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语文天地”的语文要素 落实“语用”训练

2019-11-27 17:29康梅香
名师在线 2019年14期
关键词:天地习题要素

康梅香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溪实验小学,福建泉州 362601)

引 言

“语文天地”不就是练习吗?有人这样认为。其实不然,笔者认为每个单元的“语文天地”中都含有诸多语文要素,其是有效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一把金钥匙。本文以中年段“语文天地”为例,谈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巧妙借助“语文天地”中的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

一、重积累,丰富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1]”语言的积累包括“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精彩句段”等。每个单元的“语文天地”中都有许多引导学生积累词句的语文要素。

(一)积累词语,准确理解促运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厚积言有物。”没有丰富的词语积累就会言而无物。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要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三年级语文教材的每个“语文天地”中都有“读一读,写写加点的词语”的题目。这是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重点词。四年级语文教材的“语文天地”中都有“我的摘录笔记”的题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做摘录笔记,积累一些重点词或精彩的句子。

同时,中年段的“语文天地”中也有一些引导学生积累课外词语的练习,形式多种多样。

1.字理渗透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天地”中有道区别同音字的习题:“净—静、感—赶、接—结、故—顾”,这四组同音字的错误率极高,需加强比较练习。在教学时,笔者先借助字的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字义,如第一组的两个字都读jìng,第一个“净”含有两点水,一般指不脏,没有被污染;第二个“静”则是从声音上讲,没有声音。然后,让学生结合词义选择正确的字。在比较、讲解中,让他们进行扩展组词,词语的积累在无形中得到了落实。

2.适度拓展

“语文天地”的习题中,还有一类是直接出现与本单元主题有关的词语,让学生积累。例如,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春天的脚步”,“语文天地”里有这样一道习题:“读一读描写春天的词语”。在学生读准字音、了解字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学生发现,描写春天的词语并不一定都带有“春”字,也可以从春天的花、草、树、木等方面观察。于是,有的学生说出了:万象更新、桃红柳绿、百花争艳等。

(二)对比句子,说话练习促运用

“语文天地”经常能扣住单元主题,设置一些名言警句、谚语、诗句等。对于这类的语文要素,教师应根据学情,对句子的意思作适当点拨,要求学生熟读、背诵,积累下来。

有时,“语文天地”中会出现一些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它们有的采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有的能让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生动以及语句的连贯。例如,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天地”有这样一道习题:

【读一读,抄一抄】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

这是课文中的两个比喻句。第一句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比作“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第二句把“走在街上”比作“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在学习课文时,笔者详细地讲解这两个重点句,并让学生延伸:还能比作什么?在学生各抒己见后,引导他们对比句子,使学生感知“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不仅写出了葡萄枝叶的茂盛,而且“凉棚”与葡萄架上堆满枝叶的样子十分接近。第二句“欢闹的海洋”不仅写出了人多,而且体现出了小镇的热闹。学生在积累比喻手法的同时,明白了优秀的比喻句要贴切,这样才能让文章更生动、具体。

二、探结构,范例引路

句子是构成段、篇的基本单位。教材中,许多课文中都蕴含着优美的、精彩的句子,等待我们去挖掘、品味。“语文天地”中经常出现仿写句子的练习,这便是语文要素之一。教师应巧妙地利用仿写练习,渗透并提炼写作要素和技巧,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掌握语法,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天地”中有这样一道题:

【抄一抄,仿照句子写一写】

从宇宙飞船上看月球,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出了各种奇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棕色的,有时是黄色的。

在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读读句子,再交流,说说这么写好在哪里。学生只要关注加点字和画横线的句子就会发现,句中画线的部分使我们具体地体会到月球表面的色彩是多么奇异。画线的句子具体描写“奇异”,前面先概括写,后面再具体描写。这样能让句子的表达更具体。

在学生明白“围绕一个词,用一些语句描写能让句子更具体”的方法后,笔者创设情境让他们练习使用加点的词语。

一下课,同学们快速地冲向操场。

让学生围绕“快速”来写,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把句子写具体,还可以采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让句子更优美。抓住“语文天地”中的这一语文要素,让学生明白句子的特点,进而迁移运用,写出优美的句子。比如:一下课,同学们快速地冲向操场。一眨眼的工夫,就不见人影了。

三、明方法,读写结合

语文要素不仅是用来理解的,而且要走出以分析为主的传统学习模式,由“学”向“用”转变。例如,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天地”里有这样一道题:

【读一读,抄一抄,注意带点的词语】

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呼啸着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会运用“当……”句式来描写情景。仿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生活,感受声音;(2)可以选择某个场景来写;(3)要用上合适的动词描绘发出声音时的动态;(4)要用上恰当的象声词,让句子更具体。

在教学时,笔者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先提供一个情境,为学生预留一些时间,引导他们展开想象。例如,给出句子“当下课铃响起来了……”并要求学生将自己想象的情景说出来。笔者让学生先用简单的句子,比如:老师合上书本。同学们在教室里聊天谈笑。当学生把句子梳理通顺后,再进一步引导:老师是怎么合上书本的?发出了什么声音?同学们聊天时做什么动作?高兴时又会发出什么声音等。经过引导,学生就能模仿例句把下课时教室里的情景写具体了。

结 语

读中积累,仿中运用,练中提高。“语用”训练扎实有效,就能走出一条“由知而能而智”的语言文字运用之道。由此可见,看似普通的“语文天地”中隐藏着许多值得探究的语文要素,借助它们,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可以指导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天地习题要素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拾天地之荒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