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生物医药专业群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019-11-26 07:34周玉芬
山东化工 2019年21期
关键词:产教基地实训

周玉芬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1]提出“鼓励学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为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2],实训基地出来满足教学之外,还需要成为企业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的基地[3],更需要成为社会培训和服务的重要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4]。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明确要求[5]“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重要职责,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产业、教育、社会对基地的需求,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满足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经过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一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在硬件设施、实训设备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还存在着政府主导职能不强、行业指导能力薄弱、企业主体作用缺失、学校共享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主要表现为缺少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产业与教育融合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普遍存在产教双方“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通过政府的主导,引进了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校-所双方按照股份制联合成立金华川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下设川抗所金华分所,对接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群建立生物医药产教融合体,构建基于政、校、行、企、所“五位一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探索实训基地“共谋、共建、共管、共用、共享”机制,达到区域内的产教各方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1 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1.1 重硬件建设轻内涵发展

我国高职院校由于建设基础差、时间短、设施少,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训基地硬件建设,片面追求实训基地的面积、实训设备的数量,却忽视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在实训基地的定位、功能、建设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划,在实训基地的文化、制度、师资等方面缺乏投入。

1.2 重基地建设轻运行管理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在数量上有了较大增长,也新建了一批高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普遍存在重视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注重实验室建设和设备的采购,而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科研、服务需求,现有的运行管理制度不能有效发挥实训基地产教融合作用。

1.3 重教学功能轻社会服务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三大职能。事实上,高职院校更加侧重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主要考虑教学需求,兼顾科研需求,忽视服务需求,导致实训基地既不能满足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不能有效满足产教融合的需求。

2 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的意义

2.1 促进资源共建共享,提升产教融合水平

实训基地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高校、行业、企业、研究所资源整合,建设基于政、校、行、企、所“五位一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产教各方的有效合作,提升产教融合的水平。

2.2 培养产业需求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实训基地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实训基地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建设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将产教各方统筹到实训基地建设上来,对接区域产业群发展需求,构建区域共享实训基地,发挥基地产教融合功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3 发挥基地资源优势,提升服务产业能力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除了满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需求,同时还承担服务区域产教发展需求。建设基于产教各方的实训基地,发挥产教各方的资源优势,以政府为引导、高校为主体、行业为纽带、企业为依托、研究所为支撑的实训基地,集中政、校、行、企、所优势资源,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3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路径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政策引导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的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职业院校紧贴市场需求、紧贴产业发展,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职业院校布局与区域产业相适应的专业群,在专业群实训基地、实训项目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发挥政策在在产教融合方面的主导作用。

通过政策政府牵头引进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依托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联合成立金华川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设立川抗所金华分所,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政府出资5000万元建设川抗所金华分所“产、学、研”一体实训室,对接区域生物医药产业产业需求,搭建“政、校、行、企、所”产教综合体,建设基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现“共建平台、共聘师资、共育人才、共享成果良好”机制。

图1 “五位一体”产教融合实训室建设路径

3.2 打造双师教学团队,创新管理运行机制

对接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和金华市“五大千亿产业”,我校逐步形成了以生物制药技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为核心,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基础,辅以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和安全健康专业构成的生物医药专业群教学团队。通过加强专业群与区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的融合,通过转型或升级专业培养定位、开辟专业方向或课程模块,与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联合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组建由政府管理人员、学校专业带头人、行业专业、企业负责人、研究所人员构成专业群指导委员会,规划和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学生加油站”,围绕专业群工作岗位和职业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定期夏企业,通过企业见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习安排学生到产教融合企业实践;建立“教师工作站”,学校每年选派教师到产教融合企业开展为期1个月以上的实践,通过科技公关、技术服务,把课堂从校内转战到企业,不仅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实习,还能优化教学内容,完成专业教学任务,实现互利共赢。

3.3 强化行业桥梁功能,创新战略联盟机制

生物医药专业群依托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通过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把专业群的技术服务、科技研发与产业群的人才培养、技术服务需求进行有效的对接,解决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供给侧需求不对称问题。

同时,通过行业协会的可接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产学研方面进行有效衔接,提高专业群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产业群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形成产业战略联盟,解决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实习、就业,教师的的实践、培养的需求;同时为企业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更新、科技服务等现实问题,提高实训基地产教融合能力,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提升服务产业发展水平。

3.4 提升企业的积极性,创新资源共享机制

通过引企入校,校企共同建设“研究所”,联合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享师资队伍、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项目研发、技术服务,将企业现有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操作要求引入到学校,并请企业技术骨干在“研究所”生产车间、操作间等进行现场教学,将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文化、职场氛围以及当前专业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资源有机结合。同时,“研究所”对社会开放,为相关企业、机构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和培训资源优势。校企双方根据阐教融合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联合编写基于阐教融合的新形态教材、共享产教融合的成果,满足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实现互惠共赢。即:学校提供场地,引进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实践教学,共同开展项目研究,企业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学院选派骨干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使教师能够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教师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培训服务;学院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申报、研发,项目论证等。

3.5 引进高端科研院所,创新技术支撑机制

生物医药专业群依托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集实验室研究与中试孵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开发并举,产学研特色明显的国家主要药物研发机构和药学人才培养基地的优势,探索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在人才培养、科研开发、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坚持“合作互赢、凸显应用、服务区域”理念,积极拓展科技服务平台,引进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金华分所,围绕产业链部署教育链、围绕教育链完善人才链,聚焦区域特色产业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创新技术支撑机制。将实验室里的研究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对接区域产业群发展需求,建设集人才聚集、设备先进,机制创新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行政、校、行、企、所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技术服务,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新产教技术支撑机制,打造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区域企业协同的产教融合新格局,促进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有机衔接。

猜你喜欢
产教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我的基地我的连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