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用题教学分析
——以小学数学为例

2019-11-26 13:13周月明
儿童大世界 2019年7期
关键词:梨子应用题审题

周月明

(广东省英德市石灰铺中心小学,广东 清远 513000)

数学应用题,顾名思义就是侧重于实际应用的教学启发性题目,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它也是打通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一个通道,数学知识原本就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实施应用题教学,让学生学会熟练应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以下就是笔者个人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提出的改善建议,以求帮助到各位志同道合者。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近几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大致有如下几点:其一,部分小学生审题不清,由于过于着急解题,匆匆浏览几遍题目之后,就开始解题,由此就非常容易看错一些数学关系量,比如,将甲车行驶的速度看作是乙车行驶的速度,或者是对“谁比谁多多少”、“少多少”关键性数学描述无法理解,而无法找到数学变量和自变量的关系,审题不清,就直接会导致应用题解题失败;其二,就是粗心大意抄写错误,这是最容易触犯的错误,也是最不应当犯的错误。这其实是可以有效避免的,但是,有些孩子偏偏不以为然,因此,几乎每次试题练习都会看到相同的问题;其三,儿童生活经验的缺失,以及抽象推理、论证失败,将直接造成学生在列式过程中遇到问题,而在解析应用题时,准确无误的列出数学计算的式子,则是前提,学生一旦在这一过程失利,后续弃学、厌学的情绪便会接踵而至。由此观之,探索合理解决之道尤为重要。

二、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的实际对策

(一)从审题入手,积累解题信心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中,审清题目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它的作用就好比开弓之前要先找到一个瞄准的点一般。但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他们的理解速度和质量都有待提升,所以,教师需要步步为营,由浅入深。让孩子们从简单的审题过程中积累成功和自信,这样越是学习,就越爱学习,解析应用题的积极性也就越高。比如,给出一道例题:“甲车行驶速度为60KM/h,该车从A点出发,经过了3小时之后到达了B点,那么请问B点距离A点多远?”很多孩子初次接触这样的行程问题容易产生恐惧、畏缩的心理,那么,我们可以采用分段式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审题,第一段:“同学们,大家有坐过爸爸或者妈妈的车吗?一般从你的家里到爷爷奶奶的家里需要多长时间呢?”由此引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场景,从而消除抽象思考的陌生感;第二段;“你们谁能把A点和B点的距离用图形、图像表示一下呢?”数形结合是帮助儿童分析应用题的最佳方法之一;第三段,“现在大家合作讨论一下,这个题目怎样解决?”如此,学生已经具备联系生活做出假设的能力,将题目中的抽象关系量以图形、图像的方式进行表达,所以,由此形成合作学习之势,不愁问题得不到解决。

(二)结合生活实施启发,打破思维定式

教师如果长时间将整理好的解题思路交给学生,学生就会省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是对儿童不利的,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式之后,我们再想激发学生独立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创新都很难。所以,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来看,结合生活对儿童实施应用题教学启发是尤为迫切的。比如,生活中我们都在用着“分数”知识,如:“有一个妈妈,给孩子买了4个梨子,但是只拿出了一半给孩子,问妈妈还有几个梨子?”这时学生就会说:“一半就是4÷2=2,那么妈妈还有2个梨子”。这时,教师就可以继续问:“如果用分数表示的话那是不是就是4/2呢?”但实际上“4/2”是一个假分数,而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概念,教师可以继续用刀子将梨子切开,然后拿起一半梨子询问:“这个是什么呢?”学生就会答:“一半梨子。”也由此1/2个梨子的概念就会深深烙印在学生心中,之后,再遇到同类型的分数应用题时,儿童的解题兴趣将会更浓,效果也会更好。

(三)找准数量关系,准确列式计算

在应用题教学中,可以以数量关系为切入点,帮助小学生了解应用题的含义,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准确率。例如,“学生张东家里养了500只鸭子,鸭子的数量是鸽子的数量的2倍还超出20只,问张东家一共有多少只家禽呢?”时,教师通过引导,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鸭和鸽子之间的数量变化,弄清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变量,由此构建两者之间的一个关系:2x+20=500,而此处的x就是鸽子的数量,之后,再将x与500做加法,就是题意中所求的未知量。

总之,小学教师要重视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问题,要深入了解学生整体状况,引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案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应用题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梨子应用题审题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三招”学会审题
奇妙的梨子提琴
七分审题三分做
梨子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分梨子
梨子提琴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