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余足球训练中技术转变为技能的策略

2019-11-26 16:54连丽莺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山腰中心小学
灌篮 2019年22期
关键词:训练员课余足球运动

连丽莺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山腰中心小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加强对这一阶段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启蒙和培养,对于增强学生体魄,促进学生良好体能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小学体育课时有限,使得很多体育课程不能有效的完成。就小学体育教学而言,足球运动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也是课余体育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但足球运动强度较大,且具有较强的对抗性,而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是很强,同时各方面能力发展不够完善,所以在具体训练中极易手上。如果在具体训练中一味地强调足球技术的掌握,显然是不适合小学生的。只有将足球技术真正内化为足球技能,才能够达到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全面提升的目的。可见,加强对小学课余足球训练中技术转变为技能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一、小学课余足球训练中技术转变为技能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训练积极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正对于对客观世界认知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投入较大的热情。大多数小学生在一开始接触足球这项运动时,都会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不过随着训练强度不断的加大,很多小学生都会逐渐失去对足球训练的兴趣和热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因为按部就班的训练模式和机械化的课程内容,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会在不断重复的训练中逐渐磨灭[1]。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体能素质并未得到显著提高。训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只注重将足球动作技术要点灌输给学生,不能很好的根据学生身体各方面的技能对训练节奏和方式进行调整,导致学生体力跟不上。而在课余足球训练中,当学生的足球技能有的很大程度提升之后,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就能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随时作出反应和调整,促进行为美感,让学生锻炼身体机能的同时,体会到足球运动的乐趣,继而促使学生在足球训练中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创新运用能力

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不论什么知识,如果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只注重理论,那么只能形成闭门造车的局面,尤其是足球这种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运动,更是需要学习者付诸实践。在小学课余足球训练中,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学习训练技术,那么大家都属于同一个理论层次,训练结果只能够靠体能大小来确定最终的输赢。这种单纯消耗体能的运动方式,显然与真正的体育精神是相悖的。并且如果单纯的进行技术训练,体能较小的学生会逐渐失去竞争力,而体能较大的学生则会产生骄傲心理,将足球当成炫耀的手段,并在今后盲目的与体能更大的学生进行比拼[2]。在课余足球训练中将技术训练转变为技能训练,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创新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并围绕足球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去自行学习和研究,与足球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拓展自身的足球实践能力,并渐渐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体育综合人才。

二、小学课余足球训练中技术转变为技能的策略

(一)优化训练内容

在传统小学课余足球训练中,学生成为了训练机器,能够通过反复不断的机械式训练来掌握足球运动技术和技能,这对于学生足球精神和体育素质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小学课余足球训练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发展需求,针对不同体能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并按照训练的难易程度,对训练内容进行等级划分,以此来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训练任务,并获得良好的训练体验。比如,训练员可以将训练区域进行划分,并按照学生的体能,将学生划分为强、中、差三个部分[3]。在足球训练中,针对体能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的加快训练节奏和强度,对他们进行踢球门训练;而体能中等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对训练节奏和强度进行适当的控制,对他们进行回踢、侧踢等动作训练;体能较差的学生,则需要适当的降低训练节奏和强度,对他们进行原地踢球训练。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员不仅需要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同时还需要将学生对动作技能掌握的节奏情况进行实时记录,以便为教学内容和训练强度的调整提供依据,进而提升提升足球训练的效率和水平。

(二)创新训练方式

小学生天性好动,对于某件事物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传统课余足球重复训练的方式,容易让小学生对足球运动产生厌倦感,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持。因此,在小学课余足球训练中,训练员应对足球训练方式进行优化和创新,采取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训练方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比如,训练员可以根据小学生爱玩的天性,采取游戏教学法,以此来增强足球训练对学生的吸引力,提升学生参与足球训练的积极性。例如,在课余足球训练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 “踢球捡球” 的游戏。训练员可以将学生分为2 个小组,而每个小组都必须有体能强、中、差三个等级的学生。然后,训练员可以在2 个两组之间放上一个球箱,并在球箱前面摆放一个障碍物,让2 组成员安排体能较强的学生在障碍物附近接球,并将求扔进球箱,体能较弱的学生负责踢球。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将所学的足球技术转变为技能。

(三)借助信息技术,提升训练实效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对教育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发展。在小学课余足球训练中,训练员同样可以借助网络信息化的优势,构建信息化平台,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相应的足球技能。在对足球训练中的某个具体动作或课题进行研究时,训练员就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借助信息化学习技术和手段,自主学习和实践。同时,训练员也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发出更多的辅助教学知识和内容,并将足球动作技术进行分解,让学生跟着视频一起训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训练效率和水平,促进学生将足球技术转变为技能[4]。例如,在对 “颠球” 这一足球基本动作进行教学时,训练员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这一动作进行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该动作的技术要领。然后,训练员再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进行实践训练,从而有效实现理论知识的内化,以此来提升切实学生的足球运动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课余足球运动训练中促进学生将技术转变为技能,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对足球训练的积极性,促进行为美感,有效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素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运用能力。因此,在小学课余足球训练中,训练员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对足球技能更加深层次的掌握,切实提升学生足球运动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达成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训练员课余足球运动
失职的警犬
学生课余羽毛球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失职的警犬
包头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失职的警犬
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
一起跳
世界杯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