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2019-11-26 03:22钟先云
江西教育C 2019年11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小学数学

钟先云

摘要: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培养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提问不仅是教育教学的目的,更是教学的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标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以此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意识    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新课标也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没有问题的数学课堂显然是不成功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思考,才能够找到解题的方法。有了问题不一定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就一定不会有创造。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了以下探究。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学而不思则罔。有了疑问,才会有思考。在思考的环节,学生才会产生疑问。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数学教学的真谛。所以,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直受到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的推崇。所谓的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思维的问题心理品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无法解决问题,产生疑惑和探求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展示了学生个体思維的灵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就会主动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而且,学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会自主启动思维,搜寻自身的知识系统,查询相关资料,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会更加深刻和透彻。问题意识是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所有的创新都是从问题的发现、分析和探索开始的。而学生发现问题的动力就来源于其本身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说,如果学生不具备问题意识,那么创新意识和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重视提问环节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过于关注数学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和感受。并且,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前,也不会仔细研究,只是跟随课程的进度随意提问。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教师要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相信学生具有创造的潜能。同时,教师要正确看待提问环节,重视提问环节,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此外,教师要借助提问环节,训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比如,笔者在对《升和毫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确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感受到升与毫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特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并随意选择了两名同学比赛喝水,但两名同学恰好同时喝完(杯子都装满水),而且,甲乙两个同学所用杯子的粗细高矮都不同。那么,这两个同学谁喝的比较多呢?学生经过分析和思考回答出了问题,也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明确了容量的概念。

(二)营造宽松氛围,赋予提问勇气

要想让学生敢于提问,有提问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置身于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只有学生的心情舒畅了,才能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敢于质疑。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互动,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当然,教师也要允许学生的质疑出现错误,这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比如,笔者在对《垂线与平行线》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特意为学生展示城市的夜景图,让学生思考问题:这个城市美不美,它美在哪里?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笔者为学生进行了解释:追光灯打出的灯光可以向某一个方向无限延伸。这时,学生就能明确和掌握射线的概念。

(三)设计问题情境,自主分析探究

要想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要夯实学生的基础,构建良好的氛围,还要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教学技巧。也许有人会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可以,实际上,这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意义。只有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科学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合适的学习状态,才能真正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把握问题的难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通过学生的努力得到有效的解决。其次,教师要重视问题的跨度,也就是说,问题应该有主次之分。最后,要关注问题的坡度,坚持从小到大,从易到难,层层深入。比如,笔者在对《平移、 旋转和轴对称》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平移及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够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特意为学生展示动画:小船运动和金鱼运动的过程。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视频感受平移。同时,为学生提出问题:小船和金鱼都是怎样运动的?它们运动有怎样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是朝哪个方向进行平移?在此环节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得到了提高。

(四)鼓励学生质疑,养成思考习惯

小学生天生好奇心重,这就是问题意识的具体表现。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主动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想法不受局限,这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环节之一。只要教师坚持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比如,笔者在对《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通过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的推导,体验和掌握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不同的图形,其中包括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八边形。根据这些图形,笔者提出问题:大家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这些图形有着怎样的共同点呢?学生经过分析和思考就能明确这些都是封闭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笔者就引出了多边形的概念。然后,笔者为学生提供教具: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和思考这几种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通过剪接角、度量、画辅助线等方式,得出了这几个图形的内角和。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不仅掌握了四边形的内角和的相关知识,还能用相似的方法解决五边形、六边形内角和是多少的问题。

(五)指导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以合作教学的模式,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力量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理解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笔者在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算理,特为学生创建了这样一个情境,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了北京标志性景点的视频,然后笔者提出,王叔叔和李叔叔一家暑假都去了首都北京游玩,他们乘车所用的时间都是12个小时,但王叔叔一家是乘坐平均78千米/时的旅游大巴去的,而李叔叔一家是乘坐平均145千米/时的火车去的。根据这个情境,笔者提出问题:李叔叔和王叔叔是从同一个城市去的吗?你能算出王叔叔和李叔叔所居住的城市到北京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吗?学生结合具体的时间和速度就能得出正确的算式。在学生得出算式之后,笔者为学生具体解释了计算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就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总而言之,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发展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从问题开始,让学生在自主分析、大胆质疑、解决问题的同时,发展自身处理信息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只有這样,数学教学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学习和应用的方法,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宇芬.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以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9(08):75-76.

[2]许晓莹.翻转课堂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与问题意识培养——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02):73-76.

[3]杨婷.有了问题意识就够了吗?——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95-96.

[4]陈洁.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9(05):49-50.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马岗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培养小学数学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