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小康征程底气足

2019-11-23 06:37赵阳翟培声
当代贵州 2019年37期
关键词:黔西县摘帽小康

文_赵阳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见习记者 / 翟培声

近年来,黔西县围绕减贫摘帽目标,举全县之力,尽锐出战,在决战贫困的探索实践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朝着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9月,秋意渐浓,骄阳不减。走进黔西县林泉镇,青瓦白墙的特色民居排列得错落有致,地里的红心猕猴桃即将成熟,村民们在猕猴桃架下忙着,准备迎接又一次丰收。文化广场上,老人们载歌载舞,小孩追逐玩耍,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70年,黔西县从贫穷到小康,落后已成过去。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农村人吃上旅游饭;久居深山的贫困户搬出大山搬来新生活;产业之花开满全县大地,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已经开始描绘……

多措并举 撕掉贫困标签

作为贵州省66个贫困县之一,2014年,黔西县共有197个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618户129956人。

为兑现“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庄严承诺,黔西县严格按照“四个切实”“六个精准”的要求,下足“绣花”功夫。成立县乡两级脱贫攻坚指挥部,层层立下军令状,组建13个督查问责组,严格督促落实;多次到对口帮扶的民建中央、民建东部10省市和广州市花都区汇报对接工作,得到了恒大集团、众多民建会员企业和各方社会力量的鼎力相助;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精准锁定贫困对象,整合人、财、物等资源,开展“万名干部进万家”决胜脱贫攻坚;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建立了514个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1.4万余名讲习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讲政策、讲技术、讲文明,带动群众一起致富;落实精准扶贫,精准到户帮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发展决战脱贫……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黔西全县干群拧成一股绳,共同谋发展,一心战贫困,一步步撕掉了贫困的标签。

2017年末,黔西县13个贫困乡镇全部“减贫摘帽”,197个贫困村出列154个,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7987户11.60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时的15.36%下降至1.64%,2018年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如期退出贫困县行列。

“感谢党、感谢政府,扶贫的好政策让我们家翻了身,过上了好日子。”林泉镇卫星村贫困户彭良静,家庭人口11人,父亲患癌症,一个女儿为重度残疾,一家人因病致贫。2016年,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彭良静夫妇申请了4万元“特惠贷”,养起了猪和牛。凭借着夫妻俩勤劳的双手,2018年,彭良静一家人均收入达到6000余元,实现脱贫。

持续发力 巩固脱贫成果

黔西县持续发力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取得实效。2018年末,全县剩余4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又减少贫困人口1594户5843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95%。

为完善发展基础,稳定群众收入、强劲内生动力、美化生态环境、筑牢民生保障,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黔西县将脱贫攻坚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健全机制,落实措施,持续发力扶贫。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黔西县持续抓干部培训,提升干部扶贫“精、气、神”,做到脱贫路上不歇脚。

摘帽不摘政策,大力提升教育、医疗、住房保障。黔西县持续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脱贫,实现建档立卡户学生资助全覆盖,有力保障贫困户子女不因贫辍学、脱贫户不因学返贫,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继续实行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参合率100%、家庭医生签约率100%、健康扶贫医疗保障补偿率达90%以上,从根本上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115户,保障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

摘帽不摘帮扶,做到帮扶队伍不撤、帮扶关系不变、帮扶力量不减。黔西县将县直部门一对多(乡镇)帮扶调整为一对一或多对一帮扶,抓住民主党派帮扶机遇,保持合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派驻40名县级干部联系乡镇和深度贫困村,选派363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组建197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全县87个县直单位和5125名干部到村开展结对帮扶,实行脱贫不脱钩、脱贫不脱帮扶。

摘帽不摘监管,通过村组院落大排查,建立监管台账,按程序及时纳入管理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返贫致贫人员,开展“回头帮”,及时补齐短板,使贫困人员稳定脱贫。

狠抓提升 昂首阔步奔小康

随着全县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得到发展,贫穷的黔西已成为过去,面貌焕然一新。如今,中建、新仁等乡镇的村民们更是靠着绿水青山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

黔西县锦绣花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史开心 / 摄)

疏通了“毛细血管”,打通了“末梢神经”,黔西县把住脱贫攻坚的脉搏,成为毕节市最先实现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书写了脱贫攻坚减贫摘帽的精彩答卷。如今,黔西县乡村振兴的篇章已经翻开,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正在续写。

黔西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聚焦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全力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为稳定脱贫质量,黔西狠抓脱贫精准度,展开错评漏评大排查,夯实精准识别基础,坚决做到不错退一人。同时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启动实施主干线公路,打通村与村连接线和断头路,补齐通村通组公路短板;全面实施管道延伸工程和小水窖工程,确保达到全面小康标准。

为响应“夏秋决战”行动令,按照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要求,黔西县狠抓产业扶贫,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累计调减玉米39.8万亩,全面推进建设500亩以上坝区34个,规划种植蔬菜、酒用高粱、优质水稻、油菜等农作物11万余亩,持续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2019年底,预计成贵铁路将建成通车,黔西将迈进“高铁时代”,发展局面将进一步打开。“我们将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绿色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巩固以工哺农、强农惠农、旅游助农的‘反哺式’大扶贫格局。我坚信,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剩余贫困人口3037户8033人将在2019年如期实现全部脱贫目标。” 黔西县扶贫办主任李华平说。

在持续的脱贫攻坚实践中,黔西走出了适合县情的脱贫路,书写了脱贫攻坚的黔西样板,成功跨出了乡村振兴的一大步,如今正阔步向全面小康迈进。

猜你喜欢
黔西县摘帽小康
县城建设蕴藏巨大潜力
黄河口的小康图景
迈向小康这五年——数说江苏“十三五”
乌江源百里画廊
作品赏析(3)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浅析黔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发力“摘帽后的续航”
贫困县摘帽后不得搞庆祝活动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