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勤中队器材装备层次和战术导向训练的探索实践

2019-12-03 06:18江霖纾鄢正明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气瓶消防员战术

江霖纾,鄢正明

(龙岩市消防救援支队,福建 龙岩 364000)

1 研究的必要性

毛主席曾经说过,“锻炼部队,一靠打仗,二靠平时训练”。训练是提升战斗力的根本途径,器材装备训练是提高消防员技术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龙岩市消防救援支队以提升战斗力为目标,瞄准队伍能力建设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狠抓装备规范训练和考核,夯实装备操作运用技能,强力推进灭火应急救援核心战斗力生成。本文结合基层中队器材装备训练的实践,进行归纳研究。

1.1 器材装备建设是战斗力的直接体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材装备建设情况是决定消防队站处置能力的下限。《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7)规定特勤站配备9类124件抢险救援器材、53件防护装备[1]。但从实战考量,装备建设还应较标准超前。以绳索救援为例:单兵装备中短连接、止坠器、牛尾绳、上升器和ID等,团队装备中滑轮、扁带环、钢缆、工字锁和分力板等在建设标准中并未体现,但却是IRATA双绳技术装备组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系统、科学的装备建设,救援小组显然无法正常开展训练,遑论实战中执行技战术动作,实现救援目的。

1.2 人员操作水平是战斗力效能的决定因素

“精巧的装备需要灵巧的手来操作”。人员操作水平决定消防队站处置能力的上限。在操作水平不同的消防员手里,同一件装备发挥的战斗力效能有明显差别(以B类泡沫消防车操作为例,如表1所示)。显然,器材装备训练能够显著提高人员操作水平,逐步实现技术上正确运用装备、战术上合理运用装备、战略上科学运用装备,最大程度挖掘现有装备潜能。

2 器材装备层次和战术导向训练的内容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消防技战术体系可分为“战略—战术—技术”三级。(1)战略:指挥员遵循灾害事故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灭火救援指导思想,对灾害事故现场实施控制和处置所制定的整体方案,包括处置原则、处置流程和战术运用等。(2)战术:指挥员为充分发挥下属基本作战单元的作战效能,针对具体的灭火救援环境和处置对象所做的有序部署和调派。(3)技术:消防员为执行任务、履行职能所使用的方法,是对装备和人员的综合运用,体现在基本作战单元在具体灭火救援环境下的处置能力,既包括消防人员为掌握和运用各类灭火救援装备的所具备的基本技能,也包括装备本身[2]。以排烟为例,如表2所示。

表2 技战术层次与决策操作的对应情况

2.1 理清思维脉络,解决为什么练装备的问题

理清“战略—战术—技术”的思维脉络,能回答消防员为什么练装备的问题——为实现战略目的,执行战术动作进行技术训练。组织学习消防技战术基础体系,供消防员对照自查,找出缺项短板、突出重点要点,增强教、学、研、练、考的操作性。

2.2 完善训练体系,理顺装备练什么的问题

考虑不同岗位、不同年限消防员在脑力、技能和受训时长等方面的异同,划分器材装备训练层次,如:入职训练阶段(前两年)、巩固提升阶段(两年后)、骨干培养阶段(装备技师或同水平人员)。制定各层次训练大纲,分层组训、分类指导,基于大纲规定内容、条件和标准,深入拓展。

2.3 结合救援实际,指导怎么练装备的问题

技术服务于战术,在不同战术目的下应组合使用各类技术。器材装备训练应结合救援实际,明确战术导向地位,提高技术训练实战性、实用性。以水枪射水技术训练为例,如表3所示。由于消防员入职训练中的水枪直流、开花、喷雾,全射流、点射等技术动作十分简单,极易在日常训练中被忽视。结合救援实际,在战术导向作用下实现装备、技术协同,训练针对性才能真正建立。

3 器材装备层次划分思路和战术导向训练模式

结合基层中队的人员构成和实际需求,探索建立训练层次标准,按层次施训。根据消防员工作年限、岗位分为三个层次:会用(工作两年以内的消防员)、运用(工作两年以上的消防员)、精通(装备技师、技术骨干)。

表3 战术在装备训练中的导向地位

按战术导向分层,用分层促进战术导向训练。充分发挥器材装备战术导向作用,按层次开展基础理论、有声训练、操作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

3.1 “会用”层次的训练内容及方法

3.1.1 训练内容

“四知一会”,即知道常用名称、知道品牌型号、知道用途作用、知道性能参数、会正确操作装备。以空气呼吸器为例:(1)知道常用名称。熟记装备常用名称,如空气呼吸器、空呼、呼吸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2)知道品牌型号。如上海依格iPak、上海宝亚SBY-RHZK6.8、北京德尔格(中国)PSS 5000、苏州梅思安(中国)AG2800-SL等。(3)知道用途作用。在有毒、缺氧、浓烟、高温等环境中,或者通过呼吸系统引起伤害的环境中,确保使用者安全呼吸。(4)知道性能参数。结构组成(背托、气瓶、面罩、供给阀、腰带组共五部分)、理论使用时间与实际使用时间(如总成代号为E68302的气瓶,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其最大工作压力为30 MPa、气瓶水容积6.8 L、标准使用时间68 min、空气瓶重4.5 kg,空气呼吸器未充气整体重量为8.9 kg,报警压力5.5±0.5 MPa,报警后使用5~8 min)。(5)会正确操作装备。会按照装备手册上的规范流程,正确、熟练操作装备。

3.1.2 训练方法

通过基础理论、有声训练实现“四知”,通过操作训练解决“一会”。以手抬机动泵为例:

3.1.2.1 发动机基础理论训练

知识点一:二冲程与四冲程有何异同。四冲程工作循环由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和排气行程四个活塞行程组成(曲轴转两圈)。二冲程工作循环由做功行程和排气行程两个活塞行程组成(曲轴转一圈)。综上,二冲程发动机结构简单、自重轻;功率大(1.7倍)、燃油和润滑油耗稍大(同样排量);润滑差,持续性差,寿命短。只能应用于那些马达不常使用和单位效率很重要的场合。

知识点二:风冷与水冷有何异同。风冷选用空气作冷却介质,高速活动的空气直接将高温零件的热量带走,以下降发动机的温度。风冷发动机零件少,构造简略,质量轻,制造成本较低,功率利用率高,没有漏水、冰冻、结垢等缺点,应用保护便利,环境适应性好,暖机时间短等。缺点是冷却面不均匀、热负荷较高、电扇耗费功率较大和工作时噪声大。水冷用水(或防冻液)作为冷却介质带走发动机高温机件的热量,以保证发动机正常的工作温度。水冷发动机的优点是冷却作用好、冷却均匀、工作可靠、不受环境影响、噪声低,缺点是构造复杂、制造成本较高、故障率高及修补难。因为有电扇、水泵等耗能设备,故功率损耗大[3]。

3.1.2.2 手抬机动泵有声训练

训练目的:通过训练,使参训人员掌握手抬机动泵各项性能参数和使用方法。

训练方法:队列前有声讲解,并同步操作。

训练内容:(1)名称:手抬机动泵;(2)用途:主要用于有水源但道路狭窄车辆无法到达的地方进行抽水供水;(3)结构组成:发动机、手抬架、进水口、出水口、吸水管、整体框架等;(4)性能参数:单泵单程离心泵,最大吸程约9 m,油箱容量18 L,重量85 kg,输出功率最大46马力;(5)使用方法:打开电瓶开关、打开油路开关、拉起手动拉绳、待启动后进行吸水;(6)注意事项:不可长时间在不引水的情况下空机运转(运转时间不能超过2 min),出水阀打开的情况下不要启动发动机,严禁接触高温部位,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将高压水柱对准人;(7)维护保养:使用完后应及时添加燃油,检查螺丝螺母是否松动,用完后对整机进行清洁。

3.1.2.3 手抬机动泵供水操作训练

训练目的:通过训练,使参训人员掌握手抬机动泵的操作方法。

口令下达为:“现由你使用手抬机动泵吸水并向前方消防车供水。”

场地器材、操作程序、操作要求、成绩评定等内容参照《消防大队中队训练》手抬机动泵操。

3.2 “运用”层次的训练内容及方法

3.2.1 训练内容

“三知一能”,即知道维护保养、知道注意事项、知道理念理论、能熟练运用装备。以空气呼吸器为例:(1)知道维护保养。内容包括:重点检查面罩单向阀和密封胶、导管快速接口密封圈和气瓶密封圈、报警哨和压力表作用情况、气瓶泄压爆破片情况、气瓶破损情况。(2)知道注意事项。内容包括:气瓶强制淘汰年限15年、水检周期3年;气瓶外观严重刮痕或变形,通过检测决定是否继续使用;呼吸阀破损,应立即停止使用,待维修或更换;每月重新充气,充气泵远离污染源,每年更换一次滤芯(频繁使用);气瓶存放主要避免高温低湿,注意密封圈老化。(3)知道理念理论。内容包括:面罩材质及特点、气瓶材质的优缺点、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原理、人体承受压力上下限、检测与报废理念、理论使用时间的依据、保证空呼器瓶充装量在28 MPa以上的依据。(4)能熟练运用装备。内容包括:充气二次冷却充装(充装至28 MPa以上);使用时间与路程关系;一次报警和二次报警理念;他救面罩和自救呼吸袋(或小孩)使用理念;统一型号(至少班内)和备用气瓶携带理念;紧急情况能否水下使用(适用深度);空气呼吸器与水带联用紧急措施。

3.2.1.1 空气呼吸器的理论使用时间

根据公式:

式中,Tab为标准使用时间,min;Vab为气瓶容积,L;Pab为气瓶工作压力,MPa;Patm为大气压,MPa;α为单位时间空气消耗量,L·min-1。

可得:标准使用时间与气瓶容积、气瓶工作压力成正相关,与大气压、单位时间空气消耗量成负相关。查询得我国中等劳动强度单位时间空气消耗量为α=30,当大气压取工程大气压时,有Patm=0.098 MPa,可求得标准使用时间。

3.2.1.2 气瓶的充装压力要求

取报警压力为5 MPa,设充装压力为28 MPa,则理论使用时间下降系数为:

设充装压力为25 MPa,则理论使用时间下降系数为:

可得充装压力为25 MPa时,压力损失达到1/4。

3.2.2 训练方法

配合基础理论、有声训练和操作训练,增加技术训练科目。以供水技术训练为例:

训练目的:通过训练,使参训人员具备运用现有装备实现供水操作的能力。

口令下达为:“现由你选用现有装备向前方消防车持续供水5 min。”

场地器材、操作程序、操作要求、成绩评定等内容参照《消防大队中队训练》火场供水操部分,根据实际情况机动设置。

3.3 “精通”层次的训练内容及方法

3.3.1 训练内容

“三会两能”,即会收集归纳、会测试装备、会组织训练、能理论联系实际、能主动钻研。以中队装备技师为例:(1)会收集汇总装备资料,形成书籍手册。(2)会开展装备性能测试,并结合说明书辅助厂家和代理商进行教学指导。(3)会基于实战组织严格规范的装备训练,做好传承。(4)对装备理论、实践能融会贯通,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加深理论形成良性循环。(5)爱钻研,经常反复主动训练,会带动一片,建立学用环境,定期交流学习探讨。

3.3.2 训练方法

开展战术训练,综合强化基础理论、有声训练、操作训练和技术训练成果。以供水战术训练为例:

训练目的:通过训练,使参训人员掌握供水战术,具备供水计算、运用供水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口令下达为:“现由你组织供水,保证前方一门10 000 L·min-1的水炮。”

4 结语

本文讨论了器材装备层次和战术导向训练的建设思路和做法,在日常实践中相关理论、技战术的空白仍客观存在。希望能抛砖引玉,对消防队伍战斗力建设提供一点思路。

猜你喜欢
气瓶消防员战术
我国气瓶安全状况分析与讨论
犬用战术头盔
《压缩气体气瓶充装规定》解读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小小消防员 第十集
小小消防员 第九集
压力容器气瓶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巧用翻边战术
用“狼的战术”打伏击战