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秩和比法的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利用效率分析

2019-11-23 01:30严宇珺严运楼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专科医院床位病床

严宇珺 严运楼

“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减少卫生资源浪费”是国家“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床位利用率是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的一个显著指标,对床位利用率进行分析有助于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效率、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评估[1]。本文运用秩和比法对2017 年全国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病床利用情况、不同分类标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利用情况、各类专科医院床位利用情况等进行分析,以期对全国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的配置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平均病床工作日、病床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等数据来源于2018 年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利用效率相关指标界定如下:①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指一定时期内每一出院者平均住院时间的长短,是一个评价医疗效益和效率、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比较硬性的综合指标,等于“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与“出院人数”之比;②平均病床工作日:为反映医院工作质量指标之一,指每一张床在一定时期内平均工作的日数,用以衡量病床的利用情况;③病床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张床位的出院人数,其公式为:床位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④病床使用率:是反映每天使用床位与实有床位的比率,即实际占用的总床日数与实际开放的总床日数之比。

1.2 研究方法

秩和比(Rank-sum ratio,RSR)法是我国学者田凤调于1988 年提出的,是一种集古典参数统计与近代非参数统计各自优点于一体的统计分析方法,其不仅适用于四格表资料的综合评价,也适用于行×列表资料的综合评价,同时也适用于计量资料和分类资料的综合评价[2]。本研究运用秩和比法对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利用效率进行多方面比较分析。主要研究指标为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平均病床工作日、病床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其中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低优指标,需从大到小编秩;其余为高优指标,从小到大编秩[3-4]。秩和比计算公式 :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通过 Excel 2016 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 SPSS 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2017 年全国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总体情况

2017 年,所有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人次高达818 311.0 万人次,同比上年增长3.19% , 其中门急诊784 782.5 万人次,住院 244 35.9 万人次。医院诊疗总人次为34.39 亿人次,其中门急诊为33.63亿人次,均比上年增长5.2%。医疗机构入院24 436万人,相比2016 年增加了1 708 万人。医师每日平均负责的诊疗人次为8.2 人次,每日平均担负住院床日1.9d,居民就诊次数平均值为5.9 人次。医疗机构实际开放病床总日数为27 449.00 万日,平均开放床位752.03 万张,实际占用总床日数218 815.11 万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210 051.15 万日,病床周转次数32.3 次,病床工作日291d,病床使用率79.7%,平均住院日8.6 d。

2.2 2017 年全国及东、中、西部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从病床使用情况看,全国中部病床周转次数最高,西部地区最低;东部地区病床使用率和平均病床工作日两个指标值持平于全国水平,与中部地区仍有差距,但都比西部地区要高;中部地区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最长。从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效率上看,东部地区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次数最高,中部地区最低;西部地区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东、中部地区。从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来看,东部地区每千人口诊疗人次数以及每万人口入院人次数均最高。见表1。

2.3 2017 年全国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利用效率分析

从病床周转情况来看,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最慢,而妇幼保健院(所、站)、综合医院更快。从平均病床工作日和病床使用率来看,综合医院的数值最大,而疗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数值均较低。就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来说,妇幼保健院(所、站)最短,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最长。见表 2 。通过分析,发现RSR 与Y 为显著的正线性相关(r=0.9528,P=0.000),线性回归方程为:RSR= -1.319+0.362 Y。

利用RSR 对全国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病床利用效率进行分类,结果显示, 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所、站)、综合医院的床位利用效率属于高利用效率;民族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卫生院的床位利用效率属于一般利用效率;疗养院、专科疾病防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床位利用率为第三类低利用效率。见表3。

2.4 2017 年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医疗机构床位利用率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综合医院和二级医院病床周转最快,护理院、专科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周转较慢; 三级医院、政府办等医疗卫生机构平均病床工作日较高,营利性医院平均病床工作日最低; 三级医院、政府办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较高,一级医院、营利性病床利用率较低。见表4。

分析发现,RSR 与Y 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r=0.950,P=0.000), 回 归 方 程 为:RSR= -1.148+0.327Y。对 2017 年全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利用情况进行分类,发现公立医院、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处于高利用效率,专科医院、护理院、个人办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利用效率低。见表5。

2.5 2017 年各类专科医院床位利用率分类分析

原国家卫生部规定三级甲等医院病床使用率适宜范围为85%~93%,由表 6 可知,肿瘤医院(104.5%)、儿童医院(95.9%)、结核病医院(94.0%)、精神病医院(4.0%)、胸科医院(93.3%)的病床使用率均超过93%的最高限度,特别是肿瘤医院,不仅病床使用率最高,平均病床工作日也是最多的,儿童医院其次,床位紧张度高,从数值上来看,这些医院需要扩充床位;血液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分别为87.5%和86.9%,处于适宜范围,床位使用情况良好;而美容医院(19.0%)、麻风病医院(19.2%)、口腔医院(33.1%)、整形外科医院(37.0%)床位使用效率过低,可考虑缩减床位数量。

表1 2017 年全国及东、中、西部各指标值

表2 2017 年全国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病床利用情况

表3 2017 年全国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利用效率分类

分析发现,RSR 与Y 存在显著正线性相关(r=0.9528, P=0.000), 线 性 回 归 方 程 为:RSR= -1.159+0.332Y。

对 2017 年所有地区各类专科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进行分类,发现儿童医院、肿瘤医院的床位使用处于高利用效率;耳鼻喉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眼科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结核病医院的床位使用处于一般利用效率;麻风病医院、皮肤病医院、口腔医院、康复医院、职业病医院、美容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骨科医院的床位使用处于低利用效率。见表7。

表4 2017 年全国不同分类标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利用情况

表5 2017 年全国不同分类标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利用效率分类

表6 2017 年全国各类专科医院床位利用情况

3 讨论与建议

3.1 多渠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利用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第三类床位利用效率低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疗养院。这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原因有关:首先,相比于正式的大医院,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疗养院的医护人员整体诊疗能力仍未能达到患者期望的水平,相应配套诊疗仪器难以及时更新及外在硬件设施条件较差,因此患者更愿意去大医院就诊。其次,尚未真正实现全面双向转诊,单向流动明显,患者资源下沉力度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常会将急重症、疑难杂症等患者向上级综合医院转诊,但综合医院却很少将常见病、多发病等患者下转至基层卫生机构,并在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过度强调向上转诊率而忽略向下转诊率。再者,上述医疗机构主要为慢性病、康复期患者提供家庭病床和基础性医疗服务,病床使用对象未能实现多样化[5]。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多渠道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利用率。一是要开放医师多岗位工作的权限,最大程度调动现有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鼓励并引导拥有执业资格的医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兼职,加大分级诊疗人才支撑力度[6]。二是要加快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7]。三是要促使社区医疗服务新模式与医保支付方式相配套,实现按人头付费,从政策角度为分级诊疗提供支持。总的来说,综合医院“愿意下放”、基层卫生机构“有能力接住”、患者“乐意接受”、配套政策“同步更新”是加快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的核心举措,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促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利用率得以稳步提升。四是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程度,为医师远程诊疗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保障。

3.2 社会办医脚步加快以充分实现民营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办、营利性、一级医院等的床位利用效率较差,公立医院、政府办、非营利性医院的床位利用效率普遍较高,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可能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和单病种限价付费的执行降低了患者的入院成本,使得一部分原本住不起院的患者能够入院,提高了各地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使用率;标准化的临床路径以及统一的付费额度有助于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提高病床周转率,促使公立医院的床位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8]。社会办营利性医院对公立医院起一定辅助作用,但当前就政策落实角度来说,不健全的民营医院政策环境仍对其发展产生多方面限制[9]。

建议今后通过多方面引导和扶持社会办医来解决上述问题。一是对公立医院的数量和床位量进行控制,为社会办医预留出一定发展空间;二是促使卫生技术人员由编制管理转向资格管理,加快推进多点执业,通过将民营医院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又一孵化器来加深医学院校与民营医院的交流合作[10];三是当地政府应合理安排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加大对社会办医的优惠力度,争取使社会办医在医保定点、租金、税收减免等多方面获得与公立医院同等的待遇[11]。

表7 2017 年全国各专科医院床位利用效率分类情况

3.3 按需调整专科医疗机构床位配置

本研究发现,各专科医院的床位配置和床位利用率处于不平衡状态。麻风病医院、皮肤病医院、康复医院等专科医院的床位利用效率不高;而儿童医院、肿瘤医院的床位利用效率普遍很高。神经病医院、皮肤病医院、康复医院等专科医院床位利用率低的原因可能在于不健全的转诊制度,这类医院通常接收综合医院转诊过来的慢性病患者,主要提供长期的基础性康复、护理服务,但是综合医院为了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通常缺乏患者资源下沉的转诊热情与积极性[12]。另一方面,这类医院还存在配套诊疗仪器落后、外在设施条件薄弱、专业康复医师人数不足等问题,承接患者的能力受到限制。反之,肿瘤医院床位利用率很高的原因在于肿瘤是不易治愈的疾病类型,且近年来恶性肿瘤的患病率不断加大,需要高专业度的医师,诊疗历程长,对病床的需求时间也长; 儿童医院病床使用率高的原因可能是儿童体质较弱,易受疾病困扰,且政府全面实施并鼓励“全面二孩”政策,使得儿童的数量呈逐步增长趋势。

在对专科医院的床位量进行调整时,应着重增加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的床位资源,同时也要注重对薄弱专科领域的扶持,持续引进专业化医护人员,最大程度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皮肤病医院、康复医院、精神病医院等的核心竞争力[13]。同时对于床位利用率低的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将一部分病床床位转变为护理型床位的方式实现转型,形成诊疗、康复、定期回诊、护理一体化服务模式。

猜你喜欢
专科医院床位病床
我国儿童专科医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我国医院儿科床位资源配置和利用现状研究*
基于床位效率分析的床位精细化管理
嘻哈段子铺
2015-2019年精神专科医院生化室血液样本不合格原因分析
多功能病床
基于单片机的病床呼叫系统设计研究
专科医院网站建设探讨
病床变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