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方式探析

2019-11-26 03:22邱玮
江西教育C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调动题目

邱玮

语文是一门极具艺术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新课导入环节是极为重要的。面对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语文教师应该在导入新课方面更加用心,并根据课文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让小学生自然而然投入到语文课教学氛围当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效。

一、问题式导入教学法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拥有很强的好奇心,总喜欢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利用问题式导入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依据新课的教学内容,编制出一些有趣的问题,促使学生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带动下,自然而然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一起去探索新课教学内容,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解决心中的疑惑。

二、标题导入教学法

标题是文章的点睛之处。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的课文题目是用来揭示中心思想,有的则是将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概括。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课文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对新课文的题目展开分析,促使学生在学新课之前,在大脑里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认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对新课文充满强烈的求知欲,以引起学生想要阅读的兴趣,进而将学生引入所要学习的新课程。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在板書上写出今天的课题后,可以从写作六要素进行引导:“请问本文题目交代了六要素中哪几点?”学生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回答:题目交代了地点是狼牙山,人物是五位壮士。教师继续借势对课文题目展开引导:“为什么题目中写的是五位壮士,而不是五个男人、五个士兵?为什么重点突出‘壮士这两个字?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全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通过课文题目导入法,学生对新课文保有一丝期待,又可以将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可以锻炼学生对文章的审题能力。

三、情境导入教学法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中的视频、音频、图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新课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产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通过语言讲述的方式,充分利用短短几分钟的导入时间,针对所要学习的课文内容,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进而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融入到语文教学氛围当中,并通过短小有趣的故事,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在教学《有趣的汉字》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当下最流行的歌曲《生僻字》,让学生从歌词中领略中华汉字的博大精深。然后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季姬击鸡记》一文,该文言文共七十八个汉字,而且这七十八个字都是同音字。教师展示该文,尝试着让学生大声朗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整篇文章都发“ji”的音,顿时会觉得非常有趣,进而更加喜爱汉字,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温故知新导入教学法

《论语》有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师可以将这句话灵活运用到新课导入教学过程中。将新旧知识作为连接点,不但对旧知识能够进行有效巩固与复习,还能为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做好铺垫。教师通过将新旧知识有效结合,用旧知识引出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而让学生对新学习的课文内容有一个理解与掌握,可以有效提高新知识的教学成效。

五、背景知识导入教学法

语文包含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精华,尤其是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文学瑰宝。由于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文化特点,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应该尊重当时的文化特点。在学习有关古诗词的新课时,教师可以将背景知识作为新课的导入,搜集与新课相关的历史资料,讲讲该段历史时期都发生哪些著名历史事件,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

六、谜语导入教学法

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天性,将谜语游戏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调动班级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其在语文授课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谜语导入法导入新课:“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通过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引出所要学习的新课。

语文教学包含了大量知识点,教师要想在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多样的导入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沉闷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有效完成语文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江西省寻乌县城关小学)

责任编辑:胡波波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调动题目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关于题目的要求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