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民间艺术 丰富小学美术课堂

2019-11-27 17:29李思文
名师在线 2019年14期
关键词:窗花民间艺术编织

李思文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江苏苏州 215021)

引 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间美术艺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这些民间艺术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瑰宝,更是中小学美术课程必须开发的宝贵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把它们运用到现代课堂上,让它们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让它们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情怀的有效载体。

一、关注日常生活,激发美术兴趣

民间美术艺术就在我们熟悉的生活中,要抓住民间美术艺术,就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如节日里窗户上的窗花剪纸、春天里天上放飞的风筝、奶奶们装针线的草笸箩、爷爷手里的龙头拐杖、地摊上的泥塑娃娃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除了要在课堂上不断地给学生展示外,还要引导学生去生活中寻找,更要为学生创造课堂交流的机会,总之,就是让学生在观察、寻找、交流中提升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印花布》一节的教学中,课前,教师布置了作业,让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的“印花布”,并在上课时将其拿到课堂上来和大家进行交流。上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按照时间顺序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的印染技术,如汉代的“印花纱”、唐代的“印花夹缬褥面”、教师搜集到的现代印花布等,同时还给学生展示了古代的印花工具“印花铜制板”,让学生观察铜制板的图案和汉代两件印花纱的图案是否吻合。之后,由教师亲自示范,把准备好的白布紧紧地包在木版画的底板上,经过涂蜡、上色,最后印成了一块花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注意事项渗透给学生,并让四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实践。

这节课的课前任务就是让学生关注生活,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印染”。然后是课堂内容,教师的展示从古代开始,使学生了解印染的悠久历史,了解从古代到现代,印染都是劳动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了解印染就在民间。有了课堂的指导,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就会去关注民间艺术——印染,会更有主动意识。

二、抓住节日契机,开拓艺术视野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特有的节日民俗,这些节日民俗中包含很多的美术艺术元素。小学生是最爱热闹、最爱过节的,所以教师要抓住他们的这个特征,每过一个节日,都要把这个节日带到课堂上来。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快乐地过节,还能在快乐的节日氛围中感受中国民间艺术,开拓自身的艺术视野[1]。

例如,在《版面设计》一节的教学中,上课时,教师将中秋节导入课堂:“同学们,我们上学、放学时看到大街上已经有节日的气息了,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接下来,师生共同交流了关于中秋节的内容。教师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哪些关于中秋节的知识,然后再给学生简单地介绍了一些中秋节的民俗,由此导出了课堂的重点——让学生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一张手抄报。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各种主题的手抄报,尤其对以中秋节为主题的作品进行重点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介绍了手抄报的版面知识,包括布局编排以及装饰美化,等等。最后是学生的实践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一幅手抄报,小组成员要积极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节课是四年级上半学期的一堂美术课,教师充分利用中秋节这个契机,把传统节日和美术知识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其巧妙之处就在于,此时大街小巷的商场店铺都已经充满了节日的气息,学生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中秋节,所以能够很好地开拓学生的创作思维。

三、挖掘艺术内涵,传承中国文化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这样说:“通过美术课堂,使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2]”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民间美术艺术,并不只是让学生“看看热闹”,而是要把民间美术艺术广泛的文化内涵传达给学生。当然,传达文化内涵必须依据小学生的特点,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表现出来。

例如,在《剪纸二》一课的教学中,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教师布置了作业:依据这节课学习的方法,设计并剪出春节要贴的窗花。上课时,学生展示了自己设计、剪裁的窗花,交流了自己设计窗花的构思以及剪裁窗花用到的方法,等等。同时,教师也把带来的大量的剪纸作品展示了出来,让学生观察、欣赏,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作品,为什么喜欢。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喜欢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剪纸,教师由此引出了民间剪纸艺术家——王桂英老人。接下来,教师利用电视视频,给学生播放了老人剪纸的过程,激发了学生自己动手剪纸的欲望。紧接着,学生自己剪出了十二生肖,再用剪纸符号对十二生肖进行了装饰。剪完以后,学生进行了互相交流、展示与学习。

这节课和上一节课是连在一起的,课下有主题明确的窗花剪纸作业,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剪纸艺术中包含的中国民俗元素。在第二课时剪十二生肖的过程中,从开始的构思到最后的装饰,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关注剪纸的技法,更要让他们关注十二生肖剪纸中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

四、注重实践运用,提升创新能力

对于民间美术艺术,学生不仅要传承,还要创新。所以,无论是哪种艺术表现形式,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感悟、观察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去体验与实践。只有学生亲历了民间艺术的创作,在创作中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在兴趣的支持下进行再发现、再探究、再创造。

例如,在《穿穿编编》一课的教学中,上课前,教师就明确了这节课的活动内容——编篮子。教学的主要材料是课前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搜集来的打包条和硬纸壳。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阶段,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中国的编织工艺,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对编织艺术的兴趣。在展示图片的过程中,教师还播放了民间艺术家进行编织的视频。接下来就是教师进行示范,教师给学生讲解了编织篮子的简单方法——十字交叉法,以及在编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学生自由结成了小组,首先构思了篮子的形状、颜色,确定了篮子的用途等,然后一起动手进行了编织。在学生的编织过程中,教师进行了巡视,和学生一起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通过这节课,教师不但带领学生领略了中国编织艺术的神奇,还给学生创造了具体的编织环境,让他们自己动手,体验到了编织的乐趣。

结 语

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我们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我们的根在哪里?就在这些璀璨的民族、民间瑰宝里。美术课程是素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一定要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包括民间艺术资源,引导学生,熏陶学生,培养学生,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窗花民间艺术编织
体验编织的乐趣
剪一朵窗花
一针一线编织爱
剪窗花
民间艺术篇
剪窗花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快乐是用来编织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