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探讨

2019-11-22 10:46贾涵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设计风格现代建筑本土化

贾涵

摘 要:在文化意识持续强化的背景下,建筑风格与人文环境逐渐实现有机结合。建筑设计风格可以充分呈现某一区域的风土人情及审美观念,进而使所处地区的特色历史背景及文化底蕴被集中反映。当前阶段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民众追求差异化以及个性化的理念不断加剧,建筑作为现代城市的全新标志备受关注和重视,推进了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并将原有建筑设计风格作为基础提升了与地方特色结合的深度与广度。鉴于此,文章主要就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展开探究,希望可给予现代建筑设计实践更多的参考方向或者建议。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阳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研究”(QN2017042)研究成果。

一、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在近些年来受到国外先进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逐渐起步。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建筑设计起源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并通过地域主义建筑设计风格就本土文化进行呈现。欧洲是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主要起源地,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传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建筑风格传播至美国并得到快速发展,一度攀升至设计顶峰,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向国际主义建筑风格进行演變。

二十世纪中期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出现地域主义建筑设计风格这一重要分支,该分支逐渐兴起和发展。早期地域主义建筑风格具有停留在简单模仿层面的基本特征,其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就当地传统建筑风格进行模仿或者套用,与现阶段我国流行的仿古建筑设计理念十分类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正式提出了批判地域主义建筑设计风格,由此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水平大幅度提升,推动了地域主义建筑设计风格的进一步发展。批判地域主义建筑风格可在给予地域元素最大限度保护的同时摒弃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趋同化设计趋势,并将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中具有进步特性的思想和设计手段等进行完整保留。自此,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并且于世界范围内出现不同的诠释和应用景象,我国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对其进行确立和应用。

芬兰建筑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利用本地木材与其他材料的完美结合对玛利亚别墅进行设计和建造,其中就人性与自然建筑设计风格进行巧妙的融合和营造,并通过未经修饰的树枝与曲线雨棚促使建筑整体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提升建筑个性的同时更显自由和活泼。丹麦著名设计师约恩·乌松所设计的悉尼歌剧院则将人类对自然虔诚以及热爱的态度进行体现。日本建筑设计师将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和民族意识进行有机融合,推动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的同时保护本土文化和地域传统,不仅使日本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核心被凸显,而且于日本现代建筑设计风格地域理念拓展和延深方面均可发挥积极意义。代代木体育馆、光之教堂等都将建筑与自然进行有机融合,而且又对本土文化进行兼顾。亚洲其他国家也不乏各类结合本地地理条件、历史文化以及环境气候的建筑设计实践。

美洲的历史文化底蕴相比亚洲以及欧洲比较浅显,但是其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性的地域主义建筑设计风格,其不仅体现了乡土主义、田园学派的兴起,而且其自然环境、建筑空间及人文理念的融合度非常高。西方国家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方面所取得的各项成就,于我国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给予良好参考。

二、开展现代建筑设计始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开展现代建筑设计工作时需要将整体结构、要素与功能进行重点突出,确保各要素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于现代建筑设计综合功能及价值的发挥、维护有积极意义。通过重点突出和整体调整就现代建筑设计的综合性特征进行体现。

(二)有序性特征

众所周知,高层系统由低层系统组成,所以说低层系统属于高层建筑的构成结构,进而同一层次系统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关系。因此可以说系统存在分层性及有序性特征,且存在密切的层层关联。层次及结合度二者以反比例关系呈现,随着层次的降低,结合度会逐渐加强,反之层次提高,结合度也一定程度降低,所以说结合度为递减规律,其此项特征可促进结构稳定性的进一步提高。如设计过程中存在功能区域对上层系统的较多依赖性现象,则其功能会受到上层系统的直接影响,因此,需要明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达成功能区有效分区的目的。此外,确保空间序列、流线组织的合理性于建筑设计而言属于关键环节,要给予高度重视。

(三)动态性原则

因现代建筑设计和周边环境之间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而且这种影响处于持续变化的过程中,所以说实际开展设计的过程中要就其此种动态性原则进行遵循,确保其与周边环境的统一性及和谐性,进而进一步满足当代民众越发严格的建筑设计要求。

三、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的共性特征

(一)城镇化特征

现阶段我国持续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过程中,众多大城市就本土化实践规模和效益的拓展进行追求,所以说现阶段传统建筑符号表达被逐渐推向城市边缘。有专家学者认为现阶段城市环境逐渐恶化的主要原因为城市无限扩展以及土地投机,而城市环境具有的特殊磁性为吸引人口聚集的主要因素,可通过有意识地管控城市环境磁性达成解决城市盲目膨胀现象的目的。

(二)符号化特征

现阶段建筑设计师将本土符号于传统生活方式中大胆剥离出来,将其进行重新组合并于建筑外装饰方面进行应用,可进一步提升建筑设计的美观性,于建筑设计价值性的体现也有积极意义。

四、我国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行各业均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建筑行业亦是。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积极推进建筑行业,建筑功能的实现是其关注的重点,对于建筑设计风格则甚少关注。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需要保证和解决建筑的基本功能,如北京儿童医院、北京百货大楼等是当时的典型建筑代表,其均给予建筑基本功能高度关注和重视。虽然当时的建筑设计师并未给予建筑风格较多关注,但是并不阻碍其就民族传统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应用。如青砖、飞檐等在建筑设计细节中的应用,均有利于建筑工程整体文化色彩和意蕴的提升。在此之后的二十世纪中后期,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呈现端倪。许多著名建筑设计师就中国建筑设计风格进行了详细论述之后,张开济等人将其论述内容应用于北京“四会一部”办公楼设计中。设计中大量应用中国古代宫殿的样式,并将仿古宫廷建筑形式应用于门厅、阳台以及窗框等细节,大量呈现了地域特征元素。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于我国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的发展而言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建筑设计行业的进步,我国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取得良好发展,其不仅将地域传统建筑风格与特征进行有效传承,更是于建筑设计实践中结合地域风貌开展积极创新,近些年来取得重大突破。

五、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的有关措施

(一)坚持传统理念与现代思想相结合的原则

无论是东方建筑还是西方建筑,都必须本着传统理念和现代思想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应用,建筑风格均必须对本土化民族传统以及国家性质进行充分展现。开展现代建筑设计时需要确保传统精华理念的汲取,就传统文明进行传承的同时开展创新,做到与社会发展趋势的统一,实现现代建筑本土化设计中传统理念和现代思想有机结合的目的。开展城市建筑设计时,需要给予现代化地表建筑设计与传统人文历史环境融合高度关注和重视,进而将建筑设计本土化特征進行呈现。城市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兴衰的发展史,实现其与现代建筑设计手法的融合有利于建筑设计本土化效果的提升。开展现代城市建筑设计时,需要结合城市传统历史文脉传承应用先进的材料、技术等,由此达到提升建筑可识别性的目的,有利于提高民众对城市环境归属感和认同感。总之,传统理念和现代思想的有机结合可将现代化建筑设计本土化风格特征进行充分呈现,并促进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保证情感与文明的平衡关系

在建筑行业与建筑艺术不断发展的整体背景下开展现代建筑设计工作时,不仅需要给予建筑环境和周围环境的协调关系高度关注,还需重视整体空间关系的构建以及维护。开展现代建筑设计工作时始终要遵循生态建筑理念,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的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现阶段建筑设计需要在保证人类情感和工业文明二者平衡发展的同时,就我国传统礼教人文精华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分析,然后借鉴西方先进的现代化建设理念实现我国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创新与优化的目的。为了确保现代建筑设计工作的良好开展,需要明确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如设计工厂、医院等类型的建筑工程时需要着重就现代工业文明进行体现,设计公园、陵园等类型的建筑工程时则需要侧重考虑人类情感的体现,进而可在保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确保人类情感与工业文明二者的平衡发展,并促进现代建筑设计本土化风格的进一步提升。

六、结语

由上述所言可以得知,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已经越发成熟,但是与世界级别的建筑本土化设计相较而言仍旧存在较大差异,其设计风格并不是特别突出。我国众多建筑设计工作者需要持续致力于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发展的深入研究,结合当前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和建筑工程的切实需求就建筑设计本土风格进行创新和优化,推进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提升建筑设计本土化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文斌,曹阳.绿色创新驱动下的既有建筑更新[J].城市住宅,2019(6).

[2]吴静娴.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保护与发展的共生:以长安古寨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城市住宅,2019(6).

[3]龚振芳.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商学院学报,2017(2).

[4]刘爽.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6(6).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设计风格现代建筑本土化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论现代建筑电气照明节能的优化设计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扁平化风格的界面设计研究
浅析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
承德避暑山庄园林建筑设计风格的研究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