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皆得,语文课堂的真追求

2019-11-26 19:10江苏省高邮市周山镇小学陈令骧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32期
关键词:教者课文内容苏教版

江苏省高邮市周山镇小学 陈令骧

当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取“言”舍“意”或重“意”轻“言”的失衡做法。理想的语文教学应该是言意并重,言意兼得。所谓言意兼得,就是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学“语”习“文”,在文字表达和思想内容上让学生能有所收获。

一、关注文本,找准突破口

1.关注文本新形式

很多老师在教学时,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对于文本所呈现的新形式留意不多。新形式的文本,学生没有见过、没有读过,他们对其既感到陌生,又感到新鲜和好奇。这种新形式的文本,可能是谋篇上的别具一格,是句式组合的全新排列,也可能是字词提炼上的独具匠心。引导学生关注新形式的文本,对于学生语言文字的习得是大有裨益的。

苏教版六上课文《船长》中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被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哈尔威船长和机械师洛克的语言描写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学生以往接触的语言描写一般都有提示语,最多是提示语的位置不同而已。而这一段对话却没有提示语,让学生读后感受到这样描写是因为读者能清楚说话者的身份,同时更加表现当时情况的紧急。教学中,教者应当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特殊的语言描写,让学生意识到语言描写应该符合人物身份,提示语也应该随着具体语境而发生变化。

2.立足文本中精妙处

罗丹有言:“世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学习语文也是如此。文本中,一句话,一个词,哪怕一个字,看似普通,但是都饱含着作者的匠心,体现着其表情达意的深厚功力。在学习时,稍不留神就会一滑而过,错过了美丽,错过了精彩。所以,教学时就要求教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继而引导学生在此多逗留,细揣摩,这样才会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精妙。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中有这样一句话:“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

这里作者用了“伴”字,而未用“拌”。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揣摩这一字之差,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感受到对邓小平同志无限的爱戴之情。只有教者领着学生多作停留,细细思量,才能品味到其中的妥帖与精妙。

二、着力设计,直通“快车道”

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言意兼得”,优秀的教学设计是关键。那么究竟是先得“意”还是先得“言”,是重在得“意”还是得“言”,正如教无定法一样,这些并没有固定的要求,需要根据具体的课文语言特点、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现状而定。这样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直通“言意兼得”的直通道。

1.领会文本内容

有些课文在教学时,首先要关注其内容。这样的文章一般内涵丰富,语言形式新颖,如果一味地只关注语言形式,而不去领悟其内容,教学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华而不实,适得其反。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里的樟树》一文中写道:“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远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香气仍然不变。”

如果学生对宋庆龄先生的事迹和高尚品质一无所知,就让其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肯定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教学这段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及课外收集的资料,了解到宋庆龄先生的生平事迹,知道她一身正气、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而故居前的樟树生机勃勃、香气永存、不畏树虫,正象征着她的高尚品质,此时再讲授借物喻人的方法就水到渠成,学生很快就能接受了。

2.链接表达方法

教学时,如果课文内容简单,一读就懂,但语言很是精巧别致,那么教者就要着力于文本的表达方法上了,引导学生探究“言”的妙处,在“言”的习得上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式:“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内容通俗易懂,充满情趣,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语言范式,即:夏天把(颜色)给了(谁)。(颜色)的( )像( )。掌握了这个语言表达规律,就为下面的迁移模仿训练做了很好的准备。

三、注重揣摩,细品真滋味

1.诵读促进“言意兼得”

默读便于思考,朗读便于记忆。其实,不仅仅是便于记忆,诵读对于读者理解文本的内涵是很有帮助的。诵读的过程中,鲜活的人物形象、美丽的自然环境、引人注目的场景等都会生动起来、饱满起来,更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所以,教学中,组织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是引导其得“言”的良策之一。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一文中写道:“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

教学中,教者紧紧抓住文中几个语气词“哎哟”“咦”“哦”,带领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感受,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赶海中的无限快乐,对赶海充满了向往,而且也感受到了文中语气词的神奇力量。

2.想象助推“言意兼得”

何为想象?百度百科将其定义为: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正因为其独特性,所以教学中如果引导得当,可以借用想象来提高学生表达“言”的能力。如教学《祁黄羊》时,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解狐,在得知祁黄羊向晋悼公推荐自己担任中军尉时,会对使者说些什么呢?结合课文内容,再想象一下解狐的心理和神态,这样不但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促进了词语的积累和内化,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猜你喜欢
教者课文内容苏教版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