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语文的自主天空

2019-11-26 03:22刘松岭
江西教育C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天空课文探究

刘松岭

面对新时期充满无限机遇和挑战的素质教育,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已成为教学的主旋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搭建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结合感悟谈谈认识和做法。

一、质疑解感中給学生自主学习的天空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的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由此可见,质疑的重要性。传统教育没有给学生的质疑留下余地,课堂上教师往往是精心设计好种种问题,制定出标准答案,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圈套”。试想在如此束缚之下,学生怎能质疑?“放手让学生质疑解感”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地占据了现在的语文课堂,这就要教师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并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能、会提出问题。

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时,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充分感知课文,认真思考。鼓励自主质疑,大胆发问,并引导学生从课题、立意、布局谋篇、写作手法等方面去寻找、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把发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虽然学生提的问题有的还很肤浅幼稚,但也不时闪烁出创新的火花。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本课的重点:①为什么和时间赛跑?②怎样和时间赛跑?③和时间赛跑有什么意义?由于这一系列问题是孩子们自己发现的,这更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然后,积极肯定学生的新发现和独特理解,尊重他们的切身感受,鼓励他们自主解答。这时,看到的是小组内学生无拘无束地交流个人意见,争先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思,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思维过程中给学生自主思考的天空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很少有自主与选择的权利,受到诸多的限制、支配,使学习成了疲于应付的苦差事。《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样,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而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引路人,真正做到问题让他们去发现、过程让他们去探索。

在讲《草原》中蒙古族同胞热情款待汉族同胞的情景时,先让学生闭目凝神、静听、想象。随着充满激情的朗诵,仿佛把孩子带入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可以肯定,他们在大脑里构建的图画不可能一样,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给他们的思维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之花开得五彩缤纷。然后,又让学生把想像的情景描绘一下,身临其境地把课文理解得淋漓尽致。

三、学习方式上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天空

以前的课堂是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按一种速度、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发展。新课程却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融发现、探究于接受学习之中,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学得扎实、有效。

以《草原》为例,在讲第一段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愿意描述的就描述给同桌或好朋友听,愿意读的就以自已喜欢的方式,动情地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愿意写的就动笔写写读了此段的内心体会;愿意画的就画一幅草原美景图,最后分类进行汇报交流。这样,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四、总结拓展后给学生自主发挥的天空

传统的语文教学,学生学习的空间较为封闭,眼界限于书本、教材,似乎课文学完了,思维也随即结束了。其实不然,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教学必须要联系社会、自然、生活。在学完一篇课文后,适当拓展延伸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这样对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是大有裨益的。新课程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如在教完《只有一个地球》后,给学生布置了下面几个兴趣作业,要求他们自主选择、设计、组织、探究。(1)组织一次环保知识竞赛。(2)搜集有关图片资料,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次墙报。(3)搞一次环保小调查,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对周围环境作一次调查,及时写出调查报告,在班内交流。这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自由空间,由课内到课外不仅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新课改以其鲜活的生命力,走进了语文课堂。语文教师要善于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真正给学生创造一片自主学习、思考、探究、发挥的天空,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也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和担当。

(作者单位:山东省宁津县时集镇崔庄小学)

责任编辑:邓钰

猜你喜欢
天空课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天空之镜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一和one
天空之舞
天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