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织梦成金谱新篇

2019-11-23 06:37张磊陈泽尔
当代贵州 2019年37期
关键词:竹荪交通旅游

文_张磊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见习记者 / 陈泽尔

一条条“玉带”舞动在乌蒙高原上,在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织金人民迈着奋进的步伐,以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顽强的意志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干劲,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走进织金,景美如画。生活在这片热地上的人们,迈着奋进的步伐,以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顽强的意志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干劲,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农业产业结硕果

眼下,织金县的南瓜陆续进入采收期,漫山遍野呈现一派丰收景象。在龙场镇营苍村南瓜种植基地,一个个金黄色的大南瓜犹如一个个“金元宝”。当地农户忙着采收成熟的南瓜,有条不紊地采摘、装筐、背运、装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桂果镇中场村,竹荪种植户李华正带领着一群村民采收第二季红托竹荪。李华今年利用自己家的2亩地种植了5个大棚的竹荪,贵州美味鲜竹荪有限公司给他家担保借了5万元“特惠贷”投入种植,还派专业技术人员对他作技术指导。

李华所在的桂果镇中场村是织金县深度贫困村之一,正是得益于政府发展“一村一亩”竹荪强村富民助力脱贫攻坚,他才有这样的机会找到脱贫路子。

近年来,织金县依托政府引导、社会帮扶、科技支撑,在全县深度贫困村种植“一村一亩”竹荪(香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行,由龙头公司按照高于市场价5%收购后,销往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高效产业。

自2018年以来,织金县按照产业革命“八要素”要求,用好“五步工作法”,认真研究气候土壤、生物资源、产业基础、地理区位、交通条件等因素,用活“中国竹荪之乡”“全国最大皂角集散地”等品牌,按照种植业“5211”(皂角50万亩、蔬菜20万亩、食用菌10万亩,其他10万亩)和养殖业“3311”(肉牛30万头、羊30万只、猪100万头、家禽1000万羽)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开展农村产业革命,精准谋划产业布局,把皂角、竹荪、蔬菜(南瓜)等特色优势产业列为全县主导产业,铺就百姓增收致富路。

城乡建设露新姿

2015年2月16日,全长69公里、双向四车道的清织高速公路开通,结束了织金通向省城贵阳无全程高速的历史。从此,贵阳至织金只需1个多小时,织金融入了“贵阳1小时经济圈”。

“做梦都没有想到这条寄托着家乡祖祖辈辈期盼的高速路能够在春节前开通,从贵阳坐车回来既快捷又方便,还少了20几元的车费。”从贵阳回织金过年的赵高远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乐呵呵地说道。

短短几年时间,林织铁路、黔织高速、清织高速、织纳高速、织纳铁路、织普高速相继开通,奠定了织金“两横两纵”的大交通路网格局。

一条条“玉带”舞动在乌蒙高原上,在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伴随着一条条铁路、高速路建设和开通,织金迈进了四通八达、大进大出的大交通时代。

织金人在享受着便捷交通的同时,紧紧抓住大交通带来的发展机遇,满怀激情、信心倍增、斗志昂扬地书写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漫步织金县城,一条条大道宽阔整洁,一排排风景树郁郁葱葱,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发展中的小城处处充满活力。

城乡建设,交通先行。织金县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开发道路两侧土地,绮陌大道、三甲大道、金南路延伸段、金洪大道、环东路相继建成通车。

不仅如此,平远古镇、凤凰生态公园、平安大道、宝桢湖、城区水环境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城市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市民的幸福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三甲街道龙潭村,被誉为“荷叶上的村庄”。在这里,粉墙黛瓦的古朴民居掩映在绿水青山和繁花树影中,农民的生活恬静而舒适。一到农闲时节,不少村民就在文化广场上惬意地唱歌、跳舞……

“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现在实现了。村文化广场、村阅览室、活动室等一应俱全,大家过上了好日子。”在村文化广场上打陀螺的张槐松说。

织金县坚持以“五城同创”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持续做美城市、做特乡村。目前,新增城镇建成区1.2平方公里、城镇道路25.93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0.81%,新增达标省定示范小城镇2个、市定示范小城镇7个、特色小城镇9个。

织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奏出一曲充满激情的城乡建设交响乐。

全域旅游展新貌

近年来,织金县切实转变门票经济的单一发展模式,更加注重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和优化、更加注重景区景点元素的多元化、更加注重旅游服务能力的提升、更加注重旅游对脱贫攻坚的推动作用,狠抓旅游项目规划和景区景点建设,大力开拓客源市场,不断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快推进全域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织金人在享受着便捷交通的同时,紧紧抓住大交通带来的发展机遇,满怀激情、斗志昂扬地书写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图为织金绮陌立交桥。(熊烽 / 摄)

当前,织金县正加快推进“大织金洞”景区全面升级,形成环织金洞旅游集聚区和古城旅游集散中心,推动乡村旅游遍地开花。一个布局合理、业态多元、线路互通、协调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形象在改变,乡村特色旅游在升级。织金县在拓展休闲农业内涵、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增强乡愁的吸引力,发挥乡土优势,尝试打动人心,唤起游客特定的乡村记忆或田园生活想象。餐饮、休闲方面,在荞凉粉、织金发粑、宫保鸡、水八碗等有乡土特色的菜肴上下功夫,围绕“舌尖上的乡愁”做文章。对于纪念品和工艺品,根据民族特色和地方特产,创造制作带有乡土特色的刺绣、蜡染、竹木石雕、砂陶制品等,以带动旅游消费。

厚重的历史积淀,催生出“织金水八碗”“织金荞凉粉”“紫袍玉带石”“蜡染刺绣”“三眼箫”“苗族跳花坡”“射弩”等一批内涵丰富、影响力强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

如今的织金,底气更加充足、激情更加高涨、斗志更加昂扬,在同步小康的道路上,奋力谱写出一个又一个崭新篇章。

猜你喜欢
竹荪交通旅游
“竹君”食疗菜
一碗竹荪汤
每期一道养生菜:竹荪排骨汤
旅游
林农的林下经济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图说交通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