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倾听,用爱理解,用情建议
——浅谈与孩子的心灵的沟通

2019-11-26 13:13刘玉凤
儿童大世界 2019年7期
关键词:家长老师信息

刘玉凤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五中学,广东 湛江 524000)

孩子进入青春期,很多家长都感觉自己的世界末日到了。看见孩子的一连串表现,家长们开始变得焦灼、难受、忧伤、烦闷、担忧……甚至普遍存在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的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的压力,其实,真不能跟孩子较真儿,因为你越较真儿孩子越逆反,这样的结局就是你说得口干舌燥,孩子也不会听你一句劝解。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呢?

良好的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循了以下这三条原则:倾听—理解—建议。

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

听,有两种。一种是入耳的听,一种是入心的听。入耳的听叫“听”,入心的听则叫作“倾听”。倾听和听,有着很大的差别,“听”是与生俱来的听见声音的能力,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声音的生理反应。

“倾听”是将声音转换为意义的过程,它包括感知、理解

评价和反应四个阶段。它需要利用逻逻辑思维和原有知识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倾听不仅局限于声音,还包括语言,非语言信息、概念等。

“听”,只能听出话语所表达的字面意思,而“倾听”则可以听出话语之外所传达的信息。比如,学生对老师说,“老师,他们又打我了。”它所传达的信息就有很多:学生感到害怕,需要老师的帮助;他的情绪是紧张的,焦虑的;她与同伴的关系比较紧张;他的性格比较内向等等,如果老师只是去听,是听不出这些的,但老师只要去“倾听”,才可能捕捉到这些信息。要听话外音,听语言之外非语言所传达的信息,这样才能听出主要问题来,才能更好的去解决问题。

而倾听是父母们在和孩子沟通时做的最差的。

很多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占主控地位,不顾孩子的感受,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愿强加给孩子。我记得班里有个男孩子,性格较内向,在班里独来独往。他父亲也多次向我说过,孩子在家不跟他们说话,任凭你如何打骂,每次都是不理不睬的态度。针对这事我和孩子多次聊天,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想法,帮孩子和父亲渐渐拉近了距离。记住:孩子和你说在学校里发生的事,一定不要敷衍。在孩子遇到烦恼时多听她/他的倾诉,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理解和尊重,要认真倾听,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重视。只有放下家长的架子学会和孩子交朋友,以心换心,走进孩子内心世界才能真正的“通”,并帮孩子度过青春期的叛逆。

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

美国总统威尔逊说:”理解绝对是养育一切友情之果的土壤。”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处于“折腾”状态:孩子非常叛逆,或是沉迷于游戏,或是颠倒黑白,喜欢顶嘴,父母就感觉孩子越来越难相处,矛盾激化,甚至有的孩子最终离家出走,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那么作为父母,到底怎样才能真正理解孩子呢?

一个初二的男生,之前他一直是爸爸妈妈眼里的“乖孩子”,学习成绩不错,很少顶嘴,老师也喜欢,父母为他安排好了他的人生方向:想让他努力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然后有个好工作……

但是突然有一天,他说他不想再去学校,他发现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消息对于父母是晴天霹雳,各种招都用过了,可是孩子就是不去上学,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让别人进,经常是晚上玩电脑,手机,白天睡觉,脸不洗,牙不刷,吃饭也没规律。其实,这是孩子对父母一种无言无力的抵抗。不要以家长的身份压制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父母要理解孩子,必须要考虑和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兴趣、特长,满足孩子的正当需要。

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里应该给予建议。

其实大道理大家都知道,但从口中不断“循循而出”时,很多人可能是听不进去的,甚至是很反感的。而初中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叛逆期已经到来,家长首先做的应该是不再把自己的孩子当小孩子来看待,要用一种大人的眼光来正视他们,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用成年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来进行沟通,尽量避免用经验之谈以及上级领导的态度去对待孩子;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自己去探索,父母已经探索到的经验并不会变成孩子的经验,父母成长的几十年也不会变成孩子的几十年!所以,尽量去引导孩子正确地理解人和事,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告诫和命令!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体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能够静下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我想送家长们一首纪伯伦的诗:

你的孩子并非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渴求自身的儿女。

他们由你而生,却并非从你而生,

纵然他们跟着你,却不属于你。

你能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能庇护他们的躯体,却庇护不了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于明日之星,那去处你不能拜访,即便是在梦乡。

你可尽力去效仿他们, 却不可让他们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逆转,也不会与昨日滞留。

猜你喜欢
家长老师信息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订阅信息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