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屋迎来大专家

2019-11-28 02:52李钊李艺雯
国际人才交流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安徽大学汉娜书屋

文/李钊 图/李艺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国专家书屋

梁大群一直从事外国专家相关工作,他现在在合肥市科技局仍联系这个特殊的专家群体。

多年的外专工作让他有这样的感受:“在合肥工作生活的外国专家,大部分都热爱中国,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在日常接触时,他们多次表示,希望有途径看到更多有关中国的外文书籍。”

正是在外国朋友的鼓励和支持下,合肥迅速建成了3个外国专家书屋。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书屋、走近这群热爱中国的外国专家,从他们的眼睛里,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中国……

他们成了民间的友好使者

来自波兰的汉娜和她的丈夫都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老师,曾经在意大利、俄罗斯、美国等多个国家教学生活,而当7年前,他们决定来到合肥后,就再也没有把目光从这里移开。

汉娜在英语语言实践中心工作,她的丈夫则从事科学史方向的教学科研。汉娜说,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科技水平是一个重要参考坐标。“我和丈夫在那么多国家待过,感觉中国是最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国家,尤其是科技领域。在别的国家讲科技史,你只能讲过去,而在中国讲科技史,更多讲的是当下和未来。”

合肥学院的韩国专家赵诚惠在华生活已经超过24年,她的小儿子在合肥从小学一直读到硕士毕业,现在回到韩国从事中医工作。每当生活中碰到别人对中国表示偏见时,他就跳起来反驳:“中国好得很。世界上有一点儿问题没有的地方吗?”在这里生活工作的外国专家和留学生们,俨然已经成为中外交流沟通的友好使者和民间大使。

身边包围的都是“满满的爱”

安徽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土耳其教授奥祖贝克认为,现在科学的各个领域都面临发展瓶颈,重大理论突破很难产生。唯如此,才更需要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加强沟通,增进交流,这方面中国做得非常好。

合肥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的德国专家拉克说,中国很有意思,面积和整个欧洲相等,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与特质。中国人才非常多,年轻人充满朝气。很多世界上领先的、尖端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设计,往往在中国率先实现,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方面的引领性。

西伟德宝业快可美建筑材料(合肥)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曼费雷德·鲍尔歇同样来自德国,他今年已经67岁了,对中国政府充满了敬佩。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多的人口,政府却尽可能去照顾到每一个人,这点让他特别感动。

安徽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奥祖贝克(土耳其)

西伟德宝业快可美建筑材料(合肥)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曼费雷德·鲍尔歇(德国)

在安徽大学工作的阿里·穆罕默德(伊朗)

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的两名巴基斯坦工程师萨马德·阿里与阿扎尔都是在华留学的高才生,他们一个博士毕业于中科大,一个在中科院纳米所做博士后研究。萨马德先后在西安、合肥读书,来合肥后已经在国轩工作1年,非常熟悉和适应这里的工作和生活。

阿里和阿扎尔一致认为,合肥拥有非常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也有目前中国排名前三的同步辐射室和其他大科学装置,合肥的科研与创新创业氛围都很好。不管是北京、上海,还是西安、合肥,他们在每一个地方都能感受到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友好。阿扎尔的小女儿说得好:“在中国,我没有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外国人,身边包围的都是满满的爱!”

合肥市科技局梁大群(中)与记者交流

“现在做科研,应该去中国”

安徽大学的伊朗数学家阿里·穆罕默德说,通过7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为世界科技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突出贡献,在各领域,中国科学家们发表的论文数量都在迅速增长。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对科技发展尤其是基础学科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他在与世界数学界的同行交流时大家都在说,现在做科研,应该去中国,中国的科技发展让世界赞叹。

阿里进一步指出,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与文明中,“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有一股不断向上攀登、奋勇向前的动力源泉”。中国人不仅仅聚焦于眼前,而是放眼未来,着手帮助全人类解决艰巨的长期性发展问题。他感慨,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能看到这种精神风貌在实际工作上的反映。

在安徽大学工作的法国数学家索尔·帕特里克10月1日在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索尔由衷赞叹,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有一种包容宽厚、兼济天下的大国情怀!

现在,合肥三孝口新华书店外国专家书屋里的2000多册外文图书,已经被领走了1400多本,梁大群对《科技日报》记者说:“这给国内其他城市带了一个好头,我也期待未来在小书屋,迎接大专家,为国际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贡献点滴力量。”

猜你喜欢
安徽大学汉娜书屋
篽箖·上野书屋
大树里的小书屋
汉娜的惊喜
秦晓玥作品
谢春作品
陈成亮作品
郭诗奇作品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少女汉娜的生死抉择
农家书屋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