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迈进

2019-11-23 06:38马丹
当代贵州 2019年37期
关键词:乙二醇毕节市毕节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马丹

70年来,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毕节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一穷二白到门类不断增多,由星星点点到区域布局不断完善,实现了规模总量从小到大、实力从弱到强、园区及大数据发展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

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特色产业等方式,毕节市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动能得到有效提升。2018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2000万元以上)工业产值964.42亿元,是1949年1019.4万元的9460倍,是2010年的2.93倍;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0.5%,排名全省第四;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8亿元。

近年来,全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千企引进”“千企改造”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工业产业园区为平台,立足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和自身资源比较优势,巩固发展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探索毕节试验区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市工业发展呈现运行平稳、总量提升、转型加快、后劲增强的态势,初步形成以煤、电、烟三大传统产业为支柱,新型能源化工、新型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新型建筑建材、新医药大健康及特色轻工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格局,工业经济向着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高质量目标加快发展。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毕节煤炭储量占全省一半以上,是毕节传统产业的龙头老大。

煤炭产业发展粗放、技术落后、回采率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损毁严重,瓦斯安全隐患大、薄煤层矿井多、开采难度大、设备损耗高等,是毕节煤炭资源曾经的发展瓶颈。

找准了问题症结,2018年,毕节市印发了《推进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改造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以煤矿机械化改造和辅助系统智能化改造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以煤为主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黔西县青龙煤矿是2019年省级龙头企业,企业投入资金1064万元,实施辅助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实施后,直接减少现场人员共计52人,按照人均年用工成本7万元计算,每年可节约企业成本364万元,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电力消耗,节约了生产成本。达到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系数的目的,实现煤矿减员增效、节能绿色可持续发展。

煤矿“两化”改造的深入实施,有力推动了全市煤矿产业的转型升级。2018年,全市完成综合机械化改造煤矿28个,排名全省第一,煤矿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98%,比“两化”改造前提升27.8个百分点。完成辅助系统智能化改造煤矿55个,排名全省第一。煤炭产业在智能化、物联网、大数据融合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黔希煤化工3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单套煤制乙二醇装置,项目依托黔西县丰富的煤炭资源,采用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工艺和日本宇部煤制乙二醇技术进行生产。历经多年推动,于2018年5月31日顺利产出合格乙二醇,项目正式由建设阶段转入试生产阶段,全部达产后可生产乙二醇30万吨/年及部分副产品,将成为贵州省乃至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煤制乙二醇基地。

这一项目投产,将促进黔西县“煤电化”一体化产业格局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吸引乙二醇下游配套的聚酯、聚乙二醇、乙二醛乙醇酸甲酯等精细化工产业发展,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贵航新能源锂电池研发中心以中科院物理所有关专家为人才支撑,引入国内多所高等院校和贵航多年培养的锂电池研究专业人才,组成强大的研发团队,拥有多项锂电池发明专利,是贵州省唯一一家以锂电池产业研发为主的研究机构。

金海湖新区不断加快培育和发展锂电池新能源产业,多措并举打造百亿级锂电池产业园,使锂电池产业从“无中生有”到集群发展。2017年以来,金海湖新区锂电池及电子信息产业产值16.8亿元,解决数千人的就业问题,给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贵州丕丕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入驻金海湖新区工业园区,主要生产经营锰酸锂等锂电池正极材料。

“这些锰酸锂除了配套供给园区部分锂电池企业外,还通过物流发往深圳、东莞等地。”公司负责人介绍,2018年,公司月产销锰酸锂突破600吨,成为国内锰酸锂产销量第一的企业。

该公司的下游企业——贵州金沃新能源有限公司于2017年9月入驻金海湖新区,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产品除了畅销国内,还远销北美、巴西、印度、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毕节市坚持“产业集群、企业集中、人才集聚、技术集成”理念,加大对企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力度,全力推动新兴产业高端化。

特色产业蹄疾步稳

贵州炬晟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张广为 / 摄)

为发挥特色优势效应,毕节以烟草、白酒、茶叶、特色食品、制药业的深加工为重点,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大力实施品牌打造、链条延伸、龙头带动、集群发展“四大工程”,全力促进产业规模化。

在毕节特色产业品牌化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以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主的一批龙头企业。其中,威宁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食用菌培养室,年产金针菇31500吨,年产值3亿元,解决2500人就业。到2019年,投资25亿元建设日产2500吨(年产75万吨)食用菌,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食用菌产业基地。

目前,全市产业园区共建成标准厂房653.41万平方米(含企业自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全市规划建设的9个园区全部纳入省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初步形成了大方豆制品、黔西黄粑、织金竹荪、赫章核桃、威宁马铃薯等特色品牌,随着禹谟醋、冠香坊、贵茗茶业、香炉山、府茗香等一批企业不断壮大,已经让超过30万农民顺利实现了“农转工”。

自2016年“千企改造”工程启动以来,毕节全市共推动499个项目实施改造,累计完成投资430.55亿元。黔希煤化工煤制乙二醇项目、织金电厂、明钧玻璃二期、磷酸铁锂一期、青龙煤矿低浓度瓦斯提纯项目、金沙窖酒技改扩能、雪榕生物科技二期等278个项目建成投产。

毕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重点瞄准了百亿级产业,把工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强力推动、整体联动,建立市领导领衔推进十大百亿级工业产业工作机制。毕节市提出,力争到2020年,十大工业产业产值达到1100亿元,到2022年产值达到1600亿元。围绕这一目标,毕节市紧盯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产品,稳步做大基础能源、清洁高效电力、新型建材、先进装备制造等4个百亿级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乙二醇毕节市毕节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影响煤制乙二醇紫外透光率因素实验分析
瑞雪兆丰年
夏日荷景
毕节留守儿童的新家
冷冻保护剂种类和胚胎发育阶段对绵羊冷冻胚胎移植受胎率的影响
补足区域交通短板
建筑物中的热回收装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