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设计与现代主义设计建筑中的偏离

2019-11-22 10:46王思诗林浩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

王思诗 林浩

摘 要: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是一元论、绝对主义的设计风格,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是多元中心的,讲究选择性,所以从这点来看,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對于现代主义设计二元对抗理论最大的反抗,也是对于现代主义设计规范的偏离。文章以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对比的视角分析,力图唤起我国设计师的责任心,协助推动并实现构建中国设计力。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设计;现代主义设计;建筑设计

20世纪后半叶,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后逐渐成为了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并逐渐走向了违背功能的道路。现代主义设计的开端是为了功能考虑,但到了国际主义时期却成为了一种反对功能、无视功能的设计主义;现代主义设计是带有民主色彩的设计主义,但到了国际主义时期却成了一种为了权贵的独裁主义。现代主义与国际主义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同种设计风格,但意识形态和服务对象的完全颠倒,使现代主义与国际主义风格存在巨大的矛盾。即使再好的规范,也会僵化,也会过时,而这也为后现代主义提供了萌芽的土壤。

一、后现代主义产生背景

20世纪中后期,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发展起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与质疑。有人反对怀疑国际主义,并把矛头直指现代主义,认为在其刚开始出现时问题就很大了。而设计师山崎实对于上述观点持相对的态度,他决定做一栋与包豪斯一样的建筑,采用同样的规范,让众人知道包豪斯在美国并没有失落,于是在1955年参与了普鲁伊特-伊戈公寓的项目。该公寓是专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的家庭住宅,位于美国中部的圣路易斯市,设计方法相当简单,就是规整的正方体,窗户也是一个个方块,无论里外都没有任何装饰,相当刻板。他认为对着密西西比河留有足够的绿地,让最贫困的人住进去,这就是包豪斯式的建筑。这样一是为穷人服务为广大公众服务,使用最廉价的材料,二是体现少既是多的理念。学术界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建筑是山崎实企图在国际主义高潮的时候,跟全世界宣布包豪斯的思想和国际主义的思想并没有脱节,它们都是为大众服务的,是同一类型。

然而,该社区建筑的理性化、刻板、无装饰,让穷人住进去都觉得可怕,里面墙上无画,窗上无花,外面无树,像极了监狱,所以很多人都搬走了,留下来的多是贫困人口,该社区逐渐成为了犯罪的大本营。这里本是极好的地段,政府本想赚钱结果还贴钱,本想救济穷人却救济了罪犯,本想做个最好的居住区却成了最坏的犯罪区。于是政府决定收回这块地,拆掉这些建筑。1972年4月15日2:45分采用了定向爆炸,这几栋建筑的生命终结了,这也象征着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在美国的宣告灭亡和后现代主义的诞生。

二、后现代主义的发展

后现代观念的形成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所谓后现代主义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它广泛地体现在文学哲学、批判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当中。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一场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于现代主义设计规范的偏离。

一切偏离,都来自艺术家的锐眼,来自发现。1966年,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出版了《建筑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他认为,建筑具有不足性,出色的建筑作品必然是矛盾复杂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纯净或简单的,并提出“少则烦”的口号,要借用各种历史装饰动机的符号来使得现代建筑更加丰富。最后他将这一理论实践在他自己的文丘里住宅中,并提到:“要使用历史的符号作为装饰;不能抄袭历史主义,因为完全抄袭的话就会变成复古主义的作品,就不是后现代主义,所以要加入调侃和戏谑的成分。”他很特别地在现代主义的“方盒子”上面加了一个顶和拱,使用调侃的手法把顶切开,然后再加上两个窗。1968年世界第一个后现代主义建筑文丘里住宅诞生。这栋建筑包含了后现代所有的元素:历史符号的、调侃戏谑的、折中的,并且它是在现代主义的基本构造上加入了其他的历史符号,是在规范中的突破,也是在规范中的划时代偏离。

1972年,文丘里发现除了简单的古典欧洲设计符号可借用外,还可以借用美国通俗文化,而当中最艳俗、最不被设计师喜爱的就是美国的赌城拉斯维加斯,他认为把美国通俗的没有文化的文化扩大到最大非常好,于是有了《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和《建筑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这两篇文章被称作是后现代主义的檄文与宣言。可以说文丘里是后现代主义的奠基人,是第一个实验者,也是现代主义规范下的首个偏离者。

1977年,查尔斯·詹克斯出版了《后现代建筑语言》一书,明确地提出了后现代的概念,为后现代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建筑师在设计界充当了一定的角色,菲利浦·约翰逊的AT&T通讯公司总部大楼设计,是他在现代主义“方盒子”外壳上加了一个顶,然后结合了拱形,最后还在顶上加了一个圆圈,使用的是古典的形式但仍采用现代的结构,这一建筑受到了大企业的关注与喜爱。约翰逊的这一步使得文丘里那样小家庭的小知识分子做的实验变得企业化。后来的一些美国建筑师又把目光转向传统的建筑风格上,其中穆尔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名片。这些建筑师的设计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强调设计的隐喻意义,通过借助历史风格来增加设计文化内涵,同时又反映出一种幽默风趣,唯独功能上的要求被忽略了,这场偏离现代主义设计的运动持续的时间久了,也形成了相应的规范。

三、后现代主义设计与现代主义设计的对比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是一元论,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讲究选择性,是多元中心的,所以后现代主义设计从这点来看是对于现代主义设计二元对抗理论最大的反抗。后现代主义产生是由于国际主义设计逐渐忽视了人的要求、审美价值,引发了人们的不满与厌倦,有一群人对于这一设计规范产生质疑,有了新的追求而发生了偏离。现代主义的产生是一场对于往昔为了权贵服务而矫揉造作的设计风格的反抗运动,也是一场对于规范的偏离运动,而后发展成为目前最为广泛的设计运动,也就是说偏离主流的运动持续时间长了,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规范,而规范,就是等待着后人来打破的。

从查尔斯·詹克斯于《后现代建筑语言》一书中提到的“Post Modernlism is modernlism with something else”能看出,后现代主义并没有完全否定现代主义设计,而是在现代主义的外壳上加上其他装饰。从这点来说,后现代主义可以看作是对于现代主义设计的遵循,也是对于规范的继承。后现代主义设计虽采用了现代主义的外壳以及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立场,但并非单纯的复古主义,它采用了折中的手法,并且讲究其娱乐性和装饰细节的含糊性,对于现代主义设计的规范有所继承,但更多的是对于现代主义设计规范的偏离、纠正与创新。

四、由后现代主义设计引发的反思与忧虑

后现代主义设计在传到中国以后,变成了一部分年轻设计师胡编乱造的借口,成为了他们为个人辩护的理由,所以后现代主义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是其逻辑文化的延伸,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发展中国家对于现代主义设计还没有扎实的了解,就突然接受后现代主义设计注定无法结出美满的果实,所以后现代主义设计不适宜在发展中国家中过分宣传强调。建筑就像人体一样,都有一个承上启下的逻辑,是一种有逻辑的发展,不管是抽掉了中间的哪一个部分,都会导致其中存在缺失。目前,西方也有同样的现象,也出现了一些缺乏责任心的设计师。

后现代主义出现时间短,现代主义从1910年开始直到现在都没有灭亡,而后现代主义已经完全是明日黄花了。这其中主要反映了几个问题:第一是后现代主义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基本是各种各样的想法进行的拼凑,太过松散。第二是商业炒作过程太快。所有的设计风格都有一个生长过程,它从慢慢发展到慢慢壮大,有一个自然过程。商业炒作是导致绝大多数有可能发展成熟的艺术风格或运动短命的原因,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趋向。第三是后现代主义缺乏评论界的支持。贝聿铭先生在电视里面公开批评后现代主义,不认同后现代主义,他提到:设计就是为设计而设计。设计建筑就是为了建筑本身,而不是为了随波逐流的风格,我们不是做流行风格的,是做建筑的。基于多种原因,后现代主义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了。

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每个人占一个厅,甚至两个厅,沙龙的画家只能在走廊里面,跟别的画挤在一起,在今天,他们不太有资格跟印象派的画挂在一起。但一百五十年前,情況正好相反。历史总是不断地轮回,也许今天的设计界,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失败的,但没有人知道未来它是否还会卷土重来,也没有人知道未来某一天它会否成为世界的主流。偏离主流的运动持续时间长了,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规范,而规范,就是等待着后人来打破的,规范与偏离,永远都在不断进行着变换与交替。

五、结语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对于现代主义设计规范的偏离,是一场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有强烈的反抗心态,有一种通过装饰主义去取得新成果的强烈欲望,它也有一个很浮躁的、很急功近利的一个态度。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已经被废弃了许多年,四周一片荒凉,曾经的光彩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但后现代主义对于事物敢于质疑、敢于突破的精神仍激励着我们设计师继续奋进。

参考文献:

[1]钟杰莉.后现代设计的走势与忧患[J].西部皮革,2018(15).

[2]温耀龙.工业文明发展背景下的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的对比[J].美术教育研究,2015(21).

[3]周云.论后现代设计的装饰动机[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4(2).

[4]付彧.后现代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之辨析[J].美与时代(上),2017(7).

[5]李姗姗.后现代语境中设计艺术的困境及发展路向[J].江淮论坛,2017(4).

作者单位:

王思诗,长沙理工大学。

林浩,福建师范大学。

通讯作者:刘卫东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