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

2019-11-30 04:07陈湘辉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6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美育高职院校

陈湘辉

摘 要: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成为社会向高等教育提出的客观所需。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音乐美育进行德育的培养,是提高非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培养成为一个“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途径。结合本校教育理念与实践,遵循非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将音乐美育融入职业教育人才技术技能培养中,探究在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策略活动中,培养新时代高素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音乐;美育;非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文素养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美育对人和社会发展。“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诗、乐、礼作为教育民众基础,不仅注重个人修养,还要具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进入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大会上报告的内容以及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我国今后一阶段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音乐美育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必需

“美育,亦稱‘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通过艺术等审美方式,来达到教育人和提高人的目的,特别是提高对于美的欣赏力与创造力。”美育观念的产生与发展,源自不同社会、不同时期以及不同文化背景。我国近代美育思想观念产生于20世纪,基于教育救国、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和西学东渐的学术背景,王国维、蔡元培无疑是两位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王国维受康德、席勒等哲学观点影响,将教育分为“智育、德育、美育”三部分。蔡元培“以美育代替宗教说”,将美育的本质界定为情感教育。与此同时,伴随着新式学校与学堂乐歌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音乐美育”应运而生,所持观点也各有见地。王国维提出音乐在美育当中以审美为目的,无关功利。蔡元培提出“唱歌,美育也”;并指出音乐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以及主张音乐美育功能发挥德育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真正做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单靠努力提升大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艺术教育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肯定,其综合素质教育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又能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意义,再一次得到凸显和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作为一名音乐专业教师,有责任和使命,充分发挥音乐美育应有的作用和功能,提升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塑造人格品质,树立其艺术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推动学生智育与德育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非艺术类高职院校音乐美育的现状

(一)非艺术类高职院校对音乐美育认识不足

音乐美育作为德育中重要教育形式,在高等职业院校,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重技能轻人文,把学生专业术有专攻作为重中之重的同时,缺乏对音乐美育功能的认知和发展建设。在一些非艺术类高职院校实际人才培养中,每学期虽开设了一定门数的通识课程,供学生选修,但在线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而音乐美育被作为一门学分满分为2分的选修课程,也仅单一开设一门音乐课程《音乐欣赏》,学生无论是热爱音乐还是为修满学分,均不能够实现音乐美育普及化、大众化,对其不可替代的认识缺失,甚至处于“可有可无”的处境。对于音乐教材的选用,缺乏系统性、规范性,有的院校未统一征订教材,教师自行查找相关教材,进行教案书写和教学板块;有的院校选用自编教材。因此,造成音乐美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功能和作用被大大弱化。

(二)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欠缺

在非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艺术院校毕业教师,从事辅导员或行政兼课教师居多,音乐专职教师并不能够承担较多的音乐类课程,在非艺术类高职院校所具有普适性问题。在个人长远发展来看,所面临的问题非常突出,有被划分到各二级学院、有被归属在公共基础教学部门,学校并没有整合音乐专业教师资源,成立独立的教学部门,更好的发展艺术教育。此外,高职院校更为注重加强理工科师资力量和学生管理工作能力,对于专兼职音乐教师在非艺术类高职院校外出学习机会少之又少,基本没有任何可以参加提升专业进修学习、学术交流研讨等机会,甚至在得不到学校支持的情况下,有些教师通过网络在线和自费外出学习,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及教学能力。

三、新时代背景下音乐美育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路径研究

(一)人文基础课程与音乐美育有机结合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在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中以及2018年“两会”上,“文化自信”成为关键词之一。作为音乐专业毕业,担任我校开设《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将音乐美育与人文素养有机结合,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例如:诗词曲赋板块,将古曲新唱融入其中,领略学生感受中国诗词之意境美、蕴藉美、朦胧美的同时,感受音乐之美,体会专属我们中国人的表达体系,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之情、民族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音乐欣赏板块,让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感受我国传统音乐与西方乐器的音乐碰撞,感受千古传颂的“蝴蝶之恋”荡气回肠的故事,欣赏不同演奏家演绎作品的感受。语言艺术板块,将声乐演唱中气息、咬字、韵味、情感,融入在普通话语音教学课堂中,拓展学生视野,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音乐课程教材规范与科学相结合

在选取音乐课程教材上,应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本校音乐专业教师可编写符合自身学校学生的音乐教材,也可选用具有高质量的优秀教材。在课程内容组织上应趋于整体,更具综合性。在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时,可将歌唱、乐理、音乐史、鉴赏等进行关联整合,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综合的音乐体系。非艺术类高职院校与专业艺术院校相比,接触音乐时间太有局限,因而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广泛、整体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运用多角度思维、开拓眼界等。最后,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与本地音乐文化、多元文化相结合,传承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融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基础知识、中国民族音乐鉴赏、中国音乐简史等课程,还可将音乐与其他学科交叉,进行多元化学习,促进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

此外,应积极探索和挖掘,音乐美育与高职专业相结合的创新课程。例如:将护理专业与舞蹈形体训练相结合,合理运用形态、形体、舞蹈、职业着装、仪容修饰、行为礼仪等方面进行教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课程既符合现代护理发展的要求,又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为后期的专业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

校党委宣传部和校团委作为统筹负责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共青团的组织建設和队伍建设,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校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两个行政部门重要职责。从校园有形文化到文化传播主要阵地,再到组织开展多样文体活动,从而营造“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良好氛围。

我校大学生艺术团是在我和3名专业教师,共同担任训练指导及日常管理工作,由全校爱好文艺或有一定艺术专长的学生组成。以“第二课堂”形式开设特色课程为载体,加强学生专业水平和艺术修养。该团作为艺术与精神文化的传承媒介,发挥着育人功能,在审美能力、人格素养、团队精神、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排练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洗涤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演出或参加相关比赛,不仅是对艺术团训练成果的检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且丰富广大在校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郁艺术氛围,对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指导教师之一,与艺术团学生们不惜牺牲课余时间,刻苦训练。发展至今,多次代表我校参加校外各项文艺比赛,均取得了可喜的艺术成果。此外,还积极参与筹划“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五四合唱比赛”、“校园歌手比赛”“周末舞会”“经典诵读比赛”“心理剧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极大的增强的学生的自信心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综合素养。

四、结语

在2018年8月30日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是国家领袖习近平对美育的热忱呼唤。作为非艺术类高职院校应积极努力践行音乐美育,将音乐美育融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体系策略中,不断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功能,从而推动美育工作,为高职院校培育复合型人才与新时代实现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林文聪.非艺术类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福州地区非艺术类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调研[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85—87.

[2] 崔晓琰.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3] 《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第四版,第2158页.

[4] 邹容:遵循美育特点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中国美育网,2018.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美育高职院校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美育教师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