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风格形成之三境界

2019-11-26 13:13富浩芳
儿童大世界 2019年7期
关键词:香菱背影杜甫

富浩芳

(浙江省平湖市林埭中学,浙江 嘉兴 31420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有这样一段话:黛玉道:“……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住进大观园后,迫不及待地往黛玉的潇湘馆请她教自己学写诗,在提及学诗要旨时林黛玉说了这样一段话。

不难发现黛玉给香菱开列的书目,贯彻了“诗必盛唐”的主张,因而将王、杜、李三人的诗列在首位。王维的五言律诗最能显示他“诗中有画”的风格。读来容易入境,通俗易懂且意义深厚,故由此起步;杜甫的七言律诗(主要是后期作品)最能显示他沉郁顿挫的风格,能发人深思,故以此为继;李白的七言绝句最能显示他的飘逸奔放的风格,比较难学,因而放在最后。到后面阮籍,鲍照等人的风格更是非常空灵难以理解和模仿。对于缺少写作功底的香菱来说,学写诗还得一步一个脚印。在林黛玉的教导下,香菱苦心学诗,终有所成。读懂林黛玉的教学智慧,笔者发现其实写古诗与写作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学写作文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谁也不能一蹴而就、谁也不会固步不前。在反复的写作训练后,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一、写作风格形成的重要性

(一)审美体验之需要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王维诗作风格诗中有画,画面感强,有意境,读者如入其境,真是一种美的体验。杜甫后期的诗多忧国忧民,风格沉郁,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让我们随着他的悲而悲。而李白的诗飘逸奔放。读来心情豪迈。我觉得与其在写作技巧上纠结,不如在写作内容领域有所开拓。有时候写什么远比怎么写重要。读者阅读一篇文章,更多的是关注从中收获了什么,心情是否随内容或愉悦或沉重,而不是这篇文章用了哪些写作技巧。

(二)作文评价风向标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写出具有创新思维的,有价值、有内涵的、自成风格的作文,需要教师不断地摸索、实践。

二、探索作文风格形成路径

(一)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现代学生热衷于QQ,微信。课业压力大,外界诱惑多,习惯碎片化阅读,很难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在文学领域尤其是作文方面不下功夫,当然很难出好的作文。

如何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写出好的文章,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投入。“西风凋碧树”,环境“萧索”,前路迷茫,这种情况下“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才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才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

1.摒弃复杂的写作技巧

对于学生而言,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呢?在最开始的时候,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好,什么修辞手法、什么写作技巧,在这个时候其实并不用考虑。

2.阅读大量的美文经典

“写”离不开“读”,没有足够的阅读量,我们是写不出好东西来的。处在写作迷茫阶段的学生,他们的阅读可能带有盲目性,但在这大量的阅读中,终能获取一些有效信息,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当然,想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们在阅读中不必追求“快”,而是需要细细地品味和欣赏。写作风格由阅读习惯所决定,我们读过的所有文字,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写作的风格。

(二)反复锤炼,模拟他人风格——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写作的第二境界是不断坚持、反复练习的过程。当学生欣赏了众多作家、学者、同龄人的作品,将阅读视为生活、学习的一部分,接下来就有了写出属于自己风格的好文章而努力奋斗的方向。到那时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

1.有的放矢地阅读

阅读的作用之一,就是让我们可以看到有哪些写作风格,让我们知道文字在人们的笔下可以展现出怎样的魔力。林黛玉让她将《王摩诘全集》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这些对她今后写出意境高远的诗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观之,有的放矢地阅读之重要。

2.模仿他人的写作风格

在模仿的过程中,也会渐渐带上有自己风格的烙印,这个烙印,背后其实就是自己的人生阅历在文字上的体现。这个时候,就是第二个阶段,“模仿风格”了,毕竟我们不能真的“无中生有”,凭空创造出自己的写作风格来,模仿借鉴别人的写作风格,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笔者以《香菱学诗》作为写作指导课,告诉学生写作要求:入境到深刻再到创新的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根据实际水平按步骤学写作文。如能达到此要求,便能写出内涵深刻的作文。

3.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

(1)诗情画意,情景统一。

宋代周密《清平乐·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这句意思是: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九年级学生写作,有画面才有入境的可能,所以我首先训练学生学会“王维式”的写作风格。

如写作《背影》,要求他们模仿朱自清的《背影》中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将景和情自然融合在一起。以下是班内同学的《背影》。

我在站台等车,忽被来往的车流吸引。车子向我缓缓驶来,逐渐变得清晰,如同一位丽人,缓缓揭开她头戴的面纱,但却不是我要等的那一辆。它从我身边经过,又消失在了迷雾中。

我忽的想起了心中那挥手作别的背影,令我铭记终生的他……

雪夜,风在嘶吼。走在回家的路上,点点冰冷的雪花飘到了我的脖子上。消融,带走了我身上为数不多的余温,我不禁紧了紧衣襟。我此时的唯一愿望,便是回家缩进温暖的被窝,而不是拎着购物袋顶着刺骨的大风前行。……

环境描写很有画面感,完全能为后文凸显那个“背影”做奠定感情基础,文末自然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

回忆过去,他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虽不知他姓甚名谁样貌几何,他的身影虽被雪幕笼罩,但他的背影将在我心中永存。

(2)贴近生活,内涵深刻。

杜甫的一生正处于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关键时期。这样的历史时代,使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尝尽种种的痛若。这位现实主义诗人擅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通过高度地概括描写,去揭示生活的本质,我们的学生没有杜甫的生活经历,更是不可能与“诗圣”比文采,但我们可以学习模拟诗圣的写作风格,写贴近生活、思想深刻的“杜甫式”的文章。

如写上例《背影》,学生在原有作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部分如下:

“望着车窗外模糊的景色,我不禁在想:我何时也能成为别人心中的背影? ”

这样一个问题式结尾的好处在于既将自己完全地融入到了故事中去,又发人深思,文章的重点也不仅仅是讴歌人世间的温情,更是由自己的问题反思这个社会,社会上有多少“好心”的围观看客,又有多少“只留下背影的青年小伙子”。读这样的结尾,让读者的阅读体验更强了,文章的思想境界也更高了。

(3)想象奇特,个性尽显。

“李白式”的写作风格飘逸奔放、自由豪迈,是非常难学到的,因而放在之后。它要求学生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想象力,创新的思维模式,独到的见解,张扬的个性等等。虽难模仿,但对于班内写作程度很高的同学,通过多阅读此类文章,还是能学到一些写作要旨的。

(三)不断打磨,形成自己风格——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不断地写作,打磨出自己的风格,是每个有志于写作的人想最终登上的高峰。在人类历史中,那些大作家,写作风格也或多或少受过前人的影响,但他们又都在前人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风格。如李白《行路难其一》中一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出自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行路难其三》的:“吾观自古贤达人”引用《拟行路难》:“自古圣贤尽贫贱”。杜甫也说李白的诗“俊逸鲍参军”可见鲍照的诗对李白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没关系,不要一辈子都站在那里就好。李白虽受鲍照诗风之影响,但也不妨碍他成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不仅模仿了,更是在这基础上完成了“李白式”风格的创造。

“创造风格”对于一般学生来说,也许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是在“王维式”、 “杜甫式”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地打磨,相信学生还是能不断所进步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人生三境界,我觉得它同样可以用于写作,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反复锤炼,模拟他人风格;不断打磨,形成自己风格。这就是写作三境界。

猜你喜欢
香菱背影杜甫
两个背影
背影
背影
香菱的故乡情结与生命救赎
杜甫改诗
保准有人追
香菱:一个被拐卖孤女的自救之道
杜甫与五柳鱼
保准有人追
杜甫的维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