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效研究

2019-12-02 02:34谢仁桃张劲松
科技视界 2019年31期
关键词:同伴教育健康教育教学效果

谢仁桃 张劲松

【摘 要】目的:探索同伴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效。方法:随机选取某高校2017级2个教学班级,采用同伴教育教学法进行为期16周的干预。观察实验对象干预前后“与健康相关理论知识、态度及行为方式”变化情况。结果:前后比较:与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得到显著提高(P<0.01);与健康相关的态度得到明显好转(P<0.01);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得到有效纠正(P<0.01)。结论:采用同伴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明显,同伴教育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同伴教育;健康教育;教学效果;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7.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1-006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1.027

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湖南省高校早在2006年起开设了《大学生健康教育》必修课程。从师学反馈的信息来看,该课程一方面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滞后,“传授—接受”式传统教学方法始终占据主要地位,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内容多,课时不足;二是班级规模过大、师资缺口大。此问题已经构成了制约《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有效实施的瓶颈,亟须进行改革探索。

與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是一种互助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国内外近年的经验证明,采用此法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是可行的、有效的[1-2]。本研究拟针对《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面问题,尝试采用同伴教育方式进行实证明研究,以探讨其在《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推广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湖南省某高校2017级大学生2个教学班级,符合条件者共112人为实验对象,平均年龄为(22.0±1.5)岁。

1.2 方法

1.2.1 实验法

1)筛选

采用随机方式自愿组合成10个小组,每组11-12人。各组采取自荐和推荐的方式筛选出1名组长。组长入选条件是自愿、有责任心、语言表达能力强,具有一定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同伴中有一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者优先。

2)培训

邀请专门从事健康教育的资深教师对10位同伴教育组长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相关培训,共6次,每次60min。培训主要内容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健康教育意义及实施健康教育的组织与方法等方面培训,共2次。包括同伴教育的目的和意义,高校实施健康教育的意义,如何激发同伴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带动小组成员共同进步等。第二部分是健康教育相关基本知识点方面培训,共4次,包括健康概念与内涵、健康标准、健康生活方式、常见慢性疾病防治等方面知识。

3)实施与管理

(1)建立健康档案:将每位入选同伴建立电子档案,录入身高体重、年龄、静息心率、健康状况、家族病史、个人饮食状况、运动习惯等,以期对实验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实施集体教育:在为期16周的干预中,由同伴教育组长组织健康教育授课6次,包括提高对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重点掌握健康知识、科学的健康态度、健康生活方式、常见慢性疾病防治等。(3)过程反馈:要求组长不定期、不定形式(微信、QQ、电话、会面)与同组成员联系、交流心得,包括学习进展、学习效果及行为纠正等。

1.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健康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调查表自行设计,经严格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符合统计学要求,主要内容涉及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基础知识、健康生活方式、身心健康等。干预前发放问卷112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干预后发放问卷102份(干预后同伴教育组长不参与),回收有效问卷101份。

1.2.3 评价方法

分别于干预前(2017年9月)和干预后(2017年12月)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问卷得分,分析前后知晓率变化。

1.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EXCEL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与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与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n(%)]

注:干预前后比较,χ2检验,*P<0.01,#P>0.05。

2.2 与健康相关态度有所好转(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与健康相关态度比较[n(%)]

注:干预前后比较,χ2检验,*P<0.01,#P>0.05。

2.3 不良生活方式有所纠正(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不良生活方式纠正率比较[n(%)]

注:干预前后比较,χ2检验,*P<0.01,#P>0.05。

3 讨论

3.1 同伴教育干预有效

从表1-3数据显示,实施同伴教育干预后,实验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三个方面有显著变化:一是“与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得到显著提高(P<0.01),二是“与健康相关态度”得到明显好转(P<0.01),三是“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不吃早餐、少运动等)”得到有效纠正(P<0.01)。实验结果表明经过16周有计划有组织的完成各项健康教育工作之后,同伴教育方式能促进小组成员提升健康知识,端正健康态度,纠正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

3.2 同伴教育及其优势

同伴教育是指利用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通常首先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少年(同伴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然后再由他们向周围的青少年传播知识和技能,甚至向更广泛的范围传播,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同伴教育同伴教育的优点:(1)文化认同性强,即实教者(小组长)是来原于受教育者同一群体,有很强的文化认同感,可以增加二者之间的交流效果;(2)接受性易,施教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一种同伴关系,容易沟通,交流的内容往往是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更容易接受和采纳;(3)参与性高,同伴教育施教者能充分调动本组同伴参与的积极性,提供灵活多变的游戏、讨论辩论、开展智力竞赛、角色互换等教育方式。通过参与式学习过程,既可轻松而牢固地掌握知识,更是对受教育者的态度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3.3 同伴教育是解决当前我国大学生健康教育问题的新方法之一

目前我国大学生健康教育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师资力量薄弱:当前施教者主要为营养学教师、健康教育工作者,而该群体人员匮乏,导致师资严重不足。(2)成效有限: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说教式的教育对于改变受教育者的观念和行为方面存在很大局限。本研究充分显示在健康教育中尝试采用同伴教育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把同伴教育应用于健康教育领域,这样就可以利用例如QQ群、微信群、网站、论坛等新形式将外源性同伴教育者(目标人群以外的“同伴教师”)与内源性同伴教育者(目标人群中选拔和培训)相结合,不仅可以保证教育内容的科学性,而且可以缓解高校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的矛盾,高质量完成《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任务可以起到独到效果。同伴教育是解决当前我国大学生健康教育问题的新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王作振,闫宝华,王克利.同伴教育及其研究状况[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5):429-430.

[2]闫保华,王作振,王克利,等.同伴教育的选择与培训[J].中国健康教育,2004,10(20):899-900.

[3]李艳玲,史文芬.论高校开展同伴教育进行青春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2):34-36.

[4]杨铁凡,董桂兰,金友.大学生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J].中国校医,2017,31(10):743+745.

[5]周源,颜丽娜“健康中国”视角下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新西部,2018(2):131+112.

猜你喜欢
同伴教育健康教育教学效果
试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同伴教育的运用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校园心理剧在高中异性交往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