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践“课程思政”路径思考

2019-11-30 10:21潘瑜
科技资讯 2019年27期
关键词:团队顶层设计课程思政

潘瑜

摘  要:上海市近年来推行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一套有价值、可推广的“上海经验”。“课程思政”改革是有一定的逻辑层次的。该文就高职院校实践“课程思政”路径进行探索,提出党委领航,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协同育人顶层方案,以课程建设为根本点,提炼专业课程人文视野等具体路径。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探索高职院校实践“课程思政”的路径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顶层设计  团队  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c)-0115-02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完善课程体系,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探索高职院校实践“课程思政”的路径具有重要作用。

1  明确主体责任,做好协同育人顶层方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明确“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做好课程的整体规划。高校党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主体,党委书记应承担起高校课程体系“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校长、分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副书记、分管教学副校长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学校要把高校课程体系“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建设作为当前高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高校内部治理能力的重要环节,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落在实处、取得成效。

高职院校实践“课程思政”的关键点是党委班子。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加强教学工作的协调、管理与指导,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各教学单位要落实教研室与教学督导主体责任,发挥基层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核心骨干作用。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做好协同育人顶层方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梳理该校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支持课程。二级院系及各专业工学部细化出更深入或思政理论课程没有涉及到的价值观内容,从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大纲。

2  整合学校资源,培养协同育人工作团队

学校以开放的理念,整合优质资源,建立标准化协同育人中心,建立由党委指导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实行立德树人培养工作。整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项目为纽带,通过与项目、课题等,激发二级院系及各部门的活力,形成全体教职工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培育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团队。每年设立专项“课程思政”专项经费,以支持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和探索。

高职院校相关职能部门需要通力合作,加强教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科研部门等部门间的主动融合。体制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尤其需得到学生工作部门、各院系思政辅导员的大力支持,将思政辅导员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科研团体中。

3  梳理工作经验,构建课程思政工作机制

建立课程思政长效运行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是确保课程思政取得实效的关键。学校成立“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二级院系成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委员会。从课堂内外协同角度,要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和线上线下的“立交桥”,实现多课堂联动的工作机制。

实践“课程思政”与是不是共产党员无关,是全校所有教师的职责和义务。不仅仅是思政课的事情,着力点是专业课程。不是附加式、标签式的生硬说教,是要深入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特征、成长规律和价值取向,带领学生感受专业课程的特色和文化魅力,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另外,并不是每一个门课程的所有章节都要“课程思政”。

4  突出育人导向,提炼专业课程人文视野

专业课教师梳理本课程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之间的逻辑脉络和实现路径。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撰写“新时代”专业教材,探索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选取多门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试点,修订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大纲,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形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规范。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做好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设计,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2018年下半年立项12门课程思政建设项目,鼓励全校教师积极探索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5  把脉学生需求,侧重学科结合文化育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中班教学和小班研讨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专业课程小班化育人效果更佳。注重体验教学,进行实践教学模式重构,通过大量贴近学习者内在道德需求的体验,促使学习者将人文理念、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生命体验。打造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立体化融合,并辅之以智慧课堂和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将自身学习、经历、经验结合专业知识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在理论授课中,必须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将思政教育穿插在授课中,在已有的专业课程教育相关的理论、人文和社会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强思政育人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中国精神,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内涵。

分析专业特点,挖掘各学科的思政元素,探索学科思政育人方法。在见实习教学、微课堂、实践教学等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科特点,传授专业理论的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技巧和人文素养。

6  完善评价标准,建立考核体系激励机制

加强探索创新。要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使之与课程其他评价指标融为一体,通过教育引导、制度激励等手段转变教师观念,动员广大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发挥育人作用,承担起“课程思政”工作的主体作用。学校各职能部门形成合力,推动“课程思政”目标落小、落细、落实。

完善课程设置管理和课程标准审核制度,优化教师培训和教学评价制度,落实校领导和二级院系领导、校督导听课制度,在评课指标中增加“育德效果”的评测指标,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体现。

同时,基于原有的专业精品课程网站,结合相关思政教育要求,完善网站建设机制,优化栏目設置,增加“思政建设”板块,内容包括各种相关文件、工匠大家的生平事迹、社会热点的剖析解读、优秀纪录片的介绍和链接等等,开辟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新阵地。

参考文献

[1] 刘冬霞,李国新.“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课程课堂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路径[J].智库时代,2019(24):38,60.

[2] 衣雪艳.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24):82-83.

[3] 聂凌燕.高职院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政渗透的有效途径[J].文学教育,2019(6):105-107.

猜你喜欢
团队顶层设计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究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打造团队促建设坚持创新彰显专业特色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论开拓创新赢得未来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