了众多高新技术领域工作过的工程师、员工,以及有创投机构工作经验的投资人员,不仅能够有效甄别、评估科创企业,还能为项目投資时机的决策提供重要支持,在有效控制信用风险的同时,还创造了17.5%的高资产回报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EB/OL].(2016-04-23).http://www.gov.cn/xinwen/2016-04/23/conte-nt_5067181.htm.

[2] 蒋德.学硅谷银行做投贷联动[J].金融电子化,2016(8).

[3]王洪靖.浅析硅谷银行模式对我国科技银行发展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9(4).

[4]李超,翟新荣.硅谷银行的经验与启示[J].银行家,2019(3).

[5]王景荣.从硅谷银行经营模式看我国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策略[J].北方金融,2017(9).

[6]雷海波,董树功.硅谷银行有多远——论我国科技银行的实践与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 2017(8).

[7]方茹.基于硅谷银行模式下的科技银行发展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7(6).

[8]陈游.硅谷银行投贷联动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西南金融, 2017(4).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迎来发展新契机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关于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国有商业银行软件开发项目组合风险管理模型探索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